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7-30
  • 对话徐克张家鲁:“狄仁杰”世界观是这般打造的
  • 在本文中,我们向您讲述: 1、“狄仁杰”的世界观,方术、白猿、满身眼睛的终极大boss……是如何搭建的; 2、“狄仁杰”系列八年上映三部,徐克、陈国富、张家鲁三位老伙伴的创作往事,个中详情比电影还要精彩; 3、“狄仁杰”系列后续怎么安排,第四部如何规划,启动《神雕侠侣》三部曲,又试图拿下“哥斯拉”版权的徐克,忙得过来开发续集吗?

  从《狄仁杰之通天帝国》到《狄仁杰之四大天王》,导演徐克、总监制陈国富、编剧张家鲁这组“铁三角”,八年推出三部系列片,用“奇案+奇观”的模式,为观众打造出一个天马行空波谲云诡的大唐狄仁杰宇宙。

  狄仁杰的世界观如何建立?各种奇思妙想从何而来?特效和故事谁更重要?系列片的叙事空间怎么拓展?未来的狄仁杰将何去何从?新浪娱乐专访徐克和张家鲁,揭秘狄仁杰15年幕后故事。

两个狄仁杰宇宙这样合二为一

徐克对话新浪娱乐(摄影/王博)徐克对话新浪娱乐(摄影/王博)

  从2010年上映的《狄仁杰之通天帝国》开始算起,徐克导演的狄仁杰系列已经走过八年,但导演徐克、总监制陈国富、编剧张家鲁这组“铁三角”开始打造,却已是十五年前。

  2003年,陈国富时任哥伦比亚亚洲区监制,那时张家鲁是公司in-house的编剧。哥伦比亚购买了荷兰汉学家高罗佩的小说《大唐狄公案》版权,这一项目被交到张家鲁手上。没想到第二年,哥伦比亚结束了亚洲区的电影制作业务,狄仁杰的计划被搁置了。

  华谊兄弟曾是哥伦比亚的合作方,CEO王中磊看过张家鲁所写的狄公案剧本。2006年,陈国富加盟华谊兄弟担任总监制,那一年,王中磊觉得华语片市场越来越好,做狄仁杰这样大投资类型片的时机成熟了,他和陈国富共同决定,重启这个项目。

  于是,谁能做狄仁杰的导演,成为摆在众人面前的第一个问题。

  陈国富想起很多年前和徐克在香港吃饭,徐克主动提出想合作,陈国富当时很震惊,“我想徐克不需要找人合作,他的故事、导演、监制都是他自己,为什么要合作,那个时候就这么打哈哈地过去了”。

  面对狄仁杰这个大型项目,陈国富想起了徐克。

  对于当时的陈国富和王中磊来说,这样大体量类型片显得有些不可思议,执导过《黄飞鸿》系列、《青蛇》《蜀山传》等多部武侠题材作品的徐克却对此早已驾轻就熟了。

陈国富陈国富

  陈国富和王中磊找上徐克的时候,才发现什么叫不谋而合。原来,徐克也在几年前就有了做狄仁杰故事的想法,徐克马上决定,“好,把我的狄仁杰放进去”。

  徐克当时也有一个已经成型的狄仁杰剧本。在《狄仁杰之神都龙王》的片尾,他曾剧透了23张概念故事图,其中《杀人凤凰》正式来自最初的一版剧本。

  三人商量后,最终决定还是先拍当初在哥伦比亚时期开发的《通天帝国》故事。

  在张家鲁看来,陈国富和徐克完全是两个类型的导演,两大绝世高手,但是会的功夫完全是两个路数的,一个是基于逻辑推理分析,另外一个是天马行空。两人心中的狄仁杰也是完全不同的。

邓超、刘德华、李冰冰、徐克、陈国富、王中磊、洪金宝在《通天帝国》开机现场邓超、刘德华、李冰冰、徐克、陈国富、王中磊、洪金宝在《通天帝国》开机现场

  “狄仁杰给我的感觉是怪异”,这是徐克对这个人物有兴趣的出发点。他心中的狄仁杰世界充满各种奇思妙想,“不能做的像福尔摩斯,也不能像别的神探,狄仁杰有属于他的独特的路和世界,要有一些让观众意外的小惊喜,比较险和比较边锋一点”。而陈国富最初的《通天帝国》剧本则是走史诗路线的。

