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格莱美,有人说,它的意义在于让更多中国人知道王健——这个足令国人引以为傲的陌生人!
-谭盾、王健,2002年格莱美虽然胜败殊途,但却是同样华彩的出场。能够认识到这一点,也许是习惯于“成王败寇”思维的我们,往前迈出的一大步。
昨晨,从美国洛杉矶传来消息,作曲家谭盾创作的《卧虎藏龙》电影原声音乐获第44届格莱美最佳电影原创音乐专辑大奖,开了华人音乐家格莱美奖折桂先河。而其他两位获得提名的华人音乐家——指挥家汤沐海、大提琴家王健未有斩获。
昨天上午9:04,大提琴家王健正走在中央音乐学院附中的楼道里,他这是要去给孩子们上大师课。北京音乐台《迷人的歌剧》、《发烧门诊部》栏目主持人陈立赶来告诉他这个消息,并连称“遗憾”。而王健,一如陈立的预料,“他脸上几乎没有任何表情,直说:‘没关系没关系,这很正常。每年都有很多很优秀的唱片出版,能够获奖当然更好,所以我很为谭盾高兴。不过,艺术不是一个评奖就能断定其优劣的,实际上还有更多很好的音乐。’他本来就是那种宠辱不惊的人,更何况他从根儿上把这个事情看得很淡。”
20分钟后,当陈立先生在电话中向记者转述上面这段话的时候,33岁的王健已经“陶醉地投入到热情的演奏中去了”。
-中国人重新认识格莱美
年初,第44届格莱美奖入围名单在美国揭晓,王健与谭盾、汤沐海3位华人音乐家的被提名顿成国人瞩目焦点。署名欧阳江河的一篇评论对此有如下描述:“第44届格莱美奖入围名单公布后,由于3位中国音乐名人作曲家谭盾、指挥家汤沐海、大提琴家王健榜上有名,顿时引来国内媒体的阵阵喝彩。有人将此事与去岁谭盾为李安《卧虎藏龙》写的电影音乐获奥斯卡最佳配乐奖、前年李云迪获国际肖邦钢琴大赛金奖相提并论,认为它们是中国当代音乐文化取得世界性成功的标志性事件。”
对于此种热度,欧阳江河接下来语多讥诮:“真是这样的吗?严格地讲,格莱美奖其实是唱片录音界的一个行业性质的年奖,上百个奖项其中大部分都是技术性的,艺术和文化充其量只是配角。况且,格莱美奖主要是为流行音乐人设立的,把它奖给古典音乐家,本就有将高尔夫大奖颁发给网球运动员的错位之嫌。媒体将谭盾等人入围格莱美炒作成事关国家骄傲的文化盛事,未免也太急躁和想当然了一点。”该文后来被多有转载,某一网站为之拟了新标题:“就这样跃入主流?”俨然就是一声冷笑。
的确,一年一度的格莱美大奖正面临被人重新认识的问题。近年来在中国,对之热烈追捧和嗤之以鼻都一度蔚为时尚。究竟,格莱美对中国人有意义吗?DJ张明对此有一个发言:“记得某乐评人曾引用英国人对格莱美的一句描述‘它是唱片界的一大笑话’,来表达自己对这一美国音乐界的最高荣誉的嘲讽。令我大惑不解的是,如果没有这个所谓的‘唱片界的玩笑’,恐怕我们内地的乐评人再有何等能耐也难以在顷刻之间让如此多的乐迷真正了解桑塔纳(Santana,2000年第42届格莱美多项大奖得主)这一驰骋歌坛几十年的经典乐队吧!”
而2002年格莱美,有人说,它的意义在于让更多中国人知道王健——这个足令国人引以为傲的陌生人!
