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连昆:话剧是我的根(附图)
http://ent.sina.com.cn 2000年08月15日14:23 北京青年报
一个闷热难耐的下午,记者在《冰糖葫芦》的拍摄现场见到已年届七十的林连昆正与众多老演员们认真地排演着。林老在其中扮演的大老李角色,是一个善良、倔强而又糊涂的老人。他说,《冰糖葫芦》这个剧本挺好,反映了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和心态,每节每个故事都不一样,处理手法也不一样,同时这么多老演员合作还是第一次。
林连昆这位话剧界不容忽视的人物,人艺史上起着承上启下作用的老演员,人品、艺品“双馨”的老艺术家,从五十年代至今塑造了一系列令人难忘的角色:《茶馆》中的吴祥子,《狗儿爷涅》中的狗儿爷,《绝对信号》中的老车长,《天下第一楼》中的长贵等等。
对于走上演艺界这条道路,林老笑说是“误上贼船”,他说自己一生中大半时间都花在话剧上,在这方面取得了一些小的成就,这都得益于人艺这块肥沃的土壤培养。建院以后,人艺曾集中了中国一大批优秀的剧作家、导演:郭沫若、老舍、曹禺、焦菊隐、欧阳山尊等,他们注重吸取民族的滋养,在许多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这样的环境给他这一辈人的影响是极大的。林老认为这些年虽在影视中扮演了一些角色,但话剧始终是他的一个加油站,对他在影视中的表演有一定的促进和启发作用。作为一名老演员,他依然认为自己并不是任何角色都能演好,他说:“作为一名演员,扮演任何角色都得从零开始,数学上1+1=2,而演戏上则是1+1=0。40多年前,我刚上舞台演戏时,焦菊隐先生看后,严厉地批评我:‘演员的身份不是去表演,而是以人物的身份在舞台上生活。’这句话我时刻地警记着,记了一辈子。”经历了近50年的演艺生涯,林老有着深刻的体会和感悟,他认为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中从体验到形象的过程是一种自我感觉的过程,这种转变是创造人物的必经道路,演员在表演过程中应想方设法地捕捉到人物的心理感觉,自我感觉,而不能一味地依赖客观环境来强化,“戏不够抽烟凑,戏不够道具凑”是绝不可以的,演戏时需有心理支点才能进入状态,要不就没有办法充分表现人物的真实形态和感受。
谈到现在话剧创作上一些新的手法使用时,他赞成艺术上进行创新和探索,但对话剧来说,更应注重在民族化的道路上再向前推进,反映民族的感情,以我们民族的形式为主体来汲取外来养分,同时话剧的本源是戏剧,是以创造人物为主,在提倡追求生活,追求自然等特点的同时,更不能忘掉所刻画的人物本身。谈到目前话剧市场状况时,林老不免忧心忡忡,他希望话剧这个优秀的剧种,能够得到社会更好的承认,话剧的发展不仅需圈内人士的努力,更需社会力量的支持,希望喜爱话剧和懂得话剧的朋友多给话剧做些评论,给观众以正确的导向,使话剧能够健康茁壮地生长。记者最后问:“您以后还想演话剧吗?”“想,只要有好的剧本出现,我希望能够参加演出,因为话剧是我生命的根。”实习记者唐明星 叶南秋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