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音乐 > 《刘三姐》与《长江》首演音乐会专题 >正文

回到旋律,回到调性,回到音乐美的本原

http://ent.sina.com.cn 2004年09月27日17:51 新浪娱乐

  10月19日晚,“小提琴协奏曲《刘三姐》与钢琴协奏曲《长江》首演音乐会”将在北京保利剧院由著名小提琴演奏家吕思清、著名钢琴演奏家孔祥东、以及中国爱乐乐团的艺术家们联袂推出。这两部向国庆五十五周年献礼的音乐作品,是由中国文联演艺中心主任、著名歌唱家郁钧剑和中央音乐学院著名作曲家罗新民博士、郝维亚博士共同创意、并由罗新民博士和郝维亚博士执笔创作的。

  由罗新民博士执笔创作的小提琴协奏曲《刘三姐》采用了原广西民间歌舞剧《刘三姐》的音调,而由郝维亚博士执笔创作的钢琴协奏曲《长江》则选择了《我住长江头》、《嘉陵江》、《川江号子》及《我的祖国》四首长江题材的歌曲。这两部采用人们熟悉的音调而创作新作品,使人感到亲切,丝毫没有新作品的那种距离感。当然,这种近距离的亲切感并不完全是这些人们耳熟能详的音调所带来的,而主要还应归于这两部作品中所蕴涵的音乐审美观念,这就是回到旋律、回到调性,回到音乐美的本原。正因为如此,这两部作品具有很强的可听性和可解性,像作为世纪经典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和钢琴协奏曲《黄河》一样,一开始就与听众“零距离”接触。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刘三姐》和《长江》也将与《梁祝》和《黄河》一样,成为广大听众所喜欢的音乐作品。

  一

  像“梁祝”一样,“歌仙刘三姐”的故事家喻户晓。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期首演的广西民间歌舞剧《刘三姐》,将“歌仙刘三姐”的故事搬上了舞台,使民间“歌仙刘三姐”的传说更加深入人心。在中国人眼里,刘三姐不仅是一个能歌善舞、聪慧勇敢的歌仙,而且还是一个智慧的化身,甚至代表着一种正义的力量。四十多年过去了,人们对“刘三姐”的热度非但没有下降,而在继续升温。最近还有张艺谋执导的、作为多媒体艺术的《印象.刘三姐》,这使刘三姐的艺术形象具有鲜明的时代感。

  怎样用音乐语言塑造刘三姐的艺术形象呢?既有的刘三姐是一个活生生的舞台形象,看得见,摸得着。并且,《刘三姐》作为一部舞台剧,其艺术魅力的取得,除那些美妙的旋律外,还得益于唱词中那犀利绝妙、鲜活生动的民间文学语言,而这些文学性的描述也是音乐所不能及的。因此,作曲家只好借助原歌舞剧中那些优美动听的旋律。小提琴协奏曲《刘三姐》中所有的音乐主题,甚至说几乎所有的旋律都来自原歌舞剧。应当承认,这部协奏曲在极大程度上发挥了原歌舞剧的旋律美。正是透过这些美妙的旋律,听众联想到了舞台上的刘三姐,一个作为音乐形象的刘三姐也随之就浮现在听众的面前。 作为一部小提琴协奏曲,《刘三姐》也力图将原歌舞剧中的人物、情节、戏剧性因素传递给听众。尽管这部作品并没有像《梁祝》那样去设计主部、副部两个主题,进而呈现为具有矛盾冲突的奏鸣曲式, 而是通过“传歌”、“相遇”、“相恋”、“对歌”、“抗争”、“百年合好”这六段带有小标题的音乐连缀而成。但这种标题性及其内在联系正使人联想到了“歌仙刘三姐”的故事。总之,小提琴协奏曲《刘三姐》是一部有旋律、有调性、有人物、有情节、可听、可解的音乐作品。

  与原歌舞剧相比,小提琴协奏曲《刘三姐》加强了爱情的表达,并以“百年合好”作结,这在一定程度渲染了原剧的喜剧性色彩,迎合了中国老百姓对一个故事“大团圆”结局的偏爱,更符合当今盛世昂扬向上的时代特征。而原剧中那种纯朴、简洁、生动的民间文艺特色仍得以保留。

