新浪娱乐讯 如果要谈起如今全球电影首屈一指的配乐大师,相信汉斯·季默这个名字一定是大多数影迷下意识就会想起,伴随着这个名字的,还有《勇闯夺命岛》《黑鹰坠落》《角斗士》等等脍炙人口的经典电影。这位生于德国的配乐师从小便在整个欧洲游历,饱受古典音乐熏陶的他又正好赶上电子合成器制作配乐的发展年代,这使得他日后的作品兼顾古典音乐的大气磅礴以及电子音乐的灵动多变,使其的电影配乐带着显著的个人特征。
初出茅庐-另辟蹊径诠释另类蝙蝠侠
从80年代汉斯·季默入行的第一部配乐作品《末代皇帝》开始起,他便参与了多部大制作电影的配乐工作,这使得他提升迅速,在90年代初期的《雨人》里,这部由汤姆·克鲁斯(微博)和达斯汀·霍夫曼主演,讲述自闭症患者的文艺喜剧在奥斯卡大放异彩,顺便也为汉斯·季默拿下第一尊奥斯卡最佳配乐的提名;随后,迈克尔·贝执导的枪战动作片《勇闯夺命岛》成为汉斯·季默的标志性音乐,片中大量MV式的场景也为汉斯·季默的配乐提供了极大的发挥空间,让大部分影迷第一次认识了汉斯·季默的鼎鼎大名。
在经过了《黑影坠落》《珍珠港》《天国王朝》等战争、史诗巨制的洗礼之后,到了2005年,汉斯·季默参与到了诺兰执导的全新版本《蝙蝠侠》的配乐工作。之前90年代的四部《蝙蝠侠》曾经以哥特风格为影迷所熟知,而诺兰的版本将过去的蝙蝠侠系列完全打破,另起炉灶打造了风格更加黑暗的蝙蝠侠,这也给汉斯·季默的配乐带来了全新的拓展空间。汉斯·季默为《蝙蝠侠:开战时刻》打造了十二首配乐,他别出心裁的将这十二支曲子统一以各种蝙蝠的拉丁文来命名,从开场的《霜毛蝠》到高潮部分的《大叶口蝠》,乃至终章《大耳蝠》与《毛尾蝠》,汉斯·季默的配乐既独立成章,又与电影内容息息相关,他以擅长的合成电子音营造出蝙蝠翅膀颤动的效果,又用酷爱的管弦乐来铺垫出阴沉的背景音乐,两者相得益彰,随着电影剧情的发展高低起落,充满了如电影一般的戏剧张力。
一举成名-量身定做打造极品小丑
诺兰的《蝙蝠侠:开战时刻》公映后好评如潮,三部曲的计划也毫无疑问的延续下去,而汉斯·季默也成为了诺兰的亲密合作伙伴。2008年,在第二部《蝙蝠侠:黑暗骑士》里,汉斯·季默与詹姆斯·牛顿·霍华德继续合作,制作本片的配乐。第一首《Why So Serious》是片中反派小丑的名言,而这首曲子也构成了整张配乐的主题音乐,汉斯·季默加入了一些工业噪音以及急促的音符,让听众听得坐卧难安,将小丑蛊惑人心的疯狂行为凸显出来;在电影里,每当有小丑出现的段落,这样的配乐便会提前响起,所以当观众随着电影的进程观看下去,只要当配乐响起,便会下意识的明白——邪恶的反派,小丑即将出现了!
