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奥斯卡颁奖礼比往年提早,定在2月29日,星期日。超过5,800名会员的投票截止期是2月24日。此前两天,SAG(美国电影演员公会)刚举行过颁奖礼。星期日一过,一年一度的所谓“颁奖礼季节”就告一段落,明年再玩。
SAG跟金球奖不一样。它名下共有演员1,300人,这批人都是奥斯卡投票会员,且占相当大比重。而主要由美国境外影评人组成的金球奖近年锋头越发兴旺,它“奥斯卡前哨站
”的身份更渐被当事人视为眼中梁木,立意与它划清界线。
一来一往间,“颁奖礼季节”变得波澜起伏。在其他颁奖礼上获奖,对演员、作品来说,可以是迈向奥斯卡的祝福,也可能变成诅咒。
今年SAG的一众奖项闷得几乎没人打呵欠(大概都睡着了)。爆出来最大冷门惟是一个约翰尼.德普凭《加勒比海盗》摘得“最佳男主角”。这个有趣!
约翰尼.德普的冷门指数,大概等同今年香港电影金像奖宣布任达华凭《PTU》得影帝的机会。说实话,两位都演得不错,而且凑巧两部提名作品都靠男主角作锚,戏不全在他们身上而他们却负有稳住大局的微妙任务。不过事前横看竖看就是缺少一点黄袍加身的龙福。
提名名单公布之时起,今届奥斯卡“最佳男主角”一直被看成是比尔.梅利及西恩.潘之间的硬仗,两个人在金球奖各下一城更是短兵相接。
比尔.梅利在《迷失东京》的演出,不失为他的从影代表作:含蓄细致以外,更将他一贯的喜剧感变成喜极而悲的生命力,十分难得。
西恩.潘去年两出作品《21克》和《神秘之河》,证明他很可能是好莱坞当代最出色的男演员,功力似乎犹胜阿尔.帕西诺。两出戏,个人觉得《21克》中的他更可取,《神秘之河》因为导演太着意将镜头感觉徘徊于他身上,反而让人觉得有点吃力。
先前一直看好比尔.梅利,无疑他这一路演员要比西恩.潘更对主流口胃。后者鲜明的政治言论加上少年期“坏孩子”形象深入人心,帮倒忙。然后二月中梅利在英国奥斯卡(BAFTA)捧了影帝,事情又好像有变化。
换了是你,你会因为BAFTA这奖更加肯定将票投向比尔,还是将目光转向西恩.潘?锦上添花?还是雪中送炭?
再不然,来个两不帮?
得奖结果会告诉我们,颁奖礼就是这么好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