  二人在审美上产生不少分歧,合作《通天帝国》时基本上都不肯低头。他们私下都会和张家鲁表达自己的偏好,张家鲁只能尽量从中调和,“商业片类型片不是作者电影,必须想方设法达成共识”。

  最终,《通天帝国》形成了“奇观+破案”的类型元素,正是徐克和陈国富达成共识的结果,集徐克的奇思妙想与陈国富的逻辑推理于一体。

《通天帝国》剧照《通天帝国》剧照

  《通天帝国》的人体自燃案,破案过程符合逻辑,杀人手段却不走寻常路。最初剧本设定每个受害者不是突然自燃而死,而是被杀死的,但徐克发现,如果加入赤焰金龟就能营造一种完全不同的感觉,“我们要找到一个神秘的大自然的东西,当我们发现有这个东西存在的时候,很多时候会措手不及,然后去解开里面的迷,这恰恰是狄仁杰世界里所需要的神秘感”。

《通天帝国》狄仁杰查看赤焰金龟引起自燃后的痕迹《通天帝国》狄仁杰查看赤焰金龟引起自燃后的痕迹

  影片最后,武则天的巨像倾倒也是徐克的脑洞,他曾一度担心这种设想在技术上、拍摄上、预算上的可行性,观众是否能看懂和接受这个剧情。他们争执很多,在没拍之前,都不敢肯定拍出来到底会是什么样子。最终,这些天马行空的想象都实现后,徐克才松了一口气,“OK,这个系列终于起步了”。

徐克对话新浪娱乐(摄影/王博)徐克对话新浪娱乐(摄影/王博)

  如今再回顾三部曲,徐克觉得跟自己一开始的设想很不一样,“我原来那个狄仁杰的世界现在只呈现了一点,我当时希望很怪异的,现在有一点正经了。我跟陈国富的关系也是,他比较执着一些比较逻辑化和合理性的东西,那我就喜欢在正常的状况里面找寻怪异的地方,我跟他两个老是在平衡。正经要怎么变得怪异,其实有一个过程”。

  从通天浮屠、赤焰金龟、地下鬼市到鳌皇、蛊王,都来自于徐老怪的脑洞,三部曲的“怪异”其实在被逐渐放大。徐克狡黠一笑,如今的故事走向的确在向他最初的想法慢慢贴近。

徐老怪天马行空的想象力

张家鲁张家鲁

  正如张家鲁所说,在多方掣肘之下,仍然能在电影里“夹带私货”,是一件很爽的事情。在每一部,徐克都埋入了不少独属于徐老怪的“恶趣味”。

  《四大天王》最后20分钟的幻象大决战里,满身眼睛的怒目天王正是徐克的设计。

  创作第三部的故事时,徐克很想在狄仁杰、尉迟真金、沙陀之外再加一个很厉害的角色,帮助大理寺破案,让故事有更多可能性。当这样的“四大天王”概念确定后,他联想到《西游记》中的四大天王,想到在寺庙里能看到的庞大的木雕金刚。

  “如果怒目金刚动起来是什么样?”这成为终极大战想象力的起点。徐克想做一个发亮的金属质感的怒目金刚,除此之外还要加上性格、特点,“加上让人能记住的、让他跟同类型不一样的地方”。

  最后呈现出来的,是一个浑身都是眼睛的怒目金刚。

  对于像冯绍峰这样有密集恐惧症的观众来看,满身都是眼睛的大boss略有一些不友好。陈国富和张家鲁也很担心这一设计的视觉冲击力过于强大,于是不断跟徐克讨论,“眼睛能不能少一点,不要那么密集行吗?可能观众会有一些不适感”。

