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POP劲爆 > 崔健沈阳演唱会专题 >正文
与哲学家周国平谈摇滚:崔健与摇滚是两回事
http://ent.sina.com.cn 2004年03月15日10:12 瞭望东方周刊

  2001年10月,一本记录一段特殊对话名为《自由风格》的书面市了。对话双方是摇滚乐手崔健和哲学家周国平。

  时隔两年后的2004年3月9日,周国平教授和《瞭望东方周刊》记者再次谈起关于崔健的话题。

体验佳能,获佳能大奖! 庆祝三星YEPP新品上市
首届网络通俗歌手大赛 LG寻宝 好运连连!

  《瞭望东方周刊》:很多人说,崔在最近外国乐队来华演出频频担任嘉宾,只是主办方将崔作为一个商业推广的棋子来进行宣传,你怎么看这个现象?你觉得崔健变了吗?

  周国平:在今天的中国,恐怕没有人还能够作为“精神标志和文化符号”存在,崔健也不例外。不过,我不认为他因此就成了“商业元素和宣传手段”。在中国的演艺圈里,他仍是少数坚持自己一贯的精神追求和艺术追求的人之一。当然,他也必须面向市场,这无可指摘,否则就不能生存。他是在坚持自己的追求的前提下这样做的,我相信这一点在他对商业机会的选择中必定起着重要作用。就商业的成功来说,他远不如许多人,原因也许正在于他太有原则了。

  《瞭望东方周刊》:你说过,中国没有底层文化。而来自底层却怒放的崔健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无根之花”。你认为他音乐和思想的源泉来自哪里?听众又为什么都以知识分子居多,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产生?

  周国平:没有底层文化的土壤,这也许是中国摇滚乐生长的尴尬。不过,哪儿都有生活,所以没有一个地方是绝对不能产生艺术家的。我觉得崔健身上有一种十分可贵的东西,我称之为健康的精神本能,当他感到舒服或不舒服时,是这种本能在做判断,于是他就去想为什么,这使他对人的生存状态有相当敏锐的洞察。他的听众应该是各种各样的吧,会有相当一部分是把摇滚当作时尚来接受的。

  《瞭望东方周刊》:作为一个哲学家,你跟崔健对话的目的是什么?

  周国平:首先是对崔健这个人的兴趣。不多的几次闲聊,我发现他是一个内心很严肃、也很能想问题的人。我从对话中收获甚多,他是凭直觉、而不是凭理论来思考问题的,因此往往能够直入本质,促使我从理论上进一步思考。

  《瞭望东方周刊》:你认为崔健这个人,或崔健这个事件在中国当代音乐史和中国当代心灵(思想)史上,占有怎样的分量?

  周国平:在这两个方面都是重要的一页。我不是音乐行家,做不了定量的判断,我本人更关注的是他在心灵史上的地位。

  《瞭望东方周刊》:很多崔健的老乐迷都觉得,崔的音乐已经做得大不如上世纪80年代。是乐迷变了,是崔健变了,还是时代变了?不少老乐迷在叹息之余,都觉心中有种特别失落的感觉。

  周国平:对这个问题,崔健和这些老乐迷肯定会做出相反的回答。我想,两方面都顺其自然吧。

  《瞭望东方周刊》:上世纪80年代崔健的音乐捶打着无数人的心灵,让越来越多的心灵苏醒,然后扪心自问。而当人们认知越来越全面,生活方式越来越经济化,心灵越来越老化的今天,崔健后摇滚的力量衰弱了,而崔也渐渐步入中年。没有了崔健,你觉得摇滚在中国还会有令人苏醒的力量吗?

  周国平:摇滚在中国从来没有兴旺过,在可见的将来也不会兴旺。上世纪80年代崔健音乐的红火,得益于他的作品的内涵与时代氛围的幸运结合,与摇滚的红火是两回事。我的感觉是,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不太可能再有这种幸运结合了。下一次在何时出现,以什么方式出现,无人能够预言。《瞭望东方周刊》记者孙轶玮报道


评论 | 锦瑟华年 | 推荐 | | 打印 | 关闭
 

 

新闻搜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崔健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