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球大战8:最后的绝地武士》 从神话变史话

《星球大战8:最后的绝地武士》 从神话变史话
2018年01月16日 20:52 新浪娱乐

"迪斯尼就是现实中的西斯帝国!"对许多老派星战迷而言,这不是一个笑话,而是心声。

《星球大战8》 《星球大战8》

  作者:糸氏

  史上最卖座的电影,掀起了史上最大的争议

  谈论这部电影前,先来聊聊这部片在美国引起的争议。

  远在隔岸的华人我等或许很难想象,在美国人的心中,《星球大战》是一个多么崇高的电影系列。它的影史地位无庸置疑,曾是世界上最卖座的年度电影、曾是外围商品(玩具、电玩等)获利最高的玩具系列、曾让导演乔治卢卡斯成为世界上最有钱的电影导演(钱多到让他提前退休,五十余年不再拍片)。。。。。。

  但在北美,星球大战不仅止于此。它被称为二十世纪史上最具影响力的邪典(Cult)电影──能让观众疯狂疯狂喜爱到组成自己的小圈圈、使之形成自成一格的非主流文化(Subculture)的电影。

  华人对邪典电影的印象往往停留在小众与B级片题材例如殭尸片或恐怖片,星球大战却截然不同,在美国,星战的故事、词汇、每一个角色、每一个情节都深深渗透近他们的大众文化之中。每年一度的5月4日星战日,粉丝会涌入庆祝地的人数以几十万计。你可以在最热闹的赌城瞧见白兵面具的玩具,也可以在最偏远的乡村买到卢克喝过的蓝色牛奶。

  更著名的案例,则莫过于纽约洋基队(New York Yankees,NYY)在棒球迷口中的难听揶揄,就是"邪恶的帝国"(Evil Empire),意旨他们跟星球系列中的独裁政权一样庞大毒辣。以为这只是绰号吗?不,在2013年,有人申请这个字眼作为商品商标,美国法院竟以"这个标语在大众认知中已经属于洋基"而驳回,取得了法律层级的认可。一部电影的名词被一家资产百亿美金的球队使用,最终获得一个国家的法律机构的认可,这对任何一部电影与他国观众而言,都是不可思议的事情。

  星球大战在美国人心中的地位之深,由此可见。2015年,星球系列睽违十来年的正统续集《星球大战7:原力觉醒》上映,立刻登上全球史上第三高票房、收入20.6亿美金的重棒数字,中国占了1亿,美国则占了9亿以上,等于美国一国就撑起了这部片近一半的票房(同时也成为美国本土史上最高票房纪录),这部片的受众市场何在,自不待言。

  可是,就在这样的前提下,《星球大战8:最后的绝地武士》却为这个系列带来了没人想象到的、美国去年最大的一波影迷争议。

  闹声四起的上映

  就在11月底,《最后的绝地武士》的试映伏束,本片的烂西红柿网(TOMATOMETER)的开票发生了异音:本该十拿九稳高分的这部星战正统第八集,在影评人指数获得高达93%的好评,在线观众投票却仅有57%;随着电影上映,这个对比更是逐渐拉大,变成90%对50%的超级悬殊,与《原力觉醒》至今仍是93%对88%,大相径庭,彷佛预告了日后将要来临的灾异。

  随着上映日的增加,此片的争议排山倒海的陆续冒出。

  "这不是我们想看的星战!"这种反对的言论开始发酵,在youtuber间、IMDB、推特、汤不热这些地方蔓延开来。"这是为星战皆开崭新一页!"支持本片的声音则跳出来为之反击,形成了一场空前的在线混战。他们愤怒的引爆点是什么?乃是在这一集中,老角色没有获得他们希冀的尊重,而有了尴尬的退场。(此点剧透将于后文再谈)。

  马克·哈米尔的发言,更为这场混战添柴加火:这位星战第一集的男主角、在《最后的绝地武士》也有吃重演出的资深演员,在12月接受Youtuber Yar Jar Abrams的访问时,亲口说出"第八集的卢克不是我认识的卢克天行者,也不是乔治·卢卡斯创造的那个",他甚至得想象这是一个原创的新角色"杰克天行者",才能顺利代入角色把戏演完。因为这番言论,网民之间的对峙更加激烈。

