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爱可诉》证明熊父母要比熊孩子更可怕

2017年05月18日 23:40 新浪娱乐 微博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俄罗斯导演萨金塞夫的新片《无爱可诉》如果由美国导演拍,肯定不会像萨金塞夫这样一条路走到黑,两个小时都不给观众任何希望。

《无爱可诉》 《无爱可诉》
熊爸爸 熊爸爸
熊妈妈 熊妈妈
熊孩子 熊孩子

  牛腩羊耳朵/文

  闭著眼睛就能想的出来,俄罗斯导演安德烈·萨金塞夫的新片《无爱可诉》如果由美国导演拍的话,肯定不会像萨金塞夫这样一条走到黑,两个小时都不给观众任何希望:地处极北的俄罗斯永远光照不足,冬季死亡的森林里只回荡着风雪之声,而世间行走之人心底都无爱可诉。

  用一个离家出走的孩子折射一桩破碎的婚姻,这样的故事如果在美国导演手里,肯定会让在孩子问题上撕逼撕翻天的父母因为孩子的丢失而不得不重新合作,在寻找的过程中达到某种程度上的和解,最终或者找到孩子,皆大欢喜,或者没有找到,默默纪念,生活重新出发。不过萨金塞夫可不想这么小清新,一对本来就只是因为意外怀孕才结婚的俄罗斯中产夫妻,在儿子长到12岁的时候终于没有办法互相忍受了,关起门来粗话就往对方脸上扔,而完全不顾儿子躲在自己房门后默默的痛哭流涕。

  第二天,两人形同陌路般各自互相约会新相好,丈夫和一位更年轻的金发美女怀了新孩子,不过照样挡不住兴致来了,床上一场大战;妻子和一位多金的老男人恋情甜蜜,出入高档法国餐厅,服务员倒酒还要拍照发朋友圈撒狗粮,这两段电影拍摄的极为对仗,约会的甜蜜和床戏之后的疏离对比强烈。

  然而第二天,妻子才被学校老师告知儿子两天都没来上学了,家里也没有他的踪影,原来妻子约会完情人回家就直接上床睡觉了,都没想到到儿子房间看一眼。之后报警,连警察都明说这种青少年离家出走的案子他们也只是记录在案,并不会正儿八经的安排警力负责寻找,而是建议他们去向专门寻找失踪儿童的公益组织求助。

  俄罗斯政治局势不怎么稳,没想到公益组织工作能力却特别给力,电影接下来基本上就在事无巨细的描写他们是怎么帮助这对父母寻找失踪的儿子。详细到会疑惑萨金塞夫是不是收了公益组织的好处费,拍出来个两小时的广告公益片。可惜这家公益组织虽说工作认真,但是最后还是没能找到儿子,这对父母被叫去停尸房认尸,一顿痛哭之后说这不是自己儿子。在别人家儿子的身体上发泄丧子痛苦之后,继续各自的生活,没有人知道他们儿子到底去了哪里,也没有人再关心这件事了。

  《无爱可诉》的故事特别的切题,一个分崩离析的家庭中儿子离家出走,不但引出了一对父母对儿子的“无爱”,还带出了婚姻关系之间的“无爱”,母亲与外婆之间的怨恨,这对父妻跟各自的新欢之间看似甜蜜实则注定走向”无爱“的关系,警察对于离家出走少年的“不作为”,公益组织公事公办毫无感情投入的“无爱”,学校老师冷静近乎无情的配合工作,路边看到寻人启事默默走开的普通人,面对一个走失的生命,没有任何一个角色表现出哪怕一点点的感情,都像例行公事一样要赶快把该做的事情做完,该吵的架吵完,该流的眼泪流完,然后就可以撕掉儿子房间里的壁纸,卖掉房子,重新开始新的生活了。

  萨金塞夫一直坚持用极度冷峻的调子描写宏大社会政治背景下普通人的家庭困境,2003年处女作《回归》里父子之间复杂内敛又极具冲击力的关系刻画让他一鸣惊人,一举夺得当年威尼斯电影金狮奖;2014年入围主竞赛的《利维坦》当时得奖呼声颇高,场刊评分高达3.5,仅次于英国导演迈克·李的《特纳先生》,甚至比后来捧走金棕榈的《冬眠》还要高,最后可惜只拿到了最佳编剧。

  当年《利维坦》主竞赛单元最后一个出场,今年《无爱可诉》却打了头阵,如此压抑沉重的政治家庭问题混杂的电影,还是趁着评委们还没有被每天两三部电影轰炸过的时候放映比较有利,如果排在大家都看片累成狗的后期放映,估计开场一段钟对着树枝和河流拍摄的空镜头一上来,就会催眠电影宫里不下八成的记者了。

(责编:加缪)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
娱乐看点+ 更多
热门搜索微博热搜
热点微博
高清美图+ 更多
精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