  徐克当时回答“哦,是吗”,张家鲁以为导演把意见听进去了,没想到下次一看,眼睛又多了几只。

  对于自己这种“皮一下”的做法,徐克哈哈大笑,他要的就是这种过目不忘的效果。

  他想超越固有的一些形象设计,人们看到怒目金刚,常常就只是木头雕出来的很巨大很凶悍的样子,徐克想,如果把他放在这么大的荧幕上,还是可以增加一点特别的设计。戏里那条鱼会讲话,陈国富问徐克为什么鱼会这样讲话,徐克回答正是因为鱼讲话,你才会记住它。同理,怒目金刚可以有什么特点呢?大家都知道怒目金刚有两只眼,但其实可以不止两只眼,还能有很神怪的力量。

  戏里阮经天的坐骑、那只打败怒目金刚的大白猿是徐克最钟爱的设计。

  最初剧本里写的是一只白毛的大猩猩,徐克将之改成白毛猩猩和藏獒的混合体,成为外化的圆测大师。徐克认为猿跟人很像,只不过更直接更坦率,而且力量更大。

  “比如说我们看到白猿那种很特别的表情,他比人更能讲出我们内心的世界,这是角色本身很特殊的一个关系,就常常用白猿来表达圆测的内心世界,他是出家人,所有东西要修炼淡化,可是白猿很原始,白猿的本色就能让你体会到圆测的感受是什么样。”

徐克在现场导戏徐克在现场导戏

  徐克每次开幕后制作会议,都会用一个摄影机记录下他和特效制作负责人的表情,最终他们的表情被用在白猿身上。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大白猿是由导演友情出演的。

  张家鲁把徐克形容为外星人,好像总能接收到来自宇宙的信息,然后就转化为画面。在这种天生的想象力之外,徐克心中怪异的狄仁杰世界,遵循着属于他的创作逻辑。

  “我们遵循的第一点是,我们对这个世界的了解程度其实很不足,科学在每个时代都告诉我们,有些东西是你不知道的。我们常常去破案,也只是破一些谋杀案,可是狄仁杰带给我们的是一种发现,发现存在于我们周边但是之前并不知晓的事情,这里面可能藏有很多很有趣的可能性。开始创作的时候,我们会找一些存在于中华文化里面、我们时常接触、但又没有感觉到存在的东西。”

《神都龙王》里的鳌皇《神都龙王》里的鳌皇

  《神都龙王》讲的是“蛊”是什么。在传统文化中“蛊”是降头是巫术,在徐克的理解里,“蛊”就是一种细菌,能够影响脑细胞,从而引起身体里某些基因的改变,于是就出现了一些怪现象。鳌皇是因为反派用了“蛊”,从科学的角度来解读,就是基因变种。

  鳌皇的形象设计也从真实世界里找到可能性:水里的生物变种,什么动物是最好?剧组研究了很多鱼类,发现能离开水最大高度的鱼叫魟鱼,于是在魟鱼的基础上设计出了鳌皇。

《四大天王》里仅有740个特效镜头

  徐克的想象力世界需要通过特效实现。八年三部狄仁杰,也是一部特效行业的进化史。

  但《通天帝国》曾在特效制作环节遭遇了大麻烦。作为第一部试水之作,预算有限,影片拍摄完毕时,已经没钱做后期了。此时,该系列的另一大灵魂人物,制片人施南生赶来救场。

  施南生飞了一趟首尔,把特效公司的老板约出来聊天吃饭,跟他们说“我们都认识那么多年了,你们不是一直跟我说想要跟徐克导演合作吗?现在机会来了,他刚拍完一部电影《狄仁杰之通天帝国》,非常好的成品,但是我们现在要做特效,你们愿意合作吗?”

施南生和张家鲁施南生和张家鲁

  徐克从90年代开始就在韩国积累了相当大的影响力,他的《黄飞鸿》《倩女幽魂》在韩国都是脍炙人口的作品。韩国老板们当然很愿意。此时,施南生告诉对方:有一个问题,没有预算了。

  韩国人了解到实际困难后,出于和偶像徐克一起工作的满腔热情,用几乎零预算的结果,把特效后期完成了。

  当年,韩国的特效行业也处于发展阶段,所以如今回看《通天帝国》,不免觉得特效呈现偏游戏感,很多细节没做到位。但到了《四大天王》,技术在进步,预算变宽裕,此次呈现的皇宫大殿金龙复生、大理寺怒目金刚大战白猿等等,效果令人赞叹。