  "迪斯尼就是现实中的西斯帝国!"争议越演越烈

  反对者镇将矛头指向了迪斯尼影业。这其中不无积怨的成份,早在2013年,迪斯尼公司将星战版权自卢卡斯手中买走后,便一口气否定之前卢卡斯影业承认过的所有"延伸故事":以星战电影为正史,在电玩、漫画、小说、广播剧等等平台继续发展的后传与外传故事。这点早已为不少人诟病,因为这等同于否定了星球大战作为Cult电影的本质:深度影迷的小圈圈文化,尤其这些文化早已积累三十余年。

  著名案例之一,便是人气极高的《索龙三部曲》(Star Wars - The Thrawn Trilogy)系列。这个接续星战第六集故事结局的五年后,以帝国残党索龙元帅与天行者一族再次对峙的小说,早已是许多星战迷心中的半个官方后传,书中原创的路克妻子玛拉·翠玉(Mara Jade)也被承认,甚至还有以此后传延伸的后后传,连卢卡斯影业都知道。《原力觉醒》的出现,直接否定了索龙系列的可能性,便引发了一波强硬的反弹,导致迪斯尼影业甚至不得不决定,在自家出的外传动画《星球大战:义军崛起》(Star Wars Rebels)重新插入索龙这个角色登场,尽管是以平行世界的设定形式。

  "迪斯尼就是现实中的西斯帝国!"对许多老派星战迷而言,这不是一个笑话,而是心声。正如洋基队的定位一般,迪斯尼也成了那个挟持大型资本建立帝国、企图以自己唯一的电影后传系列,将粉丝之间各拥山头各有其风貌的延伸外传一个又一个无情碾碎的反派。Facebook平台出现了"反对迪斯尼对系列电影与其经营权的处理方式"(Down With Disney’s Treatment of Franchises and its Fanboys)这样针对性的专页,大量号召网民注册假账号,洗低烂西红柿网的电影评价,以示"天罚"。

  然而这般激进作法,必然也连带惹火了其余隔岸观火的观众。战争一发不可收拾。《最后的绝地武士》是一声号角,吹醒了一场星战迷甚至美国大众在2017年的网络开始一场属于他们的"星球大战",一场关于背负传统荣耀的绝地星战迷与帝国势力的西斯迪斯尼的对峙,把整个易联网银河系拖下水的战争。

  是革新,还是革命?

  为什么要提及这些,为的是与你厘清一事:这场在戏外的争议始末,本质上是一场因为电影剧情为号角声响起的,一场星战迷在Cult性,与迪斯尼代表的好莱坞大型文化杠上的文化论战,而不仅仅只是在争论电影好坏本身。

  那么,回到原点──《最后的绝地武士》这部电影,真的出了问题吗?

  是,也不是。前文提及的"老角色不被尊重"也好,常被提及的"过度追求政治正确"也罢,你或许都曾听过,但这些都不甚精准。事实上,《最后的绝地武士》是一部继承了迪斯尼前面两部正史电影之中隐隐藏深的"革新"元素,一次点燃企图烧出"革命"的野心火种。

  本文接下来将会叙述的、便是从更宏观的角度去看,来理解、解析、评点《最后的绝地武士》作为一部续集,它的里里外外、其功其过。

  (以下内容将开始有大量剧透)

  星球大战的始祖六部曲,是英雄的神话

  一言以蔽之,打从2015年《原力觉醒》开始,迪斯尼公司所展现出来的与乔治卢卡斯过去系列最大的不同,一直都是"英雄"这种观念的逐渐消逝。

  "神话是一切冒险故事的源头,英雄是一切神话故事的核心。"这是西方学者约瑟夫坎贝尔(Joseph·Campbell)提出的神话学观点,也是好莱坞电影最受影响的观念之一。坎贝尔声称,绝大多数的通俗故事,本质上都是一套彼此相同的原型,即一个英雄经历了一套制式的冒险阶段:外力的召唤、启程、试炼、智慧老人的提点、父亲形象的出现、亲友的外援、以及在对外冒险之中逐渐也对内理解自己等,也是所有人都爱听的、放诸全球皆准的文化现象。

  好莱坞接受了他的这套叙述,建构出了"电影类型"(Film Genre)这种号称连远在北极的爱斯基摩人(Eskimos)都能看懂的叙事公式;这套公式背后便是神话学与英雄的应用。西部片的牛仔、侦探片的侦探、警匪片的警探、战争片的士兵、史诗片的伟人、乃至于卓别林……你可以在任何一种好莱坞的大片之中,看见剧本深层的结构底下有着英雄冒险之旅的痕迹。靠着这种信念,好莱坞电影终称霸了全世界,统治了二十世纪。

