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七点,位于北京南郊的录影棚开始热闹起来,明星们陆续到场准备,慕名而来参与现场录制的粉丝们熙熙攘攘地进场,这是《喜剧总动员》节目录制现场,。

  一个月三次的录制,身为欢乐传媒的老总董朝晖一有时间几乎都会出现在现场,对他而言,这档新开的节目多少还是需要多费点心。于是近期关于董朝晖个人的采访都被安排在了摄影棚内。

  这档以喜剧人和明星跨界组合的喜剧竞技类节目,因为有着相同的主持人,同一拨参赛喜剧人,甚至有些相似的竞技模式,而被认为是和欢乐传媒此前在东方卫视推出过的综艺节目《欢乐喜剧人》极度类似,某种程度来说,只是其的升级版而已。

  但向来和东方卫视关系甚笃,合作无间的欢乐传媒,此次却未再次选择老伙伴,而是将《喜剧总动员》的播出平台定于浙江卫视。而这一举动难免引来外界诸多的猜测,关于东方卫视和欢乐传媒双方之间微妙的合作关系,以及暗流涌动的利益博弈。

  而就在这篇报道发出的前两天,欢乐传媒的一纸声明,彻底撕破了双方表面上的和平,因为未能谈拢,欢乐传媒单方面宣布终止了和东方卫视《欢乐喜剧人》第三季的合作。

  而早在十多年前,作为曾经制作过《欢乐总动员》这个老牌综艺节目的制作公司,欢乐传媒被称为国内民营制作公司四公子之一而煊赫一时。也曾经在电视台体制改革过程中,和当时播出平台北京卫视双方发生过类似的撕扯。作为《欢乐总动员》的制作方,欢乐传媒却最终因为没有掌握《欢乐总动员》的版权,只是“代工厂”的身份,而被排挤出局,并导致欢乐传媒之后退出综艺市场。

新浪娱乐独家对话董朝晖新浪娱乐独家对话董朝晖

  而这一历史经验或许一直在影响着董朝晖和欢乐传媒,并直接或间接的导致了十几年后其对《欢乐喜剧人》和东方卫视的强硬态度。

  尽管在随后2017年节目招商会上,东方卫视宣布仍将和欢乐传媒一起开发《欢乐喜剧人》第三季,而这也意味着双方已经就合作问题握手言和。但潜在的问题已经暴露,在这场明明暗暗的撕扯背后,仍然是中国综艺野蛮生长的大环境和制播分离机制之下,制作公司和电视平台之间相互背靠但又矛盾不断的现状。

  在新浪娱乐独家对话董朝晖的时候,双方矛盾尚未激化,董朝晖在采访中也乐观的表示和浙江卫视的合作将不会影响和东方卫视的关系。但他也在采访中回答当年公司的困境和现今制作公司和电视台的关系时,不断提到了“公平”、“开放”等字眼:“原来是公平不公平没有申诉的地方,也只能忍气吞声。现在不公平的话,那我可以不跟你干,我可以跟其他平台干,只要你有好的内容就行了。”

  从这些只言片语中,多少还是能看出一个民营综艺制作公司试图摆脱体制化束缚的野心,这或许也可以解释在这场撕扯背后,来自制片方的隐秘理由。

  2013年,在中国综艺市场缺席了十几年的欢乐传媒,重新杀回综艺市场,并凭借着《笑傲江湖》、《欢乐喜剧人》等系列喜剧类综艺,在混乱的格局中站稳了脚跟。用董朝晖的话说,这是因为时代不一样了,市场变好了,综艺制作公司开始赚钱了,于是他们回来了。

  作为喜剧综艺市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从运营《欢乐喜剧人》初期完全没有市场看好,需要砸大价钱请吴秀波当主持人带动招商,甚至一度没有冠名和赞助而“裸奔”播出过,到后期节目知名度和口碑迅速的攀升,广告商蜂拥而入,欢乐传媒通过一档节目证明了喜剧市场的刚需。