-并非音乐大赛出身
爱好并研究古典音乐多年的陈立先生有言:咱们国家很多人在国际音乐比赛中获奖,老百姓常常认为,那样便是达到了事业顶峰。而事实上音乐比赛与奥林匹克竞技远不是一个概念,音乐比赛的结果会受评判人对选手印象、个人喜好等很多主观因素影响。每当国际各项音乐赛事举行,各大唱片公司都派有“星探”在台下倾听、品评。中国人在外面获奖很容易,但很少跟世界大唱片公司签约的。因为参赛者可能只是对某一个或几个作品精雕细琢,唱片公司听出来他那点儿东西都是老师一点点抠出来的,里面没有他自己的东西。
33岁的王健恰恰不是音乐大赛获奖出身,但他签约的是有100多年历史的德意志唱片公司(DG),代表着世界古典音乐顶峰极的水平。
王健走向世界的道路可以追溯至1979年。“乒乓外交”、国门初启的氛围中,美国著名小提琴家斯特恩以民间文化交流使者身份、怀着一种探秘的心情来到中国,他带来的摄制小组拍摄了一部纪录片,名为《从毛泽东到莫扎特》。该片后来的成绩是斩获了一项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大奖。
影片真实地记录了斯特恩访华期间所目睹的中国自“文革”以后及改革开放初期的音乐界的状况,斯特恩感慨万端地走过各地音乐院校的校园,留下了一句名言:“每一个琴房窗口后面都有一个天才。”当时的上海音乐附小学生、带着红领巾的王健,便这样被这部纪录片摄入镜头。该片在世界播放之后引起强烈反响,电影中演奏大提琴的小男孩王健便也成为了世人瞩目的人物,被海外报刊誉为是“中国的大提琴神童”。
1985年世界著名大提琴教育家帕里佐访华讲学发现王健才华后接收其为学生并赴耶鲁大学音乐学院深造。1988年,王健在耶鲁大学毕业后又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朱丽亚音乐学院并获最高奖学金,该学院以专门培养天才独奏艺术家著称。
-签约世界顶级唱片公司
王健最终签约DG唱片公司则属因缘际会、水到渠成。该公司著名艺术家——小提琴家杜梅和钢琴演奏家皮尔丝组成的二重奏,1995年想成立三重奏,杜梅就开始在全世界范围内到处寻找能与之音乐风格吻合、表现杰出的大提琴演奏家,最终看中了王健。于是为德意志唱片公司的监制安排了一次演奏,曲目是《勃拉姆斯第一钢琴三重奏》。结果,王健的大提琴主题刚一出现,一弓子出来,监制的眼泪刷地就下来了,冲出来抱住他说:“签了,签了。”于是签了3年“三重奏”约(还不是独奏约)。
旋即,《勃拉姆斯第一钢琴三重奏》这张唱片一经推出,迅速风靡世界。与两位著名音乐家的合作中,王健用事实证明了自己不是一个弱者,而且他对音乐的演绎已经完全不是东方的音乐处理,与西方的表现方式完全融合一体。随后,第二张唱片《莫扎特钢琴三重奏》完全奠定了王健的地位。在1998年全球古典音乐市场不景气,各大唱片公司纷纷削减音乐家合同的情况下,DG唱片公司与王健签了独奏约。王健自此上了一个崭新的台阶,用圈里人话说,“这一下子王健就不得了了”。
事实上,此番并不是王健第一次获格莱美提名。他参与的《勃拉姆斯第一钢琴三重奏》早已获提名在先,有圈内人士认为,严格说来,那才是中国音乐家获格莱美提名的开山之作(14次格莱美奖得主、大提琴家马友友从严格的意义上来讲还不能算作是“真正”的中国人,因为他出生在法国,成长在美国,并且在欧洲接受一系列教育,因此虽然他是黄皮肤、黑眼睛,但所受的影响却全部是西化的)。
而一贯宠辱不惊的王健对此并不在意。如他这次所说:“我不会因为没有获奖就怎么样。从来,得不得奖,别人对自己怎么看都是我所不关心的,我的注意力始终、也将继续投注在提高自己的艺术水平上。”
最近王健刚刚和世界顶级交响乐团合作录制完《勃拉姆斯二重奏协奏曲》,小提琴沙汉姆,指挥阿巴多,协奏柏林爱乐乐团,都是世界古典音乐领域最光彩炫目的名字。
王健的琴声所及之处受到誉美之词很多。斯特恩最早预言:“他有着伟大的才能,是东方最有希望的音乐家。”小泽征尔称他为“世界级大提琴家”。有评论认为,华人音乐家真正占有世界主流地位的只有两位——作曲方面的谭盾,演奏方面的王健。第44届格莱美大奖二人虽然胜败殊途,但却是同样华彩的出场。能够认识到这一点,也许是习惯于“成王败寇”思维的我们,往前迈出的一大步。(文/本报记者 吴菲 -摄影/本报记者 卢北峰)
-王健
旅欧大提琴家。1968年生于西安,4岁随父习大提琴。9岁入上海音乐学院附小学习。1985年赴耶鲁大学音乐学院深造。1988年,又以优异成绩考入朱丽亚音乐学院并获最高奖学金。1995年签约代表世界古典音乐顶峰级水平的德意志(DG)唱片公司,是DG唱片公司自1898年成立至今100年中的第一位中国艺术家。
2002年第44届格莱美音乐奖,王健与郑明勋、沙汉姆、梅耶尔几位音乐家共获“最佳室内乐演奏奖”提名,所录唱片为DG出版的梅西安《“时间终结”四重奏》。这已是王健第二度获格莱美提名,并被业内认为获奖几率甚大,然最终惜败。
千首明星金曲铃声任你挑选
短信点歌,带去你真挚的祝福!3500条闪电传情,让她想不看都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