而如果转到哈维·丹特或者蝙蝠侠的场景,配乐也会相应的进行更改,其中的亮点是对于哈维·丹特出现段落的配乐。对于这位电影里的双面人,配乐也有着双面的展现,一面是以钢琴作为主导的舒缓音乐,来展现哈维·丹特平静淡定的心态,却又以带着点阴冷的钢琴音符暗示着哈维·丹特内心的阴暗面;另一面则是阴沉的管弦乐,铺垫哈维·丹特成为疯狂的双面人之后,大众对于这位光明骑士走向不归路的惋惜遗憾。这样的手法在整部电影里娴熟的采用多次,将整部电影的气氛烘托得淋漓尽致。
寂寞崛起·铿锵有力谱写英雄终曲
《蝙蝠侠:黑暗骑士》在全球大卖逾10亿美元,诺兰与汉斯·季默的合作也就更加亲密了,2010年的《盗梦空间》再到今年的《蝙蝠侠:黑暗骑士崛起》,熟悉诺兰电影风格的观众,也会对汉斯·季默的电影配乐同样的熟悉万分。在这部暑期档万众期待的作品里,汉斯·季默的配乐初听起来,也许会令期待如《Why So Serious》这样惊艳的影迷有些失望:这次汉斯·季默用了较为温婉的方式,如开场的三首曲子——《A Storm Is Coming》《On Thin Ice》《Gotham's Reckoning》,在电子合成器营造的阴郁气氛里,忽轻忽重、忽远忽近的鼓点一下下敲击着影迷的耳朵,接着带出管弦乐主导的旋律,带领观众回想蝙蝠侠过去八年的隐居生活以及那些辉煌的战绩;再到最后一首,弦乐开始有着强劲的高低音反差,再加上如同进攻号角一般的鼓点以及加入的万众一心的呐喊人声,带领着影迷开始燃起斗志——这融为一体的三首歌曲也顺势带出了整部电影的主题:黑暗骑士,崛起!
所以,这次汉斯·季默玩了一点小小的花招,和诺兰的电影一样,采用了先抑后扬的手法,虽然开场并不抢眼,但当进入到第七首曲子《The Fire Rises》的时候,随着管弦乐铺垫出的紧凑的旋律,整张原声大碟的情绪已经被完全调动起来;直到电影的故事发展到大反派贝恩开始陆续攻占城市,布鲁斯·韦恩开始振作,第十三首《Imagine the Fire》的配乐适时出现,以小提琴主导整个管弦乐的主旋律,将情绪从前半段的压抑转为高亢;再到第十五首《Rise》,整张碟的情绪进入了最为复杂的时期——这首长达7分14秒的歌曲先是用急促的弦乐衬托布鲁斯·韦恩重新成为黑暗骑士,接着调子忽而转向低沉,讲述整个高谭市的陷落的惨状,随后则是大量此起彼伏的弦乐铺垫,以快板节奏的推进到最后40秒,鼓点开始急促,主旋律回归到第一段,表明着黑暗骑士重新回到高谭市,对抗贝恩。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张原声的终章,汉斯·季默在三部曲的配乐里,首次用删过来《The End》的标题,既是为电影最终的结局做出配乐,同时也是为三部曲画上一个句号。这首曲子融入了《蝙蝠侠:开战时刻》和《蝙蝠侠:黑暗骑士》的元素,第一作的童年阴影;第二作和小丑的对抗以及第三作的高谭市陷落主题在这首曲子里都有着过去的旋律对应,经汉斯·季默之手混音后,重新焕发出别样的光彩。角斗场式的万众呐喊依然是这首曲子最让影迷耳朵一振的段落,将三部曲的英雄、革命主题毫无保留的展现出来,并且在最后以浓重的鼓点结束整首音乐,让影迷们意犹未尽。
纵观汉斯·季默为《蝙蝠侠》三部曲所制作的配乐,无论从电影欣赏的角度或者单独作为一张原声音乐来听,都代表着目前业界的最高水准。这种震撼伴随着IMAX版本的电影还会来得更加震撼,这也是电影最大的魅力体现。当我们看着蝙蝠侠开着蝙蝠战机穿梭在高谭市的钢筋水泥森林当中,而耳边响起《Imagine the Fire》的音乐之时,这种感染力无疑是一等一的;而当我们离开电影院,在若干时日里耳边响起原声音乐时,电影的那些场景亦会历历在目……这亦让我们能够最大程度的记住电影里的那些经典场面,和配乐一起刻在脑海里,历久弥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