  继而引发了这个行业的风向转变,在看到喜剧市场的红利之后,无数人开始密集冲向喜剧市场,想要从中分得一杯羹,更是搅动了喜剧节目市场的火热,无数同类型的喜剧节目应运而生。从欢乐传媒自身制作的《笑傲江湖》、《欢乐喜剧人》、《喜剧总动员》到同类型的《跨界喜剧王》再到模仿经典喜剧节目的《今夜百乐门》,还有各家卫视将在接下来推出的各类关于“喜剧”、“笑”的综艺项目,综艺市场迎来井喷的喜剧节目。

  这似乎正是董朝晖口中所形容的喜剧节目最好条件最成熟的时代,但在这些节目密集冲击下,综艺市场和观众被同质化的内容反复收割,“过犹不及”和“审美疲劳”的隐忧同样存在。

  而在这个缺乏规则泥沙俱下的时代,董朝晖却说欢乐传媒的成功之处是在于规矩做人和厚道做事。作为这个市场的探路者和开道先锋,董朝晖说他过去十几年的坎坎坷坷,交了很多学费”,而经历过辉煌、挫败、退出、重来的反复起伏,和电视撕过但又靠电视台重新崛起,失败过也和解过,没人能比董朝晖更适合来为我们解读这个时代,喜剧节目的喜和忧。

“我们是个商业公司,肯定要去不同平台做内容”

新浪娱乐独家对话董朝晖新浪娱乐独家对话董朝晖

  制片方和平台的相爱与相杀

  由于这次的撕扯事件,而被外界形容为割袍断义的欢乐传媒和东方卫视曾有过很长一段时间的甜蜜期。双方的合作最早追溯至2013年的《笑傲江湖》,这档定位于素人喜剧人选秀节目,因邀请到了宋丹丹、冯小刚等业界大腕担任评委,而备受关注。在董朝晖采访的描述中,能够撼动这几位重量级嘉宾的加盟,跟欢乐传媒过去十几年在圈内资源的积累密不可分,尽管他形容这个过程急剧痛苦,但最终凭借着节目创意以及与这几位评委的私交,最终磕下了这几位嘉宾。

  但事实上,这档节目是由东方卫视研发,而欢乐传媒仅仅是作为制作方而共同创作的,版权归属于东方卫视,而这也是为什么尽管欢乐传媒和东方卫视合作了两档节目,但欢乐传媒在声明中仅仅抗议了《欢乐喜剧人》的版权归属,而没有提到《笑傲江湖》。

  有了《笑傲江湖》的合作基础之后,由欢乐传媒投资和研发的,双方共同开发的《欢乐喜剧人》顺理成章的落户在了东方卫视。但由于当时喜剧类节目在国内尚属空白和新奇,这档新节目甚至找不到网络播放平台以及没有广告冠名,而一度“裸奔过”,接盘了这档有些“暗淡”的节目的东方卫视也因此被认为对欢乐传媒有“知遇之恩”,而后《欢乐喜剧人》以黑马的姿态迅速走红,并捧出了宋小宝、岳云鹏等一批爆红的喜剧人,东方卫视以“喜剧”位得到了市场的认可,而欢乐传媒也再度成为国内市场内的强势公司,相比当年民营四公子之一的光线在综艺市场上的惨淡经营,本就以大型综艺节目制作起家的欢乐传媒重回战场。彼时,正是双方关系最为融洽的蜜月期。

  走红的结果则是诱惑和是非变得更多,董朝晖并不否认在《欢乐喜剧人》之后,的确接到了各方的合作邀请:“我们公司现在其实也要耐得住寂寞,因为有很多诱惑,有很多人找我们说你来做这个做那个,你能赚多少钱。其实也忍的很辛苦。”他说。

  而合作了三季《笑傲江湖》和两季《欢乐喜剧人》而被外界认为合作无间的欢乐传媒和东方卫视的矛盾并非无迹可寻。早在此前,欢乐传媒宣布和浙江卫视一起推出《喜剧总动员》时,就曾被外界认为是要试图摆脱的东方卫视的平台束缚。更有评论认为欢乐传媒选择了平台广告体量更大的浙江卫视,是对东方卫视的背叛,况且给浙江卫视带去的更升级版《喜剧总动员》,这对定位于“喜剧”的东方卫视无疑是一种挑衅。

