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心引力》大闹天宫 中国元素引热议

2013年11月25日10:12  新浪娱乐 微博
《地心引力》在3D视效方面的成就被认为会跟《阿凡达》一样载入电影史册 《地心引力》在3D视效方面的成就被认为会跟《阿凡达》一样载入电影史册
《地心引力》中,中国元素显神威 《地心引力》中,中国元素显神威

  新浪娱乐讯 随着年度太空神作《地心引力》11月19日在内地火爆上映,本年度贺岁档头炮正式打响。据悉,该片在3D视效方面的成就被认为会跟《阿凡达》一样载入电影史册,而影片中“亮瞎”双眼的中国元素,则引起了中国观众的极大兴趣,成为引爆全民热议的又一话题。而热议之中,中国观众逐渐形成了感性派、理性派两大阵营,激起一番热烈探讨。对于中国元素,导演阿方索·卡隆日前则回应“非刻意讨好中国观众”。

  感性派“热”捧:中国元素大显神威

  近年来,好莱坞影片加入中国元素已屡见不鲜,但《地心引力》,一定会让中国观众产生扬眉吐气的感觉。影片中,美宇航员只有乘坐中国的天宫一号、神舟飞船才能返回地球,于是中国成了灾难的最后防线,是科技的集中体现。而天宫空间站“闪现”的葱绿水稻、乒乓球拍,以及大肚弥勒佛,无不让中国观众会心一笑。对于中国元素,不少“感性派”观众纷纷感慨:“影片告诉我们,好东西中国造,想幸存学中文”、“中国元素亮瞎,俄美都被我们比下去,不懂中文分分钟会丧命”、“中国元素显神威,壮哉我宇宙神器天宫神舟”等。此外,也有观众表示:“看完《地心引力》突然对杨利伟同志心生敬佩,一个人上去一趟回来不容易。”

  理性派“冷”思考:是出于对中国航天的尊重

  不过,近日来也有理性的观众表示,好莱坞大片出现中国元素,固然值得骄傲自豪,但也不必过度解读,毕竟电影是跨国界的文化传播,出现中国元素很正常。而且中国已经成为又一个航天大国,作为《地心引力》这样一部反映太空主题的科幻片,融入“天宫一号”、“神舟飞船”等中国元素,可以说理所当然。如果非要说这是制作方对中国的特殊考虑,那也是出于对中国航天技术的认可与尊重,而不是所谓的为了讨好中国观众,抢占中国市场。此外,理性派观众也谈到:“《地心引力》的中国元素,的确值得国内电影界重视与思考,中国元素出现在好莱坞大片中,说明中国这方面的成就或文化得到了世界认同,那么,我们自己为何不能以此为素材,多拍点电影佳作推向国外呢?”

  导演阿方索回应“非刻意讨好中国观众”

  对于中国元素,导演阿方索·卡隆日前回应:“并非刻意讨好中国观众。”他表示,中国元素并不是硬加,影片是在5年前拍摄的,当时中国票房还没有大爆发,天宫一号也还没有发射。中国的航天科技和美、俄一样先进,才是最重要的。

  有意思的是,这部影片中的“天宫”,其实连杨利伟也没见过,因为那是2016年的设计。导演阿方索表示:“中国的科技有些复杂,但我们仍然找到了足够的资料来进行调整,比如天宫号空间站,我们在片中创造的是一个2016版的天宫,他比目前的天宫要大一号。”

  事实上,作为一个太空技术控,导演阿方索·卡隆在童年时就对太空心驰神往,而且至今仍未改变:“我还是想上太空,我正在向中国政府提交申请,希望中国政府可以邀请我参加太空项目,我不会去很久,几天就行。”

  据悉,该片由华纳兄弟电影公司出品,导演阿方索·卡隆执导,奥斯卡影后桑德拉·布洛克、金球奖影帝乔治·克鲁尼联袂主演。影片讲述了在地球空间站工作的资深宇航员马特(乔治·克鲁尼饰)和第一次执行航天任务的新手瑞安博士(桑德拉·布洛克饰)出舱作业时,卫星突然发生爆炸,突如其来的灾难让两人陷入无以复加的绝望之境。失重、失联、缺氧,两人不仅要在真空环境中挣扎生存,还要以重返地球为终极目标进行自救,生死存亡,命悬一线。

(责编: 小万)
分享到: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意见反馈 电话:010-82612286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