《通天帝国》里的鬼市《通天帝国》里的鬼市

  张家鲁透露,《四大天王》其实是近五年来徐克电影特效镜头最少的一部。开机前导演下了一个指标,这次的特效镜头不超过700个。

  700个是怎样的概念呢?如今任何一部跟特效视觉有关的大片,特效镜头数量都不会少于1000个,一般有2000个左右,这已成为常态。

  徐克有自己的考量。

  《西游伏妖篇》和《奇门遁甲》特效量很大,都有近2000个特效镜头,实操中碰到很多问题,即使分包出去做,找三个国家的团队分工完成,也需要大量时间。而《四大天王》提早宣布暑期档上映,给后期制作的时间压力很大。

  《西游伏妖篇》曾经出过一个病毒视频,内容是周星驰问徐克戏里的特效镜头在哪里,徐克回答“一个都没有啊”。张家鲁透露,这是一句真话,因为特效公司常常达不到徐克的要求,这成为困扰他的另一个问题。

徐克对话新浪娱乐(摄影/王博)徐克对话新浪娱乐(摄影/王博)

  张家鲁记得《四大天王》筹拍和《奇门遁甲》的后期制作有一段重合时,“《四大天王》的时候,导演时不时会脾气很暴躁,但我们都能感觉,拍摄现场并没有出什么太大的错误,后来才知道是《奇门遁甲》特效进度拖了,出现了问题,导致他心情不好。”

  时间上的压力和技术上的差距,让徐克很焦虑。到了《四大天王》,他决定把特效的重负卸下来,能实拍的部分就实拍完成。

  “特效应该根据剧情来走,我希望狄仁杰用特效讲故事的部分减少,而是用演员、用剧情来讲故事为主。”在这样的理念下,徐克把最终成片里的特效镜头控制在740个。

  一般电影制作会把特效镜头分成A、B、C几个等级,有些电影为了宣传自己特效量巨大,甚至把擦威亚这样的简单操作算成特效镜头。但《狄仁杰之四大天王》的700多个特效镜头大部分都是A类镜头,所以虽然数量不多,但场面够集中够精彩,出来的效果反而优于特效镜头总数多的影片。

奇案、奇人与变化中的狄仁杰武则天

徐克在拍摄现场徐克在拍摄现场

  奇观特效并不是徐克创造狄仁杰世界的起点,在写故事的时候,他有自己严密的路径和原则。

  “第一个原则是,这个‘奇案’奇在哪里;第二个原则是,谁是奇案的幕后人物,这个人物为什么要做这个事情,他有什么魅力让我们觉得这个案情跟他的关系是吸引观众的;第三个原则是,狄仁杰在破案时要面对什么样的挑战,心理上、经验上、能力上、性格上等等,给他的难度是不一样的。”

  《狄仁杰之四大天王》“奇”在方术和幻象,之前的两部则有易容术、分身术等。这些都不是凭空想象来的,徐克的出发点是武则天这个人物。“如果一些东西能作为武则天权力的某种进阶手段的话,她会用,所以主要从她的野心去想。这次,她一定要找一个方法来代替狄仁杰,我就自然想到这个人应该是很会讲话、很有看法、很有手段,在某个程度上比狄仁杰还强,所以就出现了方术。”

《通天帝国》里的武则天《通天帝国》里的武则天

  “奇案”幕后人物是异人组和疯魔族。每次关于反派是什么路数,“铁三角”都要经过一番讨论。《神都龙王》里的反派是受到唐朝拓边影响的异族,《四大天王》里的反派疯魔族与唐朝命运结合更紧密,他们为唐朝打天下,却受到无情的对待。对于这样一支有武力又会方术的异族,徐克和张家鲁达成的共识是,他们来自于西域。张家鲁阅读大量的资料,发现印度教的圣物是金色花“瞻波伽”,于是将之设定为反派集团的符号。

  方术和幻象带来了金龙复生、怒目天王降临、瞻波伽突袭等视觉奇观,也营造了异人组、疯魔族、皇族、金吾卫四方角力的危机。在这样的背景下,狄仁杰等主线人物有了新的成长变化。