  二

  中国有两条大河,一条是黄河,一条是长江。黄河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于是在许多文艺作品中,黄河就成了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抗日战争时期,诗人光未然和作曲家冼星海正是通过“保卫黄河,保卫全中国”的逻辑,表达出了中华民族的坚强斗志和必胜信心。长江也是中国文化的源头,同样牵动着中华民族的魂魄。 钢琴协奏曲《长江》正是如此,将长江作为连接中华民族的纽带,进而表现出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中国人民的不屈不挠,以及中华民族的光明前景。

  钢琴协奏曲《长江》分三个乐章。第一乐章以青主的《我住长江头》(李之仪词)为主题而展开,表现出了万里长江滚滚而来、奔腾不息的壮观景象。乐曲开始似乎是诗人的吟颂,叙说了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随着织体不断加厚、力度不断加强,音乐的情绪也不断高涨。音乐从潺潺流水、涓涓细流到滚滚波涛,表达出了中华民族的巨大生命力和民族凝聚力。第二乐章引用了贺绿汀的《嘉陵江上》(端木蕻良词)及民歌《川江号子》的音乐元素。如果说《嘉陵江上》为音乐带来了戏剧性因素,那么《川江号子》则给音乐注入了一种特有的激情,发出了民族的呐喊。这两个主题音调在不断的陈述和对比中诉说了中华民族经历的苦难,也刻画出了中国人民的英雄性格。第三章则选择刘炽的《我的祖国》(乔羽词)为音乐主题。这是一个具有诗意的抒情乐章,音乐气势恢弘,慷慨激昂,以饱满的热情唱出了时代的主旋律,也充分展示了中国人民正意气风发、奔向美好未来的精神风貌,最终在纵情歌唱中结束全曲。

  钢琴协奏曲《长江》在极大程度上保持了既有歌曲的原形,故更具可听性和可解性。但这部协奏曲仍不失其创造性。尤其是完整、严密的艺术构思使这部作品具有一种“简约而旨丰”的艺术效果。其配器的精致、其织体的丰富多彩、其表现手法的多样性和复杂性,都赋予这部协奏曲以强烈的艺术魅力。

  三

  音乐之所以存在,其根本的理由就在于它能给人们提供既美妙悦耳、又可以寄托思想感情的音响。旋律(曲调)和调性作为音乐最基本的要素,它的存在符合自然法则,是人类不断追求和谐的必然选择。换句话说,旋律和调性正是音乐能美妙悦耳、使人产生美感的重要因素,基于旋律和调性的美正是音乐美的本原。但20世纪的现代音乐却在极大程度上毁坏了旋律和调性。这在一定意义上是对人类听觉的挑战,对自然法则的藐视。当然,现代音乐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作为反传统和创新精神或批判意识的体现,也具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但现代音乐并不是现代社会音乐艺术唯一样式,更不是音乐艺术发展的最终结果。音乐毕竟是听觉艺术,从根本上说,音乐必须是那种使人感到审美愉悦的音响。因此,回到旋律,回到调性,回到音乐美的本原,回到音乐的可听性,可解性,已成为当前音乐创作中一种新的审美取向。这种审美取向无疑是对音乐审美本质的再发现和再认识,也是对音乐中自然法则的尊重和把握。小提琴协奏曲《刘三姐》和钢琴协奏曲《长江》正体现了这种音乐审美取向。

  最后要说的是,这两部作品的产生首先还得益于一个好的创意。运用既有音调作曲,创造出为广大听众所喜闻乐见的交响音乐作品,这不无商业化运作之嫌,但却是一种很好的推广高雅艺术的方式,值得肯定。(李诗源撰稿)


评论 | 推荐 | | 打印 | 下载点点通 | 关闭
 

 

关键词 
 免费电影 章子怡 2046
 中国式离婚 美女 刀郎







热 点 专 题
F1中国大奖赛
《2046》公映
法国特技飞行队访华
2004中华小姐环球大赛
2005新浪考研大讲堂
国庆出游宝典
“十一”缤纷车世界
全国万家餐馆网友热评
《性感文化的解析》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