  星球大战也不例外。众所皆知,星战第一集《新希望》乃是乔治卢卡斯深受日本导演黑泽明的《战国英豪》和《用心棒》影响之下而催生,C3PO与R2D2的组合致敬前者的贫民搭档,欧比王肯诺比(Obi Wan Kenobi)这个音节酷似日语的名字则是卢卡斯企图邀请后者主演三船敏郎的痕迹。黑泽明的这两部片乃是日本时代剧剑戟片(一说武士片),跟武侠电影一样,是深受美国西部片影响而催生的东方类型电影,武功高强的大侠便是英雄,四处平其不平的侠旅便是英雄神话的变体。"绝地武士"(Jedi)这个字眼的诞生,最常见的说法之一便是源于时代剧(Jidaigeki)的略音。

  换言之,星球大战表面上是一场文化逆输入:美国影响了日本,日本再反过来影响了美国,然而本质上,它们完全是英雄神话的一脉相承,只是英雄从握枪改成握刀,再从握刀改成握着高科技的激光光剑。

  如果你还记得上文所叙的神话学内容,便会吃惊的发现,卢克天行者在星球大战三集《新希望》、《帝国反击战》、《绝地归来》遭逢的一连串挑战,近乎是把神话学的环节通盘照抄──外力的召唤(公主的求救)、启程(拯救公主)、试炼(号召全银河的反抗军对抗巨大的帝国)、智慧老人的提点(尤达)、亲友的外援(韩索罗等人的加入)、父亲形象的出现(维达自曝自己是主角之父)、最后在对外冒险的终点内理解自己(兄妹的真相)。

  卢克就是英雄,这是他在这出太空史诗(Space opera)扮演里的角色。(此处可以对照一下,蕾伊在发现第八集发现自己是绝地武士后说了一句困惑的话,便是"我想知道我在这一切中扮演着什么角色?"),他凭借天生强大的原力与过于常人的勇气,一路披荆斩棘,完成一般人办不到的革命大业。

  1999年至2005年的星球大战前传三部曲:《幽灵的威胁》、《克隆人的进攻》、《西斯的复仇》,故事主角换成卢克跟莱娅的父亲阿纳金天行者,本质却一样是英雄奔波于宇宙的冒险,仅管这场冒险乃以英雄的堕落收场。星球大战六部曲自始至终,都是关于天行者这一个英雄,如何拯救世界与拯救自己的历程。

  《原力觉醒》《侠盗一号》从一人英雄,变成人人都是英雄

  然而,到了迪斯尼主掌后的三部电影:《原力觉醒》、《外传:侠盗一号》、《最后的绝地武士》时,故事开始显而易见的将英雄从故事的中心拉下,星球大战逐渐成了一出没有一人英雄、而是众多齐头英雄的历史众生相。

  《原力觉醒》首当其冲。乍看之下,这是一部照抄《新希望》所有情节的了无新意之作,然而仔细一看便不难察觉,剧中本该是英雄个人的伟业,悄悄换成了平民与团结的桥段:芬恩是帝国最微不足道的白兵,却凭自己的良心与努力,先与凯洛伦持刀相向而幸存,后又成功毁灭了新的死星(尽管不是这个名字)。毁灭死星的壮举也不再是一个天才驾驶员丢入炸弹的一人功绩,绝地武士不再是反抗军的唯一希望,是反抗军上上下下的一连串细节(千年鹰的潜入、芬恩解除防护罩、蕾伊反击凯洛伦、波的驾驶),共同完成了革命的功绩。

  《外传:侠盗一号》则更明显。这部外传的故事架空于三四部曲之间,叙述七个不起眼的下流之徒──小偷、强盗、佣兵、孤儿、瞎子、僧侣、旧型机器人,如何自帝国手中盗取了死星地图传给莉亚。有趣的是,这其实不是迪斯尼原创的故事情节,而是挪用了1995年的电玩游戏《星球大战:暗黑力量》里,绝地武士兼精锐特工的凯尔卡塔恩盗取死星地图的桥段。从精锐的功劳转为不起眼之徒的努力,便显见了迪斯尼这个新星战系列的最大特征,便是不让单一英雄掩盖掉大时代其他人的光芒;这部外传要告诉(亦或,重写)观众,卢克天行者横扫死星不是只靠他一个人,而是许许多多人的努力累积出来的结果的迸发。

  这两部电影的角色取样,也显见了这种"众生相"的企图。上至芬恩是个黑人、蕾伊是个女人(而且不是公主)、甄子丹跟姜文跟萝丝带来的亚裔面孔、下至有而未扬的角色设定如波达默龙的技术乃是女飞行员也是他的母亲传授

