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为上海观众带来了“另类民乐”最新节拍。虽然,是日本旅游推介会的内部招待演出,但乐迷们闻风而动,场外苦等,一票难求。
尽管,上海观众没有对“女子十二乐坊”强烈的视听冲击一味叫好,但“女子十二乐坊”以“另类民乐”的姿态,给民乐带来强烈的冲击波,特别是在日本引起的震撼,还是让人感慨:新唱片《奇迹》订货240万张,数周内售出170万张,高居排行榜首位;“十二金
钗”在街头吃串鱼丸,都会引发交通堵塞;日本乐迷包专机来沪追乐坊……
饶有意味的是,“女子十二乐坊”的轰动,似乎有些剑走偏锋:不是仅仅靠音乐本身取胜,同时也靠“二胡站着拉”、“服饰青春化”吸引人,每场演出,必在非常动感的灯光下,必在强烈节拍和巨大电声的冲击下,12位精心装扮的女孩,身着式样前卫的服装,站立在舞台上,乐手和着节拍摇摆身体、随心舞动。褒贬不一、争议最大的就是这一点。
古老乐器,竟可以传出令人恍若初识的新鲜声音;民乐演奏者,竟可以如此动感、秀色袭人?不由得人们不惊叹疑虑。
惊叹也好,疑虑也罢,“女子十二乐坊”所做的探索,人们不能忽视。民乐古老,民乐喜静,大多数喜欢民乐的人,恐怕不太喜欢让民乐包装、特别不喜欢让民乐喧嚣,民乐改革,恐怕也无须走“西洋化”、“通俗化”的路子,但应该承认,赋予传统民乐一些现代元素,不失为一种有益的尝试。理查德·克莱德曼用现代的技法和配乐,诠释古典钢琴曲;雅尼将高雅的古典交响乐与绚丽的现代电声乐,巧妙地结合起来;陈美将美艳、性感与古典音乐糅在一起,开创小提琴音乐的新概念。
许多例子表明,在古典与流行音乐之间,有时也可以架起一座桥梁。
当然,喜欢原装古典音乐、喜欢原装民乐的,对“改装货”往往觉得不大对劲,就如真正喜欢古典钢琴曲的人,对克莱德曼的钢琴曲是不大认同的。但不可否认的是,一些本来对钢琴曲知之甚少的人,确实是通过听克莱德曼,开始对许多著名乐曲产生兴趣。
流行元素的掺入,对古典音乐、对民乐的普及和传播,是功不可没的。举个近例,一般人(特别是年轻人)恐怕对京胡不大容易提得起兴趣,但如果是听中国京剧院著名琴师周佑君的京胡演奏,相信不会太冷场。
何故?青春动感,激情袭人。
这有什么不好呢? 杨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