新浪乐对话“狄仁杰”(摄影/王博)新浪乐对话“狄仁杰”(摄影/王博)

  进行人物创作时,徐克也有两个原则,一是相隔多年,这个系列的故事和人物还能有什么新鲜感;二是人物如何与观众产生情感联系。

  在《四大天王》里,狄仁杰最大变化是从完美变得不完美,他开始有解决不了的问题,不再那么神通广大,被心病困扰。

  狄仁杰和武则天这组人物关系,是徐克兴趣所在,也是与观众之间的情感勾连点。张家鲁认为,狄仁杰和武则天的关系,很像如今的办公室政治。徐克也认为,影片中的人生经验,是可以延伸到办公室、学校等任何产生人际关系的圈子里,“狄仁杰故事是要把对于权力的贪恋、对个人生命中弱点的恐惧感,对人生目的追求等等,与观众拉上关系。”

  从这组人物关系开始思考,亢龙锏成为《狄仁杰之四大天王》的起点,故事主线皆围绕这一重要道具展开。

狄仁杰打量亢龙锏狄仁杰打量亢龙锏

  狄仁杰办“神都龙王”案有功,被皇帝赏赐亢龙锏,等于手握制衡皇族的重要武器,进而被武则天忌惮。在徐克眼里,武则天既离不开权利,又离不开对狄仁杰的欣赏,在亢龙锏的掣肘之下,她对狄仁杰的欣赏和包容能达到什么程度,对权利的野心又有多大,是《四大天王》里的人物关系核心所在。

  武则天色诱狄仁杰的那场戏,正是徐克的设计,把这种暗潮涌动的关系外化了出来,“如果武则天让狄仁杰有机会跟她亲近的话,狄仁杰会是怎样的?另一方面武则天告诉狄仁杰她很需要他,她需要可以讲话、沟通的人,即使她躺在床上。”

武则天“色诱”狄仁杰武则天“色诱”狄仁杰

  亢龙锏是从《通天帝国》起就出现的重要道具,但创作第一部时,张家鲁并没有想得那么久远。

  张家鲁当时首先考虑的是,什么样的兵器符合狄仁杰的身份和气质,毕竟刚出场的狄仁杰是一个坐牢八年的落魄英雄。张家鲁觉得拿剑太平常,拿皮鞭、狼牙棒等等又太邪气像个反派,于是在十八般兵器里挑选了锏。锏很敦实厚重,以敲击为主,而非穿刺,与狄仁杰的性格吻合。

  某种程度而言,张家鲁在创作《通天帝国》时,并没有将之当作系列电影来打造,经过《神都龙王》的一番“折磨”后,他才意识到这是一个可以长久经营的系列故事。

狄仁杰系列这样拓展叙事空间

《神都龙王》“美女”与“野兽”《神都龙王》“美女”与“野兽”

  《神都龙王》是张家鲁创作得最痛苦的一部。

  《通天帝国》主视觉场景通天浮屠,是徐克加入后新增的设计。写第二部时,张家鲁就在思考如何再造一个同样规模惊人的主视觉图景。当时,徐克在研究水下3D拍摄,他提出第二部可以玩一下“水”这个概念。

  张家鲁延续了第一部中“地下鬼市”的设定,写了一个“洛阳十二柱”的故事,讲的是洛阳城与大海连通,为了避免水怪侵犯,整个城市建立在12根柱子上,反派要去破坏12根柱子,让整个城市陷入水灾。

  承接《通天帝国》,张家鲁一直在给自己画圈设限,考虑到第一集有宏大的视野和宏伟的主视觉印象,于是他觉得第二集也要有这样的对标参照才是对的。在前作的条条框框里打转,张家鲁始终没有写出满意的故事来,《通天帝国》的后期制作了一年,张家鲁的剧本也写了一年,写得非常痛苦。

《通天帝国》片场现场的徐克《通天帝国》片场现场的徐克

  在《通天帝国》首映会上,徐克发现张家鲁脸色不太好,听他说了创作上的不顺利之后,徐克说了一句话:“哎呀,其实你应该把第一集放下来。”

