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音乐 >正文

从流行到经典 细数华语歌坛十大精神偶像

http://ent.sina.com.cn 2004年10月08日10:09 红网

  歌坛素来需要偶像,但偶像亦有划分,有些偶像属于物质型,这类偶像的特点就是,以歌曲好听为主,甚至会类似“速食快餐”,但不承载太多精神层面的东西,例如张学友张惠妹、包括不少组合等,有些则属于精神偶像型,他们的歌曲,往往在旋律之余还能更多的引起听者在思想上的共鸣,而他们又通常具有相当的人格魅力,他们的影响力会较物质型偶像长久,也更加深远。

  我们不妨从这二十年左右的时间中,选出华语歌坛的十大精神偶像(以下按时间顺序划分):

  1、邓丽君

  代表之作:《小城故事》、《何日君再来》、《千言万语》

  当红时期: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八十年代

  邓丽君是华语现代流行歌坛的第一位具世界影响力的歌手,还在八十年代初期,也就是中国大陆改革开放伊始,邓丽君的歌曲还和资本主义等敏感字眼联系在一起,那时主流媒体对于邓丽君的歌曲的评价是四个字:靡靡之音。

  而就是这样的靡靡之音,却让整个中国大陆的青年人着迷,当时,刚从文革中铺天盖地的革命样板戏中逃离的人们,尤其是年轻人,刚听到邓丽君如此曼妙的歌声,再辅以邓丽君姣好的容颜,那种感觉,只能以“丽质佳人,天籁之音”来形容。从这个意义上,邓丽君三个字就已经代表了无数的含义,而歌曲本身,却不如其人了。

  现在许多年过五旬的听众,依然深爱邓氏歌曲,说到邓丽君,依然满怀留恋,只可惜天妒红颜,斯人远去。

  2、罗大佑

  代表之作:《童年》、《恋曲1990》、《追梦人》

  当红时期: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九十年代

  罗大佑可以说是华语歌坛精神偶像的代言人,他初期的校园民谣,转而为对世俗的叛逆,对社会不良现象的攻击,对世间苍生悲天悯人的情怀,都使他成为歌坛上少有的斗士。

  避开罗大佑的音乐精神不说,罗大佑对华语音乐的影响力无疑也是巨大的。他写出的歌曲,虽然数量上不算最多,但在质量上,至少目前是无人能及的。其歌曲的旋律性、歌词的艺术性上,都已经达到了一个很难逾越的高峰。

  可以断言,罗大佑的音乐,还将不断地影响着后来人,这就是精神偶像的力量。

  3、齐秦

  代表之作:《狼I》、《外面的世界》、《大约在冬季》

  当红时期: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九十年代

  齐秦,作为最具叛逆气质的歌手,一出道便赢得了众多的关注。

  齐秦的叛逆,表现为对世间万物的桀骜不逊,对自己人格的特立独行,他的这种精神气息,极受内心孤芳自赏的人为之推崇。

  可以说,齐秦将人本身那种孤独、叛逆以及诗人那种气质,演绎到了极至。

  4、王杰

  代表之作:《一场游戏一场梦》、《她的背影》、《安妮》

  当红时期:“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九十年代

  王杰的标签是“浪子”,而浪子的概念,在王杰出现之前,被人赋以更多是“坏人”、“失足青年”等深含贬义的意思,但王杰的出现,却诠释了浪子的另一层含义——孤独、流浪、为爱而伤。

  相信在将来的某个时期,回望整个华语流行歌坛时,王杰那沧桑的面容、流浪而苦涩的情歌,都会让人留下永远无法磨灭的印象。

   5、崔健

  代表之作:《一无所有》、《新长征路上的摇滚》、《一块红布》

  当红时期: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九十年代

  崔健是华语歌坛的唯一一位能入选精神偶像层面的内地歌手,虽然崔健自己本身并不情愿接受这个说法。

  崔健标榜的是摇滚,也是内地最早的摇滚人之一。用国际接轨的话来说就是——中国摇滚音乐的教父。崔健音乐中最主要的一点是对世俗近乎刻薄的反讽和攻击,这在众多中规中矩的内地歌手中,绝对是一个异数,而成为这个异数,除了能赢得许多人的尊重和爱戴外,也换来了其昂贵的代价——对崔健演出的极度限制和封锁。

                                                               <第1页>  <第2页>

评论 | 推荐 | | 打印 | 下载点点通 | 关闭
 

 

关键词 
 免费电影 章子怡 王菲
 金枝欲孽 刘德华 刀郎




邓丽君






热 点 专 题
F1中国大奖赛
《2046》公映
法国特技飞行队访华
网游天堂2新增服务器
2005新浪考研大讲堂
国庆出游宝典
“十一”缤纷车世界
全国万家餐馆网友热评
《性感文化的解析》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