《笑傲江湖》邀请到了冯小刚。《笑傲江湖》邀请到了冯小刚。

  但对于新节目改旗易帜的理由,董朝晖却表示这是民营公司的必然之路,他欣赏灿星制作,并认为正是《中国好声音》的成功,开始带动综艺市场的开放,并带来了制作公司和电视台的开放关系。

  “我们是一家纯商业的机构,一切的决定其实是在商业的角度上去做决定的,我们并没有属于(东方卫视),如果说我们是一家属于东方卫视的公司,然后跑到浙江做节目,这样才会是很奇怪。”他说。

  电视制播分离机制带来了电视行业的产业化,带动了一大批强大的制作公司崛起,也促进了电视台之间的竞争,进而催生了更多优质节目的产生。

  但资本和产权的快速整合,却令民营公司和电视台之间嫌隙丛生。对于电视台而言,一手扶植起来的品牌,自然不想与其他竞争平台共享。但于制作方而言,面对着来自这个市场上各种利益诱惑,自然不想被束缚在单一的平台,走出去是更好的选择。而一个业已成熟的节目品牌自然成为了双方争夺和撕扯的焦点,一档节目更改播出平台也并非没有先例,《我们上学吧》就曾从东方卫视改到了浙江卫视。

  资本、人情、利益、道德被裹挟在这些合作和撕扯之中,很难分清孰是孰非。但以往这些在背地里涌动的暗潮,没有一次是像这次一样上升到台面上的。

董朝晖董朝晖

  但董朝晖的“野心”可能还不仅于此,他对欢乐传媒的定位是要做“金字塔塔尖的东西”。在他看来,一个制作公司不应该是受制于电视台的,选择全中国前四位卫视进行合作是必然的结果,“总局规定周末黄金档只有两档节目,如果是四大卫视,四八三十二,我就做这三十二分之几,除此之外我就坚决不做,我们要做就做这个最顶尖的。”他说,“只要是前四位的卫视,我们都会做的。明年,我们可能在江苏还会有节目做,浙江还会有新的节目,东方肯定有节目。对我们来讲,就是一个商业的公司,整合了很多资源,专注在喜剧这个领域里面,那我们肯定是要在不同的平台去做内容的。”

  而选择了浙江卫视似乎正是暗合了这种利益为主导的商业模式,很显然广告体量更大,更愿意砸钱请明星的浙江卫视,对欢乐传媒来说,更有诱惑力。

  但董朝晖的“开放”理念似乎并不被东方卫视认同,尽管在采访中董朝晖仍然自信的表示会继续和东方卫视合作。但这样选择的结果还是导致了昔日“恩爱”的东方卫视和欢乐传媒彻底撕破脸。尽管双方迅速的和解,但欢乐传媒的强硬声明似乎仍揭示了双方表面和平下不断被激化的矛盾:电视台和制片方关于节目版权的从属问题、各家视台排他激烈的竞争态势、以及民营制片方周旋于各家电视台的暧昧态度……

  曾经经历过电视台话语权高于一切的时代,对于现今制作公司和电视台平台之间的利益博弈和地位关系,董朝晖自有见解,“现在肯定是比原来好得多了。像我们这种,在这个行业干了十几年,以前都是受制于这个平台,也都这样过来的。但现在,我感觉更好了,起码现在要公平了,原来是公平不公平没有申诉的地方,也只能忍气吞声。现在就是说公平不公平的话,那我可以不跟你干,我可以跟其他平台干,只要你有好的内容就行了。”曾经历过一次撕扯失败,现在,他是想要把主动权握在自己手里的。

“不是杀回来,而是重新来过”

董朝晖对话新浪娱乐。董朝晖对话新浪娱乐。

  民营四公子的高调复出

  这种底气来源与《欢乐喜剧人》几季的成功,也来自于欢乐传媒在过去十几年复杂沉浮的经历。用董朝晖的说法,这十几年欢乐传媒坎坎坷坷交了不少学费,才有了这三年的厚积薄发。

