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什么来头?最佳影片为何没给小李?

2016年02月29日 18:13 新浪娱乐 微博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之前有人认为今年是奥斯卡小年,这一说法不知从何谈起,起码就《聚焦》这一部电影来看,是完全对得起最佳影片加冕的。

《聚焦》海报 《聚焦》海报

  新浪娱乐讯 又一年奥斯卡落幕了。万年小李梗步入终结,网络世界全面陷入狂欢状态,以至于很多人都选择性漠视了最佳影片奖的去处。之前有人认为今年是奥斯卡小年,这一说法不知从何谈起,起码就《聚焦》这一部电影来看,是完全对得起最佳影片加冕的。

  《聚焦》从品相上来看就是一部非常“奥斯卡”的作品,这么说并非见风使舵或者马后炮。纵然《荒野猎人》在颁奖季一度在风头上赶超过去,最终奥斯卡这决定性瞬间,还是回归了评选者们的初衷。

  奥斯卡的评奖机制决定,相比国际上标榜艺术的各大电影节,它的口味更加主流和稳定。尤其是在最佳影片这一项上,经过88届的评选,已经形成一套相对可辨识的价值取向。统计过去80多年来的全部最佳影片,就能发现它们的主题不外乎几种,要么颂扬人性真善美,要么表达对梦想的追求,要么反应自由抗争精神,并且往往能反映出时代潮流或精神。

  《聚焦》根据真实事件改编,记述了《波士顿环球报》四位记者组成的“聚焦”调查报道小组一步步勇敢揭开美国神职人员猥亵儿童丑闻的故事,原报道曾获普利策奖。片中人物不畏教会强权,踏实沉稳、坚持不懈扶正黜邪的精神令人感动,在他们身上,能看到在这个浮躁时代里渐渐消退的新闻理想与道德良知。

  本片中的故事发生在美国二十一世纪初,与国内现在新闻出版业的发展现状差不多,《聚焦》中的《波士顿环球报》也遭受着互联网的冲击,订阅量不断下跌,新闻工作者不得不重新调整自己多年来的认知,尝试让媒体报道变得更“接地气”一些。自媒体崛起后,文字阅读进入速食时代,需求量最大的是那些没什么实际营养但花哨、丰富、猎奇、好玩的短平快新闻,为满足这种需求,真正肯静下心来踏踏实实调查创作的写作者急剧减少,大部分营销号都靠东抄西借攒起来的廉价文字起家,很多人都在感叹一个时代落幕了。

  而碎片化、网络时代的今天,《聚焦》通过对十几年前一起新闻调查的回溯,折射出日渐稀缺、日益珍贵的职业操守和道德品质——聚焦小组愿意花费数个月寻找一个选题,然后用一整年的时间进行采访调查,不顾一切权威势力的威胁,坚持刨根问底,揭开真相。这些坚韧品质并不会随时间的流逝而损失价值,反而更应在当代弘扬。

  从形式上说,电影发展到今天,形式越来越花哨,总体剪辑速度越来越快,再加上大众对视觉效果的追求,不会有太多人再愿意像《聚焦》这样,不断给自己做减法,像一部纪实文学那样,用最平实的视听语言,讲好一个扎实沉稳的故事。如果说《大空头》是电视、网络、音乐等多媒体形式对电影形式进行渗透的一记写照,那么《聚焦》则回归电影本体,回归叙事,如同卸妆的美女,见了真面目。

  《荒野猎人》在叙事技巧和视听表现上同样品质过硬,但《荒野猎人》的主题并不新鲜——个体与自然的对抗,自我意志的锤炼,顽强的求生意识……也很积极,但类似母题的电影几乎年年都有。并且,相比《聚焦》的浑然一体、整体出彩,《荒野猎人》更有理由提炼出导演和男主角的贡献成分。于是《聚焦》拿最佳,《荒野猎人》分摊导演和众望所归的影帝,岂不是合情合理皆大欢喜?

  (何小沁/文)

(责编:隐)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
水煮娱专栏+ 更多

为什么中国人会如此的热爱奥斯卡?

很多人都觉得小李子和自己是一个村儿的,提到他就称他“很拼”。[详细]
为什么中国人会如此的热爱奥斯卡?
热门搜索
热点微博
高清美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