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度华语流行乐传媒大奖终于尘埃落定。真正赢家是谁?伍佰?王菲?周杰伦?黄舒骏?雪村?崔健?是,又不是,胜利的是音乐,是代表新的音乐力量的新秩序。
噩梦醒来是早晨,卡拉不OK,和四大天王统治的那个“只有流行没有音乐”的旧秩序拜拜吧!此刻,令人心烫的新秩序手册就攥在你手中,从封皮翻开,疾跑的伍佰,坚强而有梦的音乐人,成就2001年度风华正茂的王者,中页那些实干而不浮夸的中流砥柱,陈升、刘 以达、范晓萱、左小祖咒、田震,以微笑的拈花指走来。后部“年度之王”撑起天空之城,《改变1995》的歌总有一种力量让你泪流满面...
新秩序,新力量,一种对生命的感恩,吸合新生儿纤嫩的毛细血孔,张扬人性最初。是啊,2001年,母语的歌变得更有“人样”了。华语流行乐,从未感觉这么好!
让我们“一笑而过”2001年华语流行乐坛的新秩序:
一、音乐面前人人平等
只要是好音乐,不受形式限制,流行、摇滚、民谣、电子、爵士...排名不分先后,这从本届大奖“最佳流行歌手”“最佳摇滚艺人”“最佳民谣艺人”“最佳电子艺人”等完全从音乐出发,百科全书式的分门别类可以看出。
二、人文主义回归
2001年度最重要的变化是人文主义悄悄回归了,一种抒情化的,发自生命本能的音乐书写方式,如黄舒骏对历史的关注,陈升对乡村的怀念,雪村对民间艺术的再创造,水滴石穿,极可能形成音乐进步的重推力。
三、台湾音乐人疾跑
台湾音乐人以其集体的雄厚实力及文化积淀走在了香港和内地同行的前面,年度重要奖项几乎为他们包揽,这是一个合理的结果。台湾唱片工业犹如一条运作良好的流水线,却难能可贵地坚守出品的真实品质。滚石/魔岩唱片及其旗下艺人的全面胜利绝非偶然,这一现象颇值得研究。
四、唱作人大势所趋
能写能唱的“唱作人”涌现早不是新鲜事,它令“歌星”这个概念无地自容。老资格的实力人物如黄贯中、黄韵玲、李泉继有产出,最难得是周杰伦、傅佩嘉、许哲佩这样的新人也专心于歌曲的创作,这在某一程度上加剧只会凭脸蛋混饭的偶像的危机。
五、另类引导主流
往日不可一世的主流不仅不再可能抗拒另类,连还击的力气都失去。几乎所有有先见之明的流行歌手都热中于找“另类”艺人制作,如王菲和金武林,郑秀文与LMF的合作。“另类”的分野也变得越来越面目可疑,谢霆锋等偶像级歌手甚至以此作为噱头招揽。今天的另类,明天的主流,这句话一点不假。
六、独立制作有远景
早在入关前,一部分深谋远虑的人士开始筹划一个独立于现今唱片工业的制作、发行体系,它呈现多种形式,如四方果的POO工作室,或北京的某些独立厂牌等,这一后劲可能在五到十年之后凸显。
七、融合的可能
音乐形式、语言、文化、身份、背景甚至国籍的区别在音乐的创作和推广过程中淡化。有的只是独立的个人。你能说王菲、那英究竟属于北京还是香港?莫文蔚《一朵金花》又是台湾还是香港的制作?甚至,当一张纯粹的中文唱片写上外国厂牌标记的时候?
八、可持续发展性
流行类产品的生命周期正极为可怕地衰减,一个艺人能保持两三年的走红期已经很可观了,即使像周杰伦这样的顶尖人物也难保不是昙花一现。想想陈升、崔健这样十几年长盛不衰的音乐家,唱片业的企划人士该如何思考?
就这么多了!还有什么遗漏吗?
哦,别忘了,在这颁奖殿堂之外的角落,还有更美的声音在歌唱,她们是我们心灵的断弦,或是一株骄傲的小草,挺直于烂泥之沼。她们可能是杨乃文,卢巧音,伊能静,陈绮贞,蔡健雅,黑鸭子……以及无名的无名,一切有尊严和心肝肺,用灵魂唱歌的精灵。
奔向新秩序,这是梦的开始……
(撰文游威)
点一支歌送朋友,带给他(她)春天的信息和你的心意!
15秒快速订短信 精彩资讯尽在“掌”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