  作为老牌的综艺制作公司,欢乐传媒曾经和光线传媒、派格太合、唐龙三家公司被合称为国内制作公司界的民营四公子。其制作的《欢乐总动员》曾是国内播放率最高,影响力最大的电视综艺节目,并作为国内最早的一批综艺节目备受观众欢迎。而彼时欢乐传媒经营着《欢乐总动员》和《每日文娱播报》等王牌节目,一时风头无两。

  受惠于90年代末电视台“制播分离”体制实行,这批民营制作公司填补了电视台对于节目的大量需求而快速发展。但成也平台,也受制于平台,随后而来的电视台有线无线合并改革重创了这波民营制作公司。电视台数量急遽减少,节目需求量也应声下跌,而另一方面,电视台收回了广告经营权,这些民营公司彻底变成了电视台的打工者。

  国内电视节目市场的生存环境对他们而言日益严峻,最终导致欢乐传媒从综艺市场退出,并转向了影视投资领域发展。“市场上没有容下我们,哪怕我们养着几百口人在做节目,但是我们就是一个纯工厂的代工,帮电视台接点活,然后就为了养好这些人,让他们有工资出。甚至有的时候,我们接了活都是要亏钱的。那在这样一个大市场背景之下,我们就觉得我们没有必要再做下去了,就不做了。”

  “民营公司夹缝里生存其实是很难的,那时候的市场情况也不是那么好,电视台也非常强势,《欢乐总动员》这品牌也是属于北京电视台的,并没有说独立的我们拥有,我们也做不了太多东西。每一个时代和每一个大环境,它有它独特的一些东西。”董朝晖回忆这段从综艺市场退出历史时说道。

早年《欢乐总动员》剧照。早年《欢乐总动员》剧照。

  尽管在这块市场上缺席了十几年,但董朝晖和他的欢乐传媒并没有放弃对综艺市场的观察和探寻。这两年,国内综艺井喷,各大运营综艺ip的民营制作公司再度爆发,而对董朝晖来说,机会来了。“我们一直在关注这个市场,做节目是我们的强项,现在这个市场已经变好了,人家其他的公司都赚钱了,一个节目能有全国影响力了,我觉得我们也可以回来试试。”

  而以老牌制作公司的姿态重新复出的董朝晖并不认为欢乐传媒这是在杀回马枪,“很多年没有做了,在这一块就是归零了,以前什么都没有了,你有的是过往的一些经验,过往的一些资源,我觉得这是新的创业。”

  而经历过电视台话语权高过制作方时期的经验,以及和北京卫视曾经的撕扯经历,无疑影响了欢乐传媒现在制片方和电视台双方制衡关系中微妙的态度。

  “以前大家都看电视剧,现在发现说中国也可以有一个节目成为一个频道的品牌,能帮频道做很大的提升。现在中国这些主流卫视也是一样,电视剧不是他们的符号了,是成功节目去形成它的符号,像我们做两个喜剧节目,东方卫视就在喜剧这一块(有很大发展),所以市场变化很大。”曾经备受电视台掣肘的董朝晖在当下明显感受到了综艺节目、节目制作方话语权的急速提升,感受到了电视台对内容的强烈需求,而这或许也是如今他对电视平台态度的原因,“起码现在比较公平了,也不存在谁更强势。我觉得只要大家遵守市场的规则,只要适合游戏规则就行了嘛,大家要共赢共同承担风险。现在谁都不比谁傻,对吧?你想说做一件事情把便宜都占了,把别人都当傻子,这种可能性根本就没有了。对吧?就算有的话那也是一时的,因为人家会走的。”

  而十几年今非昔比,现在节目制作的环境和过去自然存在着巨大的不同,欢乐传媒也花了三年的时间摸索。过去是“从头到尾前期到后面,全都我们自己弄,买一台十几万的机器就在那里捣腾。”而现在只要保证有核心团队掌握在手,剩下的导演制作剪辑都可以外包给成熟团队。过去是“《欢乐总动员》制作成本25万元一集,已经是那时候全国第最贵的节目。”,而现在节目已经普遍达到几百万一集,“卫视要做一个爆款节目的基础,我觉得没有两三亿的制作费想都不用想”。过去是“一个节目一年花不了几万块钱在做宣传”,现在都是大量的宣传成本,还得整合各方面资源的能力,做立体的宣传方式。”董朝晖简单的总结到。

