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进行中的第10届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无疑成了这些天荧屏收视的一大热点。但据调查,许多并不懂音乐、从不关注这类节目的观众,也坚持每天收看的原因却是专等歌手答题。歌手一唱,他们该做饭的做饭、该洗衣的洗衣;歌手一答题,他们就瞪着眼睛等着歌手出丑,然后开怀大笑。比如第五场的比赛中,由福建电视台选送的民歌手马世斌在回答长安街、华尔街是哪个国家的街道这样简单的问题时,竟然一问三不知!对于歌手们如此高的出错率,本届文化素质题的出题者之一的孔庆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真是没想到,不过更让他
没想到的则是歌手事后对自己的无知非但不愧疚,反而对题目有点“恼羞成怒”。
孔庆东透露:中央电视台的有关领导委托我出题时特意强调了两点:一是题目的难度要低,要限制在初中和小学的水平,我体会就是题目要具有常识性,要照顾歌手们的“学问”;二是题目要出得有意思,不要胡同里赶猪———直来直去,也就是说要具有一定的“观赏性”,不能连傻子也一答就对。这两点要求,分开来看都很容易,但是要结合到一起,对于出题者来说,是相当难的。可惜,我还是没料到好多并没想难住歌手的题目最后也能大显神威。大奖赛期间,我6岁的儿子看到歌手回答说鲸鱼是鲨鱼的一种时,笑得满脸是牙,因为他3岁时就在电视上知道了鲸鱼是一种哺乳动物。
其实我对这届歌手的演唱水平倒是蛮欣赏的,对他们“文化素质”表现不佳也有心理准备。我只是对歌手们的“羞怒”感到遗憾。赛后,有些歌手表示“艺术”与“文化”没什么关系,有些歌手辩解说当时太紧张,一下台就想起来了。反正没有一位歌手老老实实承认自己文化修养不够。按照他们的逻辑,考生如果因为“紧张”而没考上北大清华,那考试就应该不算数,或者凡是自称紧张者,每人加50分,按照他们的逻辑,一切有“专业”的人都不用有“文化”。看来,应该羞怒的不是歌手,而是那些被歌手的耀眼光环所欺骗的“追星族”,是那些拥有常识的忠实的电视观众,是那些还懂得“文化”重于“艺术”的普通人。雯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