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1-17
  • 大话综艺:《声临》导演如此设计让声音飙戏
  • 为何节目没有聚焦于真正的幕后配音“大神”?之后是否会多请“流量艺人”做客?《声临》制片人、总导演徐晴一一为你解惑。

  Ran/文

  去年春,一档名为《书香中国》的读书晚会于湖南卫视举行。围绕着传颂文化主题,其中一个环节,节目组邀来了曾在《三国演义》、《西游记》等多部作品中担任重要配音工作的艺术家以“朗读剧”的形式做了一个演出。

  晚会播出后,这段“经典配音”走红了。不仅微博平台上各大“官号”纷纷自发PO出该视频,引网友如潮好评。直至节目结束一个月后,这段配音相关关键词竟还挂在“热搜榜”,讨论不止。

  这个火热现象,让担当那台晚会制作的徐晴(导演)团队感到很有意思。在和(湖南)卫视领导几经商讨后,一档以《书香》配音环节为创意原点,最终发散为“以明星声音来进行竞演”的节目《声临其境》确立了下来。

  春去冬来。今年开年,《声临其境》正式上档。尽管截至目前,节目仅播了两期,且首期开播前也未见多猛烈的宣传预热攻势,但不少观众已算沉迷其中,成了该节目的“自来水”。

  就前两期呈现,赵立新[微博]、周一围、张铁林等实力派演员隐于幕后,藉影视剧中的经典选段凭“声”传神的功力着实深厚。让观众一饱耳福同时,也让大家对影视行当中惯把台词比作演员“第二张脸”的说法有了更深一层理解。总而言之,无论从观众赞其“综艺清流”的口碑,还是“同时段第一”的收视成绩来看,《声临》起势喜人,未来亦可期。

  而在整体效果获赞扬之余,作为一个新款原创类节目,若究其细节,其实还是会看到些许处理不足、招致观众小范围质疑之处。在此,新浪娱乐独家对话《声临其境》制片人、总导演徐晴,请其就几处争议进行了回应。此外,还有幕后小花絮揭露,以及为何节目没有聚焦于真正的幕后配音“大神”?之后是否会多请“流量艺人”做客等观众好奇的问题,徐晴导演也一一解惑。

有的主动要上还出谋划策避免老气

  看《声临其境》已释出嘉宾阵容,无论是点映版的王刚、侯勇[微博],首期的赵立新、周一围,还是第二期的唐国强[微博]、宁静[微博]、张铁林等嘉宾,多是对专业要求极高的“戏骨”级人物。在很多观众的惯有印象中,这样的演员要不颇为古板,不擅和综艺节目挂钩,要不颇为“难搞”,上个节目怕是也会对诸多细节精益求精。能将他们集在一起,节目组怕也是历经了“千辛万难”?

  徐晴导演坦言,其实团队最初去请“老戏骨”们时也会有担心,但没想到的是,“他们比我们还放得开”。

  徐晴举例赵立新:“实话说,一开始其实是赵老师有戏在我们卫视播,其它部门同事接触他时顺便提到了我们的这个节目,没想到他非常感兴趣,还强烈要求第一期就上。他好像真的并不在乎跟谁比、跟谁玩,不但没有质疑综艺里一些设置,反而参加之前更担心我们节目会不会过于老气,年轻人不爱看(笑)。因为他们其实还是很渴望跟年轻观众沟通,希望能够得到年轻观众喜欢的。”

  而在接洽张铁林时,这位资深演员竟还主动给节目组建议要不要让曾经在另一档网综节目(《吐槽大会》)中有过接触的大张伟来主持?“他会觉得大张伟[微博]更有娱乐气质”,徐晴笑说,“他比我还着急一些,就是怕你这个节目没有娱乐性。跟我们说‘千万不要端着了,曲高和寡不好’。”

张铁林张铁林

  当然,“戏骨”也不是一味追求娱乐,徐晴感慨:“对于娱乐精神和艺术气息的尺寸,演员们比我们把握的更好。”

先请戏骨带动节目再融入大神

  戏骨们在节目里展现出的精湛台词功底受观众肯定。但另外,也有不少观众反映,在初听《声临其境》这个名字时,大家还以为这会是一档聚焦幕后专业配音演员行当的节目。节目播出后,在官博、视频弹幕里,也不断有网友刷“为何不请‘大神’配音演员来参加”之类的留言。实际上,在不算正式上档的点映版节目中,四位嘉宾其中的一位,正是知名幕后配音演员叶清。但到了正片中,节目组还是调整成了全演员阵容。此举也引发观众不解。

  对于节目邀请嘉宾的标准,徐晴谈到:首选肯定是实力派。继而也会考虑他的流量,考虑他的话题、综艺效果。至于为何做成全演员阵容?徐晴解释,节目研发之初确实想过专门聚焦幕后配音“大神”,“但在调研过程中,我们也扒到一些视频,就是在N年前有团队做过一个让配音大拿当评委,来选素人声优的节目。其实阵容做出来,节目并没有什么反响,不太适合真人秀的。”之后徐晴团队想通:“虽然我们节目最终目的是让大家关注台词、配音,但并不一定要从对于观众来说不算熟的幕后配音员做起。反而先由有台词功底、有知名度的演员出场,带动了节目之后,再融入一些专业配音员,关注效果会更好。”徐晴坦言,之后确实会有更多配音大神加盟节目

  除了会请配音演员,另外是否已向流量艺人发出邀请?徐晴卖了个关子:“大家可以期待一下,可能过几天就会知道啦!”