“你要把门槛不停的抬高,那竞争者就很难再进来了”

董朝晖对话新浪娱乐董朝晖对话新浪娱乐

  三年喜剧节目成与败

  从《笑傲江湖》到《欢乐喜剧人》再到《喜剧总动员》,单从这些名字上来看,不难发现欢乐传媒对于“喜剧”定位的执着。从早年长达八年的《欢乐总动员》制作经验,欢乐传媒在喜剧类节目上的资源早就不言而喻。而经验和资源正是董朝晖所自持的能够重新来过的两大筹码。“有人说你才花了三年不到的时间就做成了,我觉得不是那么简单的,而是在过去十几年,我们厚厚道道做人,规规矩矩做事,每一件事情都守规矩,去十几年积累了很多资源,有很多人愿意来帮你。”他说。

  欢乐传媒重新崛起的起点是《笑傲江湖》,节目核心是素人喜剧人的选秀,这对曾经在《欢乐总动员》中运行过素人选秀模式的欢乐传媒并不陌生,节目的焦点在于几位大咖评委的加盟。而《欢乐喜剧人》的核心则在于如何请到这一群全中国最优秀的喜剧人在同一个舞台上进行残酷的pk和较量。

  如何撼动冯小刚、宋丹丹、吴君如?如何请到这些喜剧人?董朝晖把一个节目比作一个局,而成功的关键就是“你都要站在他们的角度,对他们有得益的,那这个事情它就有可能成。获得信任就会越来越多,你要做的事情就会越来越容易。你看丹丹跟小刚去《笑傲江湖》做三年,把钱赚到又很快乐,对吧?来《欢乐喜剧人》的每一个人,在这个平台里面都得益了,都更火了。”他总结经验到。

  采访接近尾声的时候,工作人员打断了下采访,并低声的和董朝晖示意:郭德纲老师来了,找你一起去吃饭。”

《欢乐喜剧人》发布会上的吴秀波、贾玲、宋小宝。《欢乐喜剧人》发布会上的吴秀波、贾玲、宋小宝。

  郭德纲作为《欢乐喜剧人》的主持人,继续在《喜剧总动员》中担任一方队长的职能,他算得上是和欢乐传媒合作多次的老搭档了。

  而这次《喜剧总动员》对观众来说,有很多的熟悉面孔,除了两位队长郭德纲和吴秀波都曾是《欢乐喜剧人》的主持人之外,贾玲、潘斌龙等喜剧人都是《欢乐喜剧人》的熟面孔。这些都是董朝晖口中所说的资源的积累。

  “如果三年前,我去做《喜剧总动员》的局,一定是做不成的,这也是一步一步的,通过之前的合作,大家认可了我们整个这个平台。”他说。

  在欢乐传媒最新的节目《喜剧总动员》中,不再仅仅是喜剧人的对抗,更加入了不少明星跨界加盟,他们被分为两队对抗pk。而组《喜剧总动员》这样一个所谓的“大局”,无疑比之前的节目都要更难,需要撬动和整合更多的资源,所以董朝晖才会在亲自在录制现场坐镇。

  喜剧市场的打开,对喜剧资源的需求也大幅提高,然而来来回回重复客串多个节目的喜剧达人们对观众来说,多少有点视觉疲劳。就连同公司出产的《喜剧总动员》都有被质疑是对《欢乐喜剧人》的复制。在董朝晖看来并非如此,“这个东西类型片都差不多,但内核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的,我们做了很多的升级。”

  欢乐传媒正保持着每年都会开发一档新节目的节奏,但董朝晖也坦诚会有压力,因为喜剧节目是所有节目类型中最难开发的一个,“如果对手已经没有那么多,那你肯定要付出比人家多十倍多一百倍。这考量你的组局能力,你的团队,你的创作能力。所以每年这个规划,就是把自己推到悬崖边,大家也都会有几个月的时间是会把自己折腾得死去活来的,只要把它做成了,那它跟其他节目的差距自然就会形成了,但真的一年比一年难。”其实在董朝晖看来,就算欢乐传媒一年开四档节目,也是可以做,但之所以拒绝纷至沓来的合作邀请,每年只开一档节目的理由则是因为,“要集中最好的团队,最好的力量,最好的一切,最好的资源,然后把一件事情给做好了。”

