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音乐 >正文

吉炜:“踩”在古筝上舞蹈的人

http://ent.sina.com.cn 2004年11月22日11:30 新浪娱乐

  她是一个在古筝上舞蹈的女人。

  生活中,她是鸽,谦和优雅;古筝前,她是将,是帅,手有百万雄兵,

  无论是高山流水,还是十面埋伏,她都能过得。

  她不到五岁始学习古筝,十二岁考入中国音乐学院附中,十八岁保送至中国音乐学院本科;22岁,以外校学生身份考入中央音乐学院,成为惟一一名古筝专业硕士研究生。

  她的个人古筝独奏已成为中央音乐学院国家级外事接待活动的固定节目,代表了中央音乐学院民乐演奏的最高水平。

  她的音乐有女性特有的伤感、清冽与细微,精妙之处犹如莲花不着水,亦如日月不在空。

  她苛刻于自己的每一次演奏,严谨地向艺术靠拢。

  她是一个用青春与生命感悟和诠释中国传统音乐厚重的古筝演奏家。

  平日里,她敏感而寡言,因为她更擅长用音乐表白,用古筝倾诉,一双会说话的手就是千言万语。

  也许是性格内向的原因和她身上的古典气质,在众多的乐器中,她对古筝情有独钟。

  古筝是她生命的舞台,她是一个“踩”在古筝上舞蹈的女人。

  在刚刚结束的中法文化年开幕式——法国雅尔电子音乐午门音乐会中,她以一曲彰显中华古韵空灵大气的《渔舟唱晚》,打动了许多人的心。而她的个人专辑《白色风的下面》,也正引起民乐评论界的关注。

  她就是中国中央音乐学院年轻的古筝演奏家——吉炜。

  初触古筝

  吉炜出生于石家庄一个普通工人家庭,没有任何音乐方面的背景熏陶。但在她特别小的时候就喜欢跟着音乐手舞足蹈,而且听过一两遍的曲子自己就能哼唱。她对音乐的那份灵气,让父母产生了培养她学习音乐的想法。

  于是,在吉炜不到5岁那年,对艺术一直心怀向往的母亲便带她去报名一个少儿乐器班,让老师看看她适合什么乐器。报考业余学习班时招收的老师看吉炜外形娇小可人,并且小小人儿就已略显出些古典气质,就与父母商量让她学习古筝,那个在当时还比较冷门的民乐器。那也是吉炜平生第一次听到古筝,并被“她”美妙的声音打动,而深深着迷。

  回家后,对着母亲用纸板画上五线谱的“模拟古筝”,吉炜居然也“弹”得乐此不疲。父母很是高兴,看来给孩子选对了乐器。

  几个月后,吉炜有了自己的第一架小古筝。她是个听话且要强的孩子,似乎具有天生的自律能力。让父母欣慰的是,不用督促,每次下班回来,经过楼下,总能从窗口传来小吉炜的练筝声。并且,根本不用告诫她如何小心使用,别弄断了弦,小吉炜爱惜得很,每天小心地擦拭,宝贝得不得了。而那时,同龄的孩子,正是贪玩捣蛋最让父母头疼的时候。吉炜母亲遗憾地说:这个孩子太内向、太听话、太好强了,老坐在那里练筝,不去玩,也不运动,要不然,跟了我们父母的个头,她应该也能长成个大高个儿。

  求学之路

  民乐的一对一式教育似乎已是共识,吉炜因此也很有感于电影《和你在一起》,觉得民乐的学子几乎大都有电影中相似的经历。正如影片中的父亲刘成一样,吉炜的母亲用心良苦地要让女儿成为出色的古筝演奏家。为此,在吉炜8岁那年,母亲专程携女儿来到北京,拜师于中国古筝大师、北京中国音乐学院的邱大成教授,恳请他指点女儿。

  为母亲的真诚所动,邱老师当即给了吉炜一首当时的大学生才弹的高难度《大浪淘沙》去弹。一周后再听时,邱老师大悦:“这首曲子已经达到专业水准了!”后来他又把吉炜练习了半个月的《草原英雄小姐妹》专门做了录音,作为范本让北京大班的孩子们听。邱老师收留了她,并断言这个孩子一定能成材。

