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李如一)由本报主办的“华语音乐传媒大奖”今年有了新的发展,这个原名“华语流行乐传媒大奖”的奖项,在它四岁生日之际,不但将名字换成了更具包容性的“华语音乐传媒大奖”,同时还开设了一个新的分支奖项——新音乐大奖。
新音乐大奖为“华语音乐传媒大奖”属下的独立奖项,其评选范围包括(但不限于)华人创作界出品的非流行电子音乐、实验音乐、前卫音乐、声音艺术作品,并将尤其关注中
国内地艺术家。由于种种原因,中国内地尽管在摇滚乐的创作上屡有建树,在较为前线的声音创作方面却长期大幅滞后。这一现象,在近两年来得到了改变。去年11月,在北京举行了内地首次大型的电子艺术节“北京声纳”,今年5月,在台北市和广州市又分别举行了同一系列的“台北声纳”和“广州声纳”。同时,各地的年轻声音艺术作者也纷纷浮出水面,其中部分人的创作更已达到了国际水平。
在这样的环境下,“新音乐大奖”的设立可谓恰逢其时。为方便起见,我们使用“新音乐”这一看似模糊实则具有高度概括性的词语,用以概括上述的乐种。新音乐大奖的成立,对于进一步鼓励国内的新音乐创作,增强其影响力,促进国内外新音乐界的交流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新音乐大奖的评委由国内著名乐评人、声音艺术作者及网上乐评人构成,他们的口味不尽相同,尽管最后的得奖者只有一个,但我们希望能够将这种口味上的差异加以呈现,以尽量完整地体现中国新音乐的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