  ,都显见了与现实世界的连动,即多元族群的要求,不再让单一性别、单一肤色、单一种族,担任一枝独秀的地位。去英雄的发展于戏内戏外都在持续。

  《原力觉醒》和《外传:侠盗一号》追求的,是人人都可以是英雄的世界。《最后的绝地武士》剧中的反抗军船舰拉杜斯号(Raddus),名取自这场行动的协助者之一拉杜斯上将,而非莱娅、卢克这些人,等于再一次对观众宣告,胜利从来不是只属于那些光鲜亮丽于台面上的人们的事。

  《最后的绝地武士》更进一步的激进主张:英雄无用

  然而,人人都是英雄,毕竟仍有英雄。《最后的绝地武士》在前两集的这个基础上,走向了更为激进,因而注定触怒昔日粉丝的故事主旨──英雄无用。

  在这部片里,反抗军被第一军团击溃,近乎灭团。更大的打击,则来自于主角群的英雄光环被明说的消退。莱娅公主这个曾经能号召全银河反攻帝国的精神领袖,她的喊话再也没有一兵一卒愿意为之效力;而芬恩与蕾伊,则分别遭逢了他们一生中最大的挫败,他们惊讶的发现,他们在《原力觉醒》中管用的大逞英雄,不仅没有对战局有丝毫帮助,反而带来了更大的灾难。

  芬恩与萝丝的这一条故事线,在美国争议极大。波瞒着上级,偷偷派遣芬恩与萝丝前去赌场找寻潜入帝国舰队瓦解对方科技的解碼黑客──一如《原力觉醒》的潜入行动──也顺利找着。没想到功亏一篑,他们找来的解碼黑客DJ轻而易举判降成了带路党,也让反抗军本来的成功逃脱计划失败,逼使临时首领被迫以自杀攻击保住后方舰队。

  这个发展处处皆是对英雄套路的反讽。芬恩这趟冒险无疑是抱持着要拯救反抗军的善心,也符合了英雄冒险的历程,结果却是处处碰壁。某个层面上,这也是对观众的预期心理的讽刺:观众如此轻易的以为英雄主角必然是对的一方,丝毫没想到这种立场只是错觉,相信这种错觉的波因而多害死了数百条人命;观众以为DJ的加入一如韩索罗是面恶心善,不料他却是真真实实的投机客。

  "战争中的所有人都不伟大。"这是《帝国反击战》的名台词。然而到了《最后的绝地武士》,这个对白才有了剧情上真正的拓展。DJ不是特例,他所代表的就像他自己所说,他与赌场众多的军火商人,皆对反抗军的正义没有兴趣,正邪之战的军武竞赛带来的商业利益,才是他们所关心,犹如《3001:太空漫游》的"理智的寄生虫是不会杀死宿主的。"整个宇宙并没有芬恩等人想的如此简单分明,还有许多人置身事外,对英雄丝毫没有兴趣,英雄也无能为力去改变的事。利益与道德的灰色地带,皆大的难以想象。

  英雄不死,只是凋零

  另一方面,蕾伊的遭遇与芬恩有异曲同工之妙,她同样被自己肯定是对的英雄错觉蒙蔽,误上贼船,深入险境,最后惊觉自己不如自己想象的重要,她不是任何一位伟大英雄的后裔(也否定了粉丝多年来猜测的"蕾伊天行者"说),只是两个平凡酒鬼的后代,是个什么也不是的小角色(Nobody)。

  唯一不同的是,蕾伊是受挫的当事人,却也是幸运的见证人,见证了这个银河最为英雄的存在──绝地与西斯的同时终结。

  严格来说,"西斯"(Sith)并不是星球大战一开始便有的东西。在最初的三部曲哩,达斯维达与西斯大帝的叙述仅是黑暗原力的使用者,到了前传三部曲《幽灵的威胁》才正式订名黑暗原力的使用者乃叫西斯,他们一脉相承,与绝地在宇宙中保持平衡。换句话说,西斯可以说是绝地这个英雄观念的对应物,天行者家族在这两端皆有一个血脉。迪斯尼官方并没有解释,第七集以来的这位新的黑暗原力使用者斯诺克来自何方,何以能在西斯大帝死后无师无徒的状况下崛起,《最后的绝地武士》导演兼编剧莱恩约翰逊在访谈中讲得更直接,直说斯诺克只是一个衬托凯洛伦的配角,正如西斯大帝不过是衬托达斯维达一样。