  而摆在欢乐传媒面前的问题并不仅于此。《欢乐喜剧人》的成功,带动了一批喜剧人走红之后,喜剧节目成为综艺市场有一片蓝海而迎来井喷式发展,各方纷纷加入到喜剧市场的开发中,各类喜剧类节目应运而生。一时间,《喜剧总动员》、《今夜百乐门》、《跨界喜剧王》等喜剧类节目扎堆荧屏,而接下来还有多档喜剧节目蓄势待发。

  而这对专注于喜剧节目开发的欢乐传媒无疑是个冲击。就在《喜剧总动员》播出期间,另一档同样是主打明星+喜剧人跨界合作的节目《跨界喜剧王》也在同步播出。而这档节目的制作人,正是原来欢乐传媒副总裁、《欢乐喜剧人》总制片人辛唯嘉。他在《欢乐喜剧人》的成功后,出走并带走了部分团队,加盟后期公司千秋岁后,为北京卫视制作了这档被认为是和欢乐传媒正面PK的新节目。

《欢乐喜剧人》里的贾玲。《欢乐喜剧人》里的贾玲。

  想要蚕食市场的从业鱼贯而入,更是搅动了喜剧节目市场的火热,就算是欢乐传媒曾经培养的“自己人”,在成长之后也正在试图瓜分这个市场。但现实是综艺节目的生命周期越来越短,就连曾经红极一时的《中国好声音》的影响力也在逐年式微。而随着大量喜剧类同质化内容的密集输出,同一个题材在被如此“反复咀嚼”后,这个市场不得不面临着被掏空的危机。

  董朝晖也承认现在这个时代之下,制片方面临的“时间焦虑”,“其实我跟我们团队也在说,现在真的是一年当五年用的时候。原来五年是一个发展的过程,现在一年就是一个大的变化。”但话锋一转,作为喜剧这个市场第一批开拓者,他对欢乐传媒仍旧充满了信心,“只要第一年成功了,我觉得一个节目三到五年的生命周期还是会有的。

  “好的喜剧节目的复制性其实真的不是那么容易。我自己是很有自信,我觉得距离会比较大。喜剧类节目是有很高的门槛的,我们把很多资源整合完,它的门槛就越来越高了,后面的竞争者他就很难再进来了。比如说再做第二个《喜剧人》其实很难的,因为资源。你只要把这个领域里面的核心资源慢慢变成你良性可用的资源的话,它就会越来越顺。对其他人来讲,他的资源会越来越少,会越来越难。”他说。

  贾玲在参加过第一季《欢乐喜剧人》后,半开玩笑的对时任制片人的辛唯嘉说“哥,第一次见你的时候,我觉得你就是个骗子。”似乎可以间接证明了对于一档新节目而言,嘉宾对新节目似乎并不那么信任,资源并不是那么好撬动。

“我们要做喜剧产业链的东西”

董朝晖对话新浪娱乐董朝晖对话新浪娱乐

  欢乐传媒的野心

  在董朝晖看来,欢乐传媒区别于别人的绝对优势除了资源组局能力,还在于创作能力,“我们不是说需要有50个段子,就去找50个编剧来帮我写,那么简单的市场行为。我们要做喜剧的这个产业链,所以我们就拥有一个很强的编剧团队,它是一个整体的支持。慢慢会让你在这个喜剧的内容上的话,也更有把握,我们可以给喜剧人和明星更好的喜剧内容,更好的条件,这是一个体系的支持。”欢乐传媒目前签约了一大批核心编剧,用董朝晖的话来形容则是形成了一个非常紧密的合作模式。