  这句话一下点醒了张家鲁。“你看这个话讲的也是高深莫测,好像圆测大师讲的话,但是回头一想,还挺有道理,前作恰恰是一个陷阱,因为你不跟着人物去想而先去想这些外部的架构的事情,反而就做不出来了。”

  最终,《神都龙王》的方向改变了。相较《通天帝国》,最大的变化是演员大换血,从中年狄仁杰变成青年狄仁杰。故事从狄仁杰初入洛阳开始,大大拓展了叙事空间。徐克也觉得,这样的空间会更有趣,中年狄仁杰已经成熟,而青年狄仁杰在破案的过程里会有更多的成长可能性。

新浪娱乐对话“沙陀忠”(摄影/王博)新浪娱乐对话“沙陀忠”(摄影/王博)

  赵又廷、林更新等新鲜血液的加入,给《神都龙王》带来一种青春打怪片的调性,这与第一集人物命运结合历史的厚重感非常不同。整体来说,演员、视觉、调性上都和第一部拉开了差距。

  2013年,徐克决定再启动第三部。当时张家鲁忙于开发《寻龙诀》,于是去《智取威虎山》的片场找徐克请辞,不再担任第三部的编剧。

  徐克同意了,找了其他编剧开始创作,结果却不如人意。狄仁杰系列最大的特点是视觉上和故事上都是违反常规,带着颠覆性,这不是普通编剧习惯做的事情。

  马思纯作为新鲜血液加入《四大天王》剧组。经过一个月的磨合期,徐克发现,其他演员已经知道狄仁杰的世界是怎么回事,但马思纯需要一个过程才能进入。他明白,“新加入的演员永远有某种程度上的茫然,她不知道进入这个世界的感觉对不对。”演员尚且如此,作为幕后核心创作团队的编剧,进入狄仁杰的世界更是难上加难。

新浪娱乐对话“水月”(摄影/王博)新浪娱乐对话“水月”(摄影/王博)

  于是,徐克找回了张家鲁。2015年年底,《寻龙诀》的工作告一段落,张家鲁重新和徐克联系上,正式开始了狄仁杰第三部剧本的开发。这一次剧本写作顺利了很多,但也花费了一年多的时间,写了近200稿。

  张家鲁和徐克、陈国富采用的是交换修改的创作方式。每创作完一稿,张家鲁首先把剧本给到陈国富,陈国富改完再给到徐克继续修改,三人共同提意见,各自的诉求也都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达成一种更良性的合作状态。

  第三部的故事调性将“铁三角”各自的特点融合得更好,既不像第一集那样阴郁、沉重、宿命感,也比第二集更厚重。

  在第三部里,是选择重拾中年狄仁杰的故事,还是继续青年狄仁杰的际遇,也需要一番讨论。《通天帝国》之后,徐克就有两个中年狄仁杰的故事,张家鲁透露大家甚至有想过让年轻狄仁杰跟中年狄仁杰相遇。

  最终《四大天王》所呈现出来的,是不断变形整合的结果。

  《神都龙王》片尾剧透了23个概念故事,徐克也常常问身边的朋友,对哪个更有兴趣。《四大天王》的原型来的23张概念图里的《夺命盛宴》,讲的是皇宫里面的一场盛宴上发生了案情,需要狄仁杰破案。在设定反派动机和反派轨迹时,徐克慢慢形成了新的“四大天王”的概念。

  “到底将来有没有《夺命盛宴》呢?我相信还是有的。但这个故事本身已经够了,我们就把盛宴移开变成另一个故事,只留下这个故事里的四大天王。就像我们在《通天帝国》里面也想到了一两个故事,可是当时《通天帝国》成为一个故事后,我们就把这些多出来的东西移开,放在一边,发展出另一个模式来。”

  徐克相信,总有一个时间点青年狄仁杰的故事会和《通天帝国》链接上的。

狄仁杰系列为什么这么慢?