  导演也着实这么干了。这位银河系第一军团的帝王,在本片中以一种无能的姿态犬死。

  死去的不仅仅是代表黑暗的斯诺克,代表光明的卢克天行者也在这场战役中,走向了他的末路。当蕾伊找上他时,他已躲在边境多年,因为绝地学院的毁灭而失意,不再对拯救世界有其兴趣。"妳是不是以为我一出山,便能挥一挥手就灭掉上万个帝国士兵?这种事情是不可能的!"他责骂蕾伊。卢克的演员马克·哈米尔很不满意这个安排,认为卢卡斯心目中的卢克不会是一个这么逃避现实的男人。

  可是在故事的结尾,他的话语竟然应验了:卢克真的站上前线,靠着一己之力击退了第一军团的上万兵力。这是他的决心,也是尤达显灵予他的教训。尤达亲手毁灭了绝地圣殿的上古宝典,要下一个时代来临。

  莱娅公主依旧活着,而且拥有过去没有的强大原力;卢克也活着,拥有投影于另一个银河的无比能力。但他们都主动宣告了天行者的血脉,也就是,英雄的血脉,即将在这个时代断绝,就像他的光剑在侄子凯洛伦跟蕾伊的交锋中一分为二,再也无从修复。随着卢克在两颗太阳(《新希望》里出现过的场景)的夕光中仙逝。

  这是最后的绝地武士的最后,从此以后再无绝地与西斯,而是人人都能在原力之中自行找寻平衡。这也是《最后的绝地武士》片名的真义意义:最后的英雄逝去,世间再无英雄,故人人都是英雄。

  真正触怒观众的,乃是大众脸排挤旧英雄的这种"想象"

  这便是迪斯尼的循序渐进。他们一步步抹去了星球大战的英雄色彩,将神话改为史话,也将英雄的光芒从非凡之人降给凡人。《原力觉醒》的小人物出头天、《侠盗一号》的人人都是英雄,到了《最后的绝地武士》终于集于大成,一方面否定了英雄必然有用的单一价值,一方面则为昔日的一人英雄安排了光荣的最后退场。

  乍听之下,这层逻辑合情合理。那么,星战迷又是为什么会为此片触怒呢?

  逆麟的关键在顺序。

  "人人都是英雄"是一回事,"英雄退场"是一回事,本来是两件不同的事情。可是,当《最后的绝地武士》同时安排这两件事情发生在同一出故事时,观众很容易会"想象"成--为了要让位给这些新来的大众脸,迪斯尼把过去的这些旧角色与旧英雄通通斗走。

  这种想象有有太多似真似假的可能。首先,尽管迪斯尼负责星战的最高指挥人:制片凯斯琳肯尼迪说道,《原力觉醒》《侠盗一号》《最后的绝地武士》增添大量的非白人裔演员,是为星球大战增添"过去没有的多元种族风貌"。

  可是,星战真的缺乏多元种族吗?就人类演员来说或许是。但莫忘了,星战是一部太空史诗,里面除了人类还有许许多多叫人印象深刻的外星物种:邱巴卡、贾霸、依娃(Ewok)、爪哇(Jawa)、甚至复制人和形形色色的机器人……他们有的人形,有的非人形,满足了观众对太空之外百百种想象的可能样貌,星战本来就是多元种族的大熔炉。

  迪斯尼系列则缺乏了这一块。人类演员的过量,反倒让这个故事愈发像是一群地球人类在太空的同族内斗,而不是真正的"星际大战"(台湾地区翻译)。萝丝等几位新添人物换来了不少恶评,恐怕也不像某些反对者反击的,是特朗普同一圈的另类右翼(alternative right)对非白人的恶意歧视。星球大战的外星人一直有影射现实种族的可能,其中能让星球粉丝接受的角色亦不少。

  例如,前传三部曲的梅斯温杜便是一个极富人气的角色,他的演员可是不折不扣的黑人塞缪尔杰克逊。当2017年星战官方祭典举办,塞缪尔杰克逊透过视频跟大家透露他很乐意回锅扮演温杜时,还获得了满场叫好。显然问题不尽然只是新人新到,角色魅力才是最大的关键。

