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畔中国》研讨会:鼓舞中国音乐走向世界

2017年05月26日 15:02 新浪娱乐 微博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高长力肯定了节目在弘扬传统文化上的贡献,就节目立意民歌的主题加以赞赏,鼓舞中国音乐走向世界。

《耳畔中国》 《耳畔中国》

  新浪娱乐讯 5月25日,大型中国风音乐竞唱类节目《耳畔中国》研讨会在京举行,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宣传司司长高长力、清华大学新闻与传统学院,影视传播研究中心主任尹鸿、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部长、教育部长江学者高晓虹、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传媒研究中心秘书长、电视节目模式研究专家冷凇等专家学者,与雷佳、捞仔等节目嘉宾及主创团队,就《耳畔中国》在首次“中国风”实践方面总结了相关经验。

  高长力肯定了节目在弘扬传统文化上的贡献,就节目立意民歌的主题加以赞赏,并将《耳畔中国》与《诗词大会》《见字如面》等文化节目未来创新模式展开探讨。高晓虹也强调了该节目在顶层创意上的借鉴价值,他同时强调,在保有节目调性的基础上,深化节目立意,推动新民歌在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上发挥的深远影响。

  坚定中国风实践 弘扬民族优秀文化

  《耳畔中国》制作组邀请了歌唱家蔡国庆担任“耳畔召集人”,在节目中担任串讲一角;著名歌唱家阎维文、著名歌唱家雷佳,以及中国音乐学院院长、作曲家王黎光担任专家评审团。与一般性竞唱节目不同的是,节目组还邀请了曾在《百家讲坛》授课、担任《中国诗词大会》评委的南京师范大学文学系教授郦波,以纯粹、专业的音乐角度,对参赛歌曲背后的文化知识和渊源做解读,扩充了一个音乐类竞赛节目的文化深意。使观众在看节目的过程中,不仅能听歌,还可以学到歌曲的文化背景,从而加深民歌在推广传统文化方面的积极意义。

  目前热播剧《欢乐颂》中的音乐制作人捞仔,也是《耳畔中国》音乐总监。他在研讨会现场同时强调,“我们要影响中国新一代的年轻的优秀的音乐家来参与到我们这个节目当中来,为中国的民族音乐走向国际,真正在国际乐坛上有一席之地做自己最大的努力和奉献。”

  以优质内容强化综合实力 做好文化品类输出

  本节目制作单位,安徽广播电视台党委书记、台长、总编辑庄保斌总结了《耳畔中国》在实践节目内容方面的先进性,他指出,“一是看似‘高冷’的文化类节目能同时收获市场认同和好口碑;二是想要做出叫好又叫座的文化类节目,必须符合观众的基本价值认同,从而实现情感上的趋同;三是要敏锐地把握时代潮流,尤其是关注年轻群体的兴趣点,用他们更易接受的方式来包装和传播传统文化。”

  冷凇,也深度剖析了《耳畔中国》的模式创新、文化内核,称赞节目彰显出的“中国创造”和“中国精神”,“《耳畔中国》是一档让经典再度流行的节目”,他同时表示,《耳畔中国》表达了对祖先的敬仰、对文化的领悟、对审美的感知、对祖国的深爱和对生活的歌颂,推动了中国电视节目的创作改革。

  引入新媒体宣传作用 加强节目观赏价值

  高长力也表示,《耳畔中国》在文化类节目中具有一定实力,在启发民族自信与认同感上有积极影响。但他也强调,节目播出时暴露的宣传问题更需要引起制作单位相关重视,他建议制作单位关注新媒体在宣传推广上的价值,“新媒体的传播规律是穿透的。”高长力同时主张以话题联动节目热点,深入更为广泛的受众群体,更好地发挥节目在文化教育方面的影响。

  尹鸿肯定了《耳畔中国》“不跟风、不逐流、差异化”的竞争策略,强调了该节目在呈现中华文化魅力、彰显民族自信等方面的影响。但他同时还指出,《耳畔中国》作为一档以传统民歌为内核,将竞唱演绎结合文化解读的节目,应当更注重民歌生态化与节目创新感,引入互联网短视频概念,扩大节目宣传力度。

  冷凇也对《耳畔中国》提出相关改进意见,他表示,节目在赛制激烈程度上应有创新,引入“导师和民歌大腕的帮帮唱”环节,提高节目可看性。冷凇同时指出了节目在宣推上的待提升点,他希望节目组在未来制作期间“加强地面推广和跨屏互动的宣推”,更好地提升节目宣传力度,为文化类节目传播树立实践规范。

(责编:翁君钓鱼)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
娱乐看点+ 更多
热门搜索微博热搜
热点微博
高清美图+ 更多
精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