  拜师到邱大成老师门下,成为执着的母亲觉得女儿会有所建树的第一步。

  从此,每周母亲都带吉炜专程从石家庄到北京上邱老师一个小时的课。由于母亲周四轮休,于是,每周四母女俩便搭火车来,却常常为回去时买不到车票而等到夜里2点多钟,早上凌晨才能到家。有时母亲来不了时,吉炜也孤身上路,挤在人群中买票。但她从不叫苦,还一直觉得自己幸运,因为能够碰上邱老师,并且老师还接受了她。

  就这样,当与她同龄的孩子还在抱着布娃娃撒娇耍赖的时候,吉炜的十个小指头已经有模有样地游走在古筝的琴弦世界中了,并获得了“全国十佳金童”称誉。

  学习任何一门艺术都有它的阶段性,学习古筝可分为练习技术阶段、外观音乐阶段(音乐的表达)、把技术、音乐与自我融为一体并自如把握的阶段。技术本身并不难,只要把握了正确的方法,并付出大量时间练习就能成功。而这个漫长过程是枯燥的,在数个小时或数日数月内总是在练习音不成调的一个手法或一个音时,能耐住性子战胜自己是一个比较艰难的过程,而战胜了这个难点,表达音乐时才会自如。

  吉炜在练习中就是自我培养自己的耐心。其实也会烦躁,但就是不让自己停下来,一直练下去!不用很长时间,她便习惯了这种练习。慢慢地,当一个技术难点克服后,那种收获的快乐是无法替代的,练习中的苦也就抛之脑后了。有时,她便在想,也许正是那苦才让她能一直找到快乐吧。

  所以,她每天都会禅师入定般地坐在那,很有计划性地一遍遍练习:3个小时的基本功,2个小时对曲子的处理理解,还有试唱练耳、合声,有一点点感觉听来不舒服,都要摸索个明白,往往一首曲子可以练一天。练到让父母看着都有些心疼。

  但母亲对女儿一直寄予厚望,让女儿进入专业院校,接受全面系统的教育,成为她对女儿人生的又一设计——报考中国音乐学院附中!

  于是,吉炜参加了中国音乐学院每年一次独木桥式的大考。记得考完小四后,母亲很有信心,专门带吉炜去逛西单,买了身漂亮的新衣裳,准备复赛时穿。但兴冲冲跑去复兴门看榜,却没有看到自己的名字。小吉炜首次挫败哭得稀哩哗啦,母亲也哭了,但母亲还是很执着:再考!

  吉炜就像母亲多年来呵护与雕琢的一件作品,母亲默默地支持、鼓劲,静静地看女儿练习那些似乎永远也练不完的曲子,看她一步步提高、成长。她一直告诫女儿:咱家无权无势,你要出息,全靠你自己了。

  第二年,小吉炜很争气,终于被中国音乐学院附中录取了,没让母亲失望。

  在学校,吉炜太要强了!只要是功课范围内的内容,她统统要优秀!一开始英语不好,她每早5点起床到恭王府后花园的小竹林里背英语,6:30第一个上琴房练习。当时南方一些孩子的家境比较优越,学业也比较散漫,常听她们的父母这样教育孩子:“你看吉炜干什么,你就干什么。准没错!”

  出色的成绩让吉炜连续六年荣获一等奖学金,文化课全部为优,并作为惟一的名额被免试保送至中国音乐学院攻读大学。至今中国音乐学院附中还留有她与另一名优秀男生的学习资料,作为楷模,教育后来的学弟学妹们。

  吉炜曾在笔记本上郑重地写下自己的雄心壮志:一定要超过王中山老师!不想,后来被王老师看到了,他非但没生气,反而很高兴,还把此事作为励人的范例在课堂上讲。

  吉炜的出色表现,使她于2001年在亚洲赛事中获得了三等奖,并在2002年本科毕业后,在众多名师优秀学生的激烈竞争中,以外校学生身份考取了中央音乐学院的惟一一名古筝专业硕士研究生。

  “嫁”给古筝

  如果说早期是由于懂事、听话而练习古筝,那么进入专业院校后,吉炜则是觉得自己已离不开古筝了,古筝给了她接近梦想与放大梦想的机会,并成为自己的一种表达方式,深入到她的血液与脉动中。