  这种大众脸排挤旧英雄的联想,加以前文所述的、迪斯尼官方不时对卢卡斯对星战文化的过去的粗暴否定(例如你或许发现到了,《原力觉醒》《侠盗一号》《最后的绝地武士》完全不合情理的忽略了前传三部曲的剧情存在,连卢克阴郁时出来开导他的英灵都不是他的父亲安纳金而是尤达),都让粉丝朝这个方向去联想。一如光剑(lightsaber)在剧中将被光剑(laser sword)这个字眼取代,又有多少粉丝能够立刻接轨?这些才是引爆争议火种的主因。未来想必也不会停歇。

  画面最诗意的一部星球大战

  最后,不得不提一点。尽管《最后的绝地武士》于戏内于戏外的争议是如此多如牛毛,却亦有无可争执的优点存在,便是诗意。

  早在《原力觉醒》时,这个系列就首次出现了一些卢卡斯并不在意、作为原型的武士片与早期西部片也少有的细腻意象。例如蕾伊跟凯洛伦在树林的光剑对决,两人的剑十字交叉,余光反射在蕾伊的瞳孔中,彷佛是一道十字架,对着凯洛伦这个走上歪路的叛子招降,也呼应了他们在船上的对白:"我看得见你(妳)眼中的恐惧!"因为在凯洛伦心中,他真正害怕的不是绝望而是希望,那会让他堕入魔道的灵魂再次体会到深深刺痛的犹疑困惑。

  到了《最后的绝地武士》,这种漂亮的意象更是一口气喷发开来,处处可见。

  首先便是反抗军以光速逃离战场时,莱娅公主倚着战舰的窗,窗外是光速奔流下数以亿计的光流飞窜,这一幕看来彷佛是莱娅的愁思"投射"到这面窗户之上,她的烦恼又多又快,不停在她的脑海中奔窜,成了一幕魔幻写实般的奇异肖像。

  前文已经提过卢克光剑的"一分为二"的意涵,代表了旧时代与新时代的决裂。不过更值得提的,乃是在这场断剑之前,斯诺克被杀死后,蕾伊凯洛伦与皇家禁卫军在房间大打出手,禁卫军一身红衣,整个房间也被艳红的漆色填满,观众的眼睛被红色彻底包围,彷佛天地都在溅血。这种大色块的应用更胜《西斯的复仇》时象征安纳金的愤怒的那些红色岩浆。不少影评人提及,这场戏很有铃木清顺的遗风,不过笔者倒认为这里更像黑泽明在《乱》之中,又或像是张艺谋致敬《乱》所拍的《英雄》之中,给上万兵马穿戴红旗红装的画面。

  红色同时也是本片的主打视觉。任何看过主视觉海报或结尾一战的人,都会对那些在雪地中飞喷的红色飞盐印象深刻。观众或许能揶揄,这是迪斯尼不想让电影见血而搞出的"假血"花招,但战机在冰天血地纷飞似柳絮的画面,还是无话可说的猎奇且美。恰如王国维所说:"一切景语皆情语"。

  不过,此幕尽管诗意,却也不无讽刺。当萝丝对坠机的芬恩高喊要珍惜生命才能保护大家,两人拥吻的那一刻,反抗军基地竟然在同一幕中爆炸,他们两人本来要保护的"大家"在他们下定决心的一刻走向死亡,嘲讽至极。诸如此类,不及备载。

  结语

  曾见过有观众说:《最后的绝地武士》如果不是挂星球大战续集的名字,争议会少的多,甚至会是一部大家公认的杰作。

  会吗?无人可以回答,因为历史没有如果,何况在星球大战从神话走向史话的今日。凯洛伦在斩断斯诺克时,对着屏幕另一端的蕾伊与我们说,他必须动手斩断昔日的一切事物(Let the past die。 Kill it you have to。)这句台词在旧星战迷的耳中是何等刺耳,自不待言。他真的能够斩成吗?他不清楚的是,在迪斯尼官方宣布将要开拍六部以上的星战正史,天行者家族却会在第四部退场的前提下,他自己也成了这个昔日的一部分,却不自知。

  不把话说早,把眼光放前,星战观众或许不必先想这么远,而可以先想想明年5月25日便会上檔的:《星球大战外传:索罗》。韩索罗一直是在星战最受欢迎的人类角色,票房潜力不可小瞧;在故事前提为前传的状况下,本片会再度重演《最后的绝地武士》舆论争议的可能性也极低,而成为明年最被看好的票房重炮。尽管已经被挑起的美国星战迷圈,已经流出了口径一致的不少抱怨──"这个新演员一点也不像哈里森福特嘛!"

(责编:加缪)

新浪娱乐公众号
新浪娱乐公众号

更多娱乐八卦、明星独家视频、音频,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entertainment)

娱乐看点

高清美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