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通行币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自由评论 > 娱乐大手笔专题 >正文
何思颖:不一样的巨星 不一样的死
http://ent.sina.com.cn 2004年04月02日10:53 南方都市报

  “张国荣的死,与李小龙的死,意义上有什么不同?”去年张国荣自杀后,一名访港的日本学者问我。

  张国荣与李小龙,两人都是天皇巨星,也都是所谓的“英年早逝”,他们的死亦同样激起了强烈的大众反应,例如4月8日张国荣出殡时万人空巷的场面。但他们的死有更多相异之处。张与李,一文一武、一自杀一暴毙,而他们的逝世亦各有其代表性。

免费畅游内蒙古大草原 中国政法大学直读研
三星电子再助2004WCG 免试入学读在职研究生

  张国荣的自杀,虽然各种迹象显示主要是情绪困扰,应该也有事业的因素。他是“靓仔”明星,在46岁之年,歌影艺事业已开始走下坡。虽然“中生”(与“小生”相应)在香港一向颇有发展空间,但电影市道连年低糜,“哥哥”(张国荣昵称)空有越来越精湛的演技,也苦无用武之地。另一方面,李小龙却是在事业巅峰时横死的,他的几部功夫大片,在香港及亚洲各地打破票房纪录,并开始闯进国际,到处扬威,与张国荣的境况不同。

  此外,去年春香港正处于水深火热时刻,经济自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以来始终未能复苏,高失业率持续,民心本已焦虑,三月间出现非典型肺炎疫症,民心更达惶惶之境。在这种气氛中传出张国荣的死讯,简直是晴天霹雳。自杀有放弃的含意,他的死更加重了香港人的集体哀伤。

  李小龙暴毙的上世纪70年代初期,却是香港欣欣向荣之际。事实上,李小龙电影中的民族主义情怀及仇外心态,正是香港人及中国人经过长期外族欺压的一种发泄。他的成功,也充分代表了中国人积弱之后的图强。但他突然死了。中国人抬头的美梦一下子被戳破了,将我们带回现实中。他的去世,在香港人脑海中留下了质疑:中国人体能上甚至智力上的优越,是否只是假象?香港人是否“去得太尽(过头)”,结果失去了平衡?

  张国荣与李小龙的死,因此都反映了时代,而我更希望同样有警世作用。李小龙的暴毙将香港人拉回现实,但愿张国荣的自杀,则能促使我们顽强地面对现实。事实上,过去一年间,香港虽然仍要面对梅艳芳的去世,但“萨斯”疫症过后,社会不但回复平静,更有全面改善卫生观念的趋势,经济亦开始复苏,香港是熬过了。张国荣的死看来只代表了香港去年对忧患气氛的一个极端反应。


评论 | 影行天下 | 推荐 | | 打印 | 关闭
 

 

新闻搜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中国企业家治理沙尘暴
纪念诺曼底登陆60周年
北京传递雅典奥运火炬
美国前总统里根逝世
中国残疾人艺术团赴美
2004北京国际车展
美英军队虐待伊俘虏
孙燕姿全国巡回演唱会
欧锦赛 NBA总决赛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