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略特说四月是最残酷的月份。这话求证于电影人大抵深有同感——每年4月20号前后是戛纳国际电影节公布该年度获邀作品名单的大日子。电影负责人花掉整个春天的时间张罗打点的心血,到这一日终于尘埃落定。各人名下作品到底获邀参加竞赛部分角逐最高荣誉,还是参加纯属观摩的“一种注目”(Un Certain Regard)或者“导演双周”(Director’s Fortnight)部分?
僧多粥少,惨遭摒诸门外的当然大有人在。
2004戛纳对内地和港台观众来说,特令人瞩目。张艺谋的《十面埋伏》春节后一直磨刀霍霍炒作不绝;王家卫的《2046》千呼万唤下登场亦似势在必行;跟王同样深得法国观众和影评人拥戴的候孝贤,他的《咖啡时光》亦已经备战完毕。三个大腕三部新作,加上一点黑马场边徘徊随时伺机而出。
名单到时列出来,哪部华语作品派得什么入场证,不失为沉闷的四月中旬一个下酒话题。
情况叫人想起2000年那一届。当年《鬼子来了》、《花样年华》及《一一》三面大旗浩荡飘扬,同台出现的《卧虎藏龙》姿势美妙,选择参展而不参赛,风光登场。
东南西北各据一方,当年结果皆大欢喜,各有所得。今年是否可以历史重演,当然不好说。倒是节前走位部署的玄机可以参详两句。
因为有部分法国资金,加上王家卫《东邪西毒》的威尼斯经验不太良好是公开秘密,《2046》弃戛纳而参战八月威尼斯电影节的可能性近乎为零。推到2005年?似乎更不可能,亮相今届戛纳大概是定局。关键问题在于后期手续的进度。最大可能的变量是继科波拉《现代启示录》及王本人的《春光乍泄》后再一次以Work in Progress (未完成作品)身份登场。
《十面埋伏》的炒作一直以奥斯卡为终极目标,有终极目标,自不无顾虑。既然参战戛纳或者威尼斯不是胜算在握的仗,《十面埋伏》大有可能效法《卧虎藏龙》,争取以Out of Competition (参展而不参赛)亮相,试图赢得大量掌声又保持不败之身的超然。
说起炒作,年中传媒总爱拿某某报名角逐某电影节影帝影后做话题,这事有点误导。戛纳电影节(及其它大部分国际电影节)颁发的最佳导演、编剧、摄影和男、女主角都不用另外报名,所有获邀参赛作品的一干参与人等全部自动登入候选名单。
毋需报名,让评判看得到有发挥才是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