  吉炜说:记得小时母亲带她去听音乐会,她便憧憬着自己有一天也能站在舞台演奏。为了这个梦想,学古筝后,她业余时间就一直在教学生,因为想挣钱开场自己的音乐会。这个梦想曾在初三时模拟体验了一把:那一次自己是作为古筝领奏到中央电视台去录像,虽然自己不是那个舞台惟一的焦点,但那个与梦想最为接近的舞台还是给了她强烈的满足感,临走的时候还有些依依不舍,不住地留恋张望。

  而现在,她已是央视的常客。作为一名古筝演奏家,吉炜说:自己除了要研习更深的音乐文化理论,提高自己的演奏水平外,还要努力为弘扬和振兴民族音乐尽自己的一份力;尤其是在古筝曲目的创作和演绎创新方面进行探索。

  现在的吉炜仍然很刻苦,她坚信要有深厚底蕴才能艺高一筹。于是,听音乐、看碟、看电影、看书……她尽可能多地去学习了解不同知识来丰富自己。家中的书架上从音乐、文学、历史、美学、哲学、建筑到新艺术运动的书籍吉炜都一一读过。

  这样的学习她二十年来从没有停滞过,更没有厌倦过。缘何?她说:因为这么多年弹下来,家里不容易,考上音乐学院也不容易,最主要的是古筝让我快乐,我爱古筝,这辈子我是“嫁”给古筝了,再也离不开“她”了。

  感受幸福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对吉炜来讲,古筝占用了她太多的时间,几乎没有什么休闲和娱乐,在平常人看来吉炜的生活似乎是单调而枯燥的。但吉炜却说自己很幸福,因为音乐,更因为古筝,初学时的反复练习是枯燥的,但掌握技术后的演奏却是幸福的,尤其是演奏时听到观众的掌声更是一种幸福。

  母亲是最了解女儿的,所以,平日里,只要琴声一响,母亲便不出声也不走动了。因为她知道,女儿已投入到了那个快乐忘我的世界,那是充满严格训练后的从容,更是如鱼得水般的欢愉。

  当她玲珑端坐在古筝前,让一双素手与这千年古乐交流时整个人就仿佛被激活了一般,一招一式,俯仰之间,那些鲜活的、带有芬芳气息的音符会毫无掩饰地流溢出来,呼啸而来,直抵耳膜,直袭心底。让你有些恍惚,到底是她成全了古筝,还是古筝成全了她?

  “很高兴能在这里和大家一同分享古筝带给我的安逸与快乐。”这是吉炜写在她的网页上的话,也代表了她现在的心声与状态。现在的她,自认找到了一个女人最幸福的状态,而这一切,都该感谢古筝。

  弘扬古筝

  中国古典乐曲往往是“标题音乐”,中规中矩。而吉炜接受的长达二十年的正统音乐教育也使她的演奏无不显现出中国正统学院派的印记。所以,有评论家曾这样评价她的音乐:具有女性特有的伤感、清冽与细微,精妙之处犹如莲花不着水,亦如日月不在空。

  在正统严谨的学院派与自由宽泛的现代派之间,吉炜选择二者的融合贯通,赋予音乐生活的哲理和生命的意义,以达到演奏者与观众的情感交流。

  她说:古筝虽然是中国传统乐器中比较古老的一种,但也是大众很容易接受的一种音乐形式。据说,目前拥有上百万观众,古筝是民乐中的佼佼者。一门古老的乐器生存到现代,怎样让它保有传统的魅力,又能让当今的大众喜欢,使它不断散出发生命活力,是从事这门艺术的人不可推卸的责任。作为一名现代民乐的创作者,由演奏者去推广古筝,也是一件需要做的事情。或者说是弘扬古筝的一种方式。

  对于时下走红的女子十二乐坊,吉炜认为就是一种弘扬民乐的有效尝试。民乐就该提倡多元化发展,多风格并存,至于观众接受哪一种就因人而异了。

  所以,接下来她要创作出版一张全新的古筝曲目专辑,为弘扬古筝做出自己的努力。让我们对她充满期待吧。文/袁玉梅

评论 | 推荐 | | 打印 | 下载点点通 | 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阿拉法特逝世
驻伊美军围攻费卢杰
胡锦涛出席APEC峰会
有影响力企业领袖评选
世界杯预赛国足VS香港
歌手江涛涉嫌携带毒品
车市“小鬼”当家?
今冬采暖季节实用攻略
新北京规划为宜居城市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