不愿噱头大于形式

  早在初知晓《声临其境》这档节目时,就曾在网上搜索过其相关信息。在官方词条中,对该节目介绍如下:《声临其境》以台词和配音为切入点,每期邀请四组台词功底深厚或是声音动听的演员和配音演员同台竞声,现场比拼配音能力、台词功底和与年轻演员的互动搭档实力。演员们隐藏幕后,只闻其声,纯声较量。由300位观众现场投票,通过三轮决出当期节目的“声音之王”。简单来说,这是一档以明星“声音”来进行竞演的节目。而去年底看了点映版(《声临》正式播出前释出的一个试映版本)之后,对“竞(争)”的感受更加强烈。在那期有王刚、侯勇、潘粤明[微博]、叶清参与的点映节目中,几位嘉宾以现场300位观众投票数为比拼依据,在前两轮竞演中分别选出一位得票数最高者,共两位,参与到第三环节的“大秀”表演,继而再PK选出本场的最终获胜者。就当期来看,王刚、潘粤明获终极PK资格,而老戏骨侯勇和资深配音演员叶清在节目过半后就遭到了“淘汰”。

  然而时隔一周,在今年开年(1月6日)湖南卫视播出的首期正片中,我们却惊讶发现之前贯穿节目始终的“竞争”概念被大大削弱了。前两环节不再设观众投票机制,四位嘉宾在前两轮表演过后,均可在第三轮大秀环节中亮相,合作献上剧目。而直到整场展示结束后的最末几分钟,场内观众才实行一次投票权,投出最喜欢的声音,进入所谓的年度声音大秀演出中。

  这么讲,如果说点映版《声临》像是一场局势紧张激烈的声音之战的话,那么正式版本则更像是一场暖暖含光的声音盛宴。

  整体弱化最能给观众直接“刺激”的PK元素,在赛制上做出如此大的调整,于导演徐晴而言是“正确的选择”。以点映片的录制、反馈状况来看,若太强调竞技色彩,一方面会牵扯到公平公正的讨论,减少观众对嘉宾演员声音表演本身的专注度,另方面,也会无形中给嘉宾们造成一定心理负担,尤其是会影响不太擅长也不太愿意卷入输输赢赢名利之争的“老戏骨”们的状态。噱头大于形式,是节目组不愿看到的。与其如此,徐晴团队决定除每期结尾引出个“王者”外,全程索性就做个才华展示秀的概念:“就像华山论剑一样,你有你的优势,他有他的特色,南拳北腿,东邪西毒……不用你死我亡,看看高手切磋过招一下就很有趣了。”

  而改版后的首期正片播出后,看到观众评论多集中于对赵立新语言天赋的惊艳,赞“二姐”张歆艺[微博]竟是个台词底子如此扎实的演员,佩服周一围配音的惟妙惟肖……演员每段声音表演都实打实地传播出去了,这对节目组来说才是最喜闻乐见的事。

  然而节目播出到后期,观众也指出了原创模式积极的提出了一些建议,导演徐晴也看到了一些建议和质疑,对于这些争论,她则是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不足之处努力改进,有误会的地方也解释清楚。

和演员共同选取 性格不一剧本不同

  《声临》第一环节为“经典之声”。在此环节中,当期几位嘉宾演员分别会就着几段经典影视剧片段进行角色配音。如周一围在首期节目中配了《董存瑞》和《梅兰芳》两个大相径庭的选段,充分展现了其嗓音的可塑性。然而,因既参与了点映节目录制又进行了首期正片录制的潘粤明,接连几次拿到的都是类型相似的“抓马咆哮”剧本(前后两次配了琼瑶戏中的马景涛[微博],两次“尔康”),从而引起了一些争议,有观众直言节目组给潘粤明选的本子 “不利于发挥”,是有意在制造话题。

  徐晴解释,其实每期演员拿到的配音剧本,并不是节目组硬性指定的,均是“双向选择”的结果:“因为毕竟每个演员我们没有细到说非常了解他们的声线、他们的戏路,只能根据有限对他们的了解找一些桥段推荐给他们。但大家会有一个相互讨论的过程,如果演员有觉得更适合自己表达的本子,也可以提出来,我们也认可。总之我们做任何事情都是充分尊重对方的意愿。”