  而欢乐传媒的副总潘明却把欢乐传媒旗下几档节目的成功归功于董朝晖的才能和眼光,他自豪的表示,公司所有项目的创意和策划全都来自于董朝晖,他把董朝晖称为“了不起的董先生”:“我们的资源能力确实也强过很多公司,要不然《喜剧总动员》这么多的咖,你如果没有人情人脉关系也很难组这个局。最难的可能就是内容,做内容不是把那批人挖过来就行。制片人的眼光这很重要。我觉得董先生是在综艺节目类唯一名副其实的制片人,前期和后期真的是全懂。他有自己的标准,这个没有十年八年的工夫真不行。”

  虽然在过去的一年,欢乐传媒试图进军互联网而制作的节目《喜剧者联盟》最终以失败告终,“我们也还是在不断地交学费,我们还是暂时专注在电视节目上。电视节目这一块做久了容易大手大脚,所以让我们去做网络节目就很不适应。未来我们会把成功品牌里去延伸一些内容出来,放在互联网上。但是单独在互联网上做一个IP出来,我们不会去做。”

  但董朝晖还是认为经过三年的尝试,喜剧市场的各方面条件已经成熟了。“喜剧节目在过去的体量一直做不上来,所谓的广告的价值不如一个户外真人秀节目大。但我一直坚信喜剧一定是一个大的门类,对观众来讲是刚需。”

  在他的事业构图里,欢乐传媒将不仅仅于满足喜剧节目的开发,他们的野心还在于更大的喜剧市场的产业链开发。根据董朝晖介绍,明年欢乐传媒就会有三部跟喜剧相关的电影会上映。

  而潘明的表述或许会更能让人清晰勾勒出欢乐传媒今后的事业版图:未来欢乐传媒将会在几档喜剧节目中挖掘更多有潜质潜质离电影更近的喜剧人和作品去开发,而这一切选择都是有战略性的。比如结合了明星和喜剧人的《喜剧总动员》更是被有意识的设计地更靠近电视剧和电影作品,“它已经不是单纯的小品了,未来是可以衍生成一个IP,是承接我们未来的资源的。我们电影公司未来发展肯定一是做喜剧,把现代已经储备的这些喜剧人的资源做组合。我们的资源上没问题,而且内容上面我们也没有问题,因为我们现在编创能力都非常强,已经储备了很多的作品的大概的纲要。每年《喜剧人》一年是七十个作品,这70个作品里面一定会有一部分是可以改编成电影的。我们每年在电影方面保证5部的产量。而且小IP我不做,起码我们每部片子要达到有第三方去保底。这样能确保一个影片在投资上首先不会亏损。”

  尽管去年欢乐传媒旗下的电影公司初创期操作的电影项目《所以我和黑粉结婚了》最终只有9700万的票房,离他们预估的两三亿票房相差甚远,但潘明把原因归结为这是个一两年前遗留的,且不是欢乐传媒未来开发的主要方向。他对喜剧电影未来的市场很有信心,“喜剧这类电影容易出爆款”,《欢乐喜剧人》大电影已经在九月初开机,预计明年大年初一上映。“它不是一个综艺电影,是一个目前已经是将近1亿的大额投资。我们连憨豆先生都请过来了。”他说。

  “我觉得过去三年,每个节目都是在构建一个平台,就是《笑傲江湖》是素人的平台,《欢乐喜剧人》是专业喜剧人的平台,《喜剧总动员》是喜剧人跟明星结合的平台,这其实都是我们开始在做雏形的整合。整合完了以后,就可以出来不同的通道,这三个节目是三个通道,电影是一个通道,可能未来网络内容是一个通道,电视剧是一个通道,甚至舞台剧是一个通道,不断的把通道给建立起来,下一步就是形成一个体系。”而董朝晖是这样规划到。(蒋顺发/文 夏祺/摄影)

栏目介绍

  《新航标》是新浪娱乐单纯关注娱乐产业、对话娱乐产业大佬的专刊,创刊于2010年之前,全新改版起于2014年,迄今为止,已做过华谊20年对话王中磊、对于于冬谈博纳10年贺岁档布局、宁浩黄渤徐峥的三岔口、对话曹保平畅谈警匪类型片等深度特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