徐克在实景乐园“通天浮屠”下徐克在实景乐园“通天浮屠”下

  《四大天王》正在上映,第四部的计划也已经提上议程。早在拍摄期间,徐克就提出了一些下一部的想法,而路演期间,张家鲁和徐克常常在车上开剧本会。

  23张概念图里的一些故事已经有了完整剧本。比如《迦楼罗》讲的是沙陀忠黑化,剧本已经备好,徐克时不时就和张家鲁聊起这个故事。深深了解徐克工作习惯的张家鲁知道,目前导演还处于“自己和自己打架”的阶段,等徐克想清楚了,才是大家坐下来认真商讨下一部的时机。

  徐克的确有自己的摇摆:《迦楼罗》是高宗时期的故事,如果第四部就直接跳到那个阶段,为时尚早,中间还可以发生其他有趣的故事。

迦楼罗概念图迦楼罗概念图

  关于沙陀忠的黑化,张家鲁比徐克更加着急。在《四大天王》里,他最初的想法是让水月死掉,埋下沙陀忠黑化的种子。最后被陈国富劝住了,“前两部的女主角死的死、逃的逃,没有一个好下场,要不这次留一个活口?”徐克也不同意把水月写死,他希望水月能加入狄仁杰、沙陀忠和尉迟真金,形成常驻大理寺的四人组。

  徐克、陈国富、张家鲁达成共识,狄仁杰是一个长久的系列,沙陀的黑化不急于一时,没必要压缩故事的空间。

  徐克的脑海中还有一个狄仁杰宇宙。狄仁杰故事里他最喜欢的其实是杨一威饰演的一个大理寺小人物,他甚至想在狄仁杰系列之外再开发出一个大理寺系列,水月会是这个系列的重要人物。

  张家鲁听说这个想法后的第一反应是,“你忙得过来吗”?

  八年三部狄仁杰,对于如此体量的影片,三年一部的周期已经是相对顺利的了。但确实也因为徐克项目太多忙不过来,而导致这个系列有些慢。

  2014年,在赵又廷和高圆圆的结婚party上,徐克突然和赵又廷提出,想再拍狄仁杰第三部,两人当场决定要再次合作。结果很长时间没了消息,赵又廷很忐忑,觉得自己是不是被换掉了,第三部是不是已经拍完了,直到看到《智取威虎山》《西游伏妖篇》的陆续问世,才意识到原来导演搁置了狄仁杰。赵又廷忍不住感慨,“导演,不是要拍狄仁杰吗?再不拍我就老了,演不了年轻的狄仁杰了。”

赵又廷(摄影/王博)赵又廷(摄影/王博)

  对于一直在忙碌着的徐克,却是另一番感觉:“我的心里永远觉得时间过得很快,常常觉得哦,已经这么多年了。”

  施南生曾这样形容徐克,创作人都是掘井人,但是大部分挖到一口井,就靠这口井混吃混喝好几年,不那么着急再去挖下一口井。但徐克不是,徐克永远都要挖井,挖完给别人随便用,他自己继续去挖。他就high挖井这个事情,他就high不停尝试新东西。

  徐克对新武侠的探索一直没有停止,“我们中国传统文化里面,特别是武侠文化里面的空间很大,希望不断挖掘新的设计理论。”

徐克对话新浪娱乐(摄影/王博)徐克对话新浪娱乐(摄影/王博)

  狄仁杰拍了三部,徐克又去挖新井了。他近期的计划是《神雕侠侣》三部曲,张家鲁透露,徐克最近还在拿日本东宝株式会社的哥斯拉的版权。这样看来,《狄仁杰》第四部似乎要被推到很久的未来。

  “我也不知道,我老觉得狄仁杰的故事必须要有点时间隔一隔,我们自己也消化一下”,对于狄仁杰的未来,徐克自己也没有非常明确的规划。

  徐克今年68岁了。在狄仁杰片场,他常常亲自上阵,给演员们做动作戏的示范,动作灵活到让马思纯惊叹;他的想象力仍然天马行空,像纯真的孩子又像神秘的外星人。徐克的工作计划排得满满当当,张家鲁坚信他一定还有精力拍下去:

  “他肯定是能长命百岁的,因为他只要在片场一天,他就能够绝对地维持身体健康。”(杨晋亚/文  王博/摄影)

栏目介绍

主创团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