  至于潘粤明两次拿到较为“抓马”夸张的剧本,徐晴表示这也不是有意为之:“其实每个演员的心态性格不一样。有的很谨慎严肃,在乎每一个字的发音,抠细节,比如周一围,在演绎跨度很大的角色间隙,要暂停找感觉,才能进入下一个段落。有的就非常的包容。像潘粤明觉得你们放马过来,我任何东西都可以驾驭,”徐晴进一步解释道,“就是我们不会为了博眼球强迫演员做一些我们自认为很靠谱,他们觉得很离谱的事情。因为他还是要对自己的专业负责,我们也要对这个节目的专业负责,并不会去故意‘坑’他们做什么。”

轻松不等同于儿戏

  作为一档欲充分展现配音、台词魅力的节目,《声临》播出后,其第一环节“经典之声”(嘉宾演员为几个经典影视片段配音),第三环节“声音大秀”(演员们走到台前,合力献上一幕声音情景剧获专业好评。但其第二环节“魔力之声”的设置,却引发了些质疑。在此环节,节目组会给出一段趣味设置让演员即兴发挥。如让周一围化身“泰国导游”配一段语句搞怪如绕口令般的解说词,让潘粤明、侯勇等人即兴以“叫人起床”为题做发散。这样的设计让部分观众觉得有些娱乐化。而有些观众也认为一味的专业也并非好事,有适当的娱乐化让人轻松。

  对此徐晴也表示节目组确在这一部分有意做出娱乐性设计。在她看来,节目的另外两环节已经就台词配音主题进行了很专业的呈现,那么作为一档综艺节目,也需要一些轻松化表现。此外,“轻松”亦不等同于“儿戏”。徐晴分析:“如果另两PA是在表现演员平时演戏的状态,那么第二环节就是在考验他们的即兴表达能力。你可能觉得他表现的搞笑了,像周一围,他就撅着屁股在那里一边晃一边用泰国塑料普通话去表现,他后来也讲了,(晃)是在打拍子,给自己找那段话的节奏感,然后他还希望多一些特色,所以就加了些腔调。有的演员处理即兴的方式就是保证不出错,像潘粤明拿到社会新闻主播那段话,为了不出错,他索性就一个字一个字蹦着念。而赵立新也运用自己处理声音的能力把一段平淡的足球解说表现得很有意思,最后他那段配音连‘新浪体育’微博都转发了,话题就是谁能够超过赵立新(笑)。其实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可以看到演员声音另一种可塑性和多变性,演员并不一定非要绷着个脸或永远在癫狂状态的。”

原创确会有不如意会磨合改进

  文章开头我们便讲过,《声临其境》其实发想于一台晚会中一个小小的配音环节。要知道,攒出一个几分钟的表演不是什么难事,但要做一档纯声音大型综艺节目,该怎么扩充才能让它不显单薄?是难题。除了在舞台布景、视觉化呈现、环节设计上多下苦心外,导演组还在设定了固定台前串场主持人(王凯)、幕后负责调动嘉宾气氛的声音助理(沈梦辰)之余,另在舞台上安排了一群年轻人做“新生班”学员。

  很容易理解,新生班的存在,一方面是为了活跃前台气氛,适时再扮演一下“猜评团”,猜猜幕后嘉宾的身份。另外,他们还需站在新生(同时也是我们这些并不太了解演员台词技巧的观众)立场上,通过发问、和嘉宾互动的形式传递出更多有效信息,让我们这些“门外汉”和专业演员的世界做一个“破壁”。

  但以前两期“新生班”表现来看,有赞有弹。持否定意见的观众认为他们除了没有太多“合理依据”地猜猜嘉宾,以及配合着未曝光的幕后嘉宾声音,在台前演几个情境片段外,学员们真正求教、引出“干货”的部分并不多。

  也有上心的观众意愿促成一桩好节目开始献策,说倒不如找一批真正线上的年轻演员来,在互动环节讲讲自己平时拍戏遇到的台词困惑,或读一段本子让主咖嘉宾演员们挑挑毛病,甚至可以再来些即兴“对词儿”,你来我往之间,既是看点有了,又能向观众传达出更多声音技巧魅力。

  对此,徐晴在采访中透露,其实节目组早前做过一个版本,就是请线上演员来做“新生班”学员,但效果略冷清:“因为他们身份缘故,面对嘉宾演员时,他们会觉得交流台词是很严肃的事,表现得少了一些娱乐性。”而之所以调整加入“芒果”主持人坐镇,是因为“他们既有主持经历,能调气氛;又是播主专业的科班出身,对声音不陌生,对声音会有更多层面的理解”。

  但前两期效果没太出来,徐晴坦然接受批评:“我们承认作为原创节目,起初会有一些不那么如意的地方,可以理解观众吐槽。”同时,节目组亦在积极想对策:“可能之后我们会再请一些专业人士,以现场点评或备采的方式呈现更明确的专业观点,把演员配音精妙的地方尽可能地凸显出来,让观众更了解他们好的地方在哪儿。”

  (Ran/文)

栏目介绍

  《大话综艺》是承载新浪娱乐媒体价值的一档深度栏目,主要方向是综艺行业的深度调查,创刊于2016年,每两周一期。大话综艺的内容包括对广电行业、综艺产业进行深度透视,节目制作幕后的独家透析,对行业、节目有独到客观的评论,做有品格、有见地的行业观察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