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目前,今年口碑最好的电影,是一部印度片。
5月5日上映前,《摔跤吧,爸爸》面对诸多不利:既有好莱坞大片《银河护卫队》的正面对决,又有发行方华谊称遭遇万达院线故意压低排片场次,更不用说这还是小众的体育题材。接下来的势如破竹,让很多人大跌眼镜:短短几天,该片的排片比例从13%迅速上升到22%,票房占比则从9.9%升到32%,昨天下午1.4亿元的票房已轻松超过阿米尔·汗上部电影《我的个神啊》,成为中国最卖座的印度电影。
这是一部典型的阿米尔·汗电影,让你一边哭一边笑,一边反思生活中的哭笑不得。而年逾52岁的阿米尔·汗,在拍完19岁戏份后短时间增肥50斤演55岁,再花5个月甩掉50斤赘肉练出八块腹肌扮29岁的故事,更是令人动容——在如今的拍摄条件下,这样的体型变化完全可以靠化妆加特效来完成。刘德华当年拍《瘦身男女》时采用的就是穿上100多斤硅胶衣的方法,但阿米尔·汗坚持认为,那样的话,身体机能的变化是演不出来的,这么做不叫拼,而是职业精神。
放眼近年来的中国影视圈,能有几个一线巨星会为一部戏这么拼?能举得出的例子,无非是张震为《一代宗师》练出了一个八极拳冠军罢了,更多的,恐怕还是各种轧戏各种替身还要自我表扬各种敬业的故事。可是,你要一味恨铁不成钢地感叹中国演员缺乏职业精神,那也是苛责。毕竟,就算再有追求的演员,在当下浮躁的大环境中,也只有两个选择,非此则彼:要么随波逐流,要么遗世独立。大多数人选择了前者,坚持原则的少数,就显得有点“不合时宜”和“矫情”了——金鸡影后颜丙燕说,自己在去年看了1万个剧本,却没有接一部戏,就因为她有自己的坚持:不跨戏拍摄、不接不同期声录音的影视剧、不接拍摄时间低于一个半月的电影。
拒绝配音、拒绝轧戏、拒绝粗制滥造,居然让一位好演员一年接不上一部戏!回看《摔跤吧,爸爸》,令人感概的就不单单是阿米尔·汗的职业精神了——片方居然愿意等待阿米尔·汗增肥再减肥,还为片中演员提供了一年半的专业摔跤培训。这份耐心、专注以及勇于切入妇女歧视这个社会问题的责任感,才是国内影视圈中所罕见。
从全球总票房来看,我们已经仅次于美国,可凑近了看,和印度电影国外票房占比35%相比,中国电影史上前五的国产片 《美人鱼》《捉妖记》《功夫瑜伽》《寻龙诀》《西游伏妖篇》 国外票房少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在这场资本狂欢中,电影只是快消品,中国制片方看重的是投入产出比,是IP,是明星搭配组合,是特效。只是,根据所谓“大数据”拍出来的拼盘电影,往往没有最烂只有更烂,观众越来越不买账了,去年中国电影总票房的滞涨已经敲响了警钟。
中外观众同此一心:同样的票价,为什么要为中国烂片买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