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还没有参加《神舟》电视剧改编的时候,我目睹了很多关于《神舟》进行不下去的事情,其实那时候我已经从海波老师的身上看到了——不,应该是体会到了:要把一个具有七大系统、数千家单位、数十万人奋斗了十几年——说远一点是几十年的纷繁复杂的工程做成一部戏的难处。我那时候就像看一个跟自己完全不相关的事情那样,说穿一点,就是像看别人演戏那样,看着《神舟》起起落落反反复复来来回回没完没了……那时候我就想:我决不去碰《神舟》!
大概是2000年,抑或是2001年?总之那一年知识出版社出了我的一本小说,叫一个很可笑的名字:《把我喜欢的女孩逗哭》。我曾经把这本书送给了李继耐上将、朱增泉中将和于本城少将,于本城少将因此把我当成了“作家”。神舟二号飞船成功以后,他就拿到了电视剧《神舟》的剧本,三十六集,我记得是厚厚的四本,每一本九集,用A3纸打印的。于本城将军看了不知道多少集,总之他还没有看完,就把这一套本子给了我,要我看看,看看有没有一些想法什么的。
那时候我对剧本狗屁不通,我也不会看。但是那一摞东西放在我那里的时候,我的心里很沉重,因为我知道它的分量,我根本负担不起什么。
所以我拿到本子以后,我想,我看什么呀?我那时还在基层工作,离于本城将军的职位很远,我就想,管他呢,说不定过几天他就忘了。再说那时技术岗位工作要求很严,也没有很多时间,于是,我没看。转眼快到春节了,于将军有一天突然把我叫到他办公室,说他要回家过年去,问我是想继续拿打印的文字稿看,还是想拿电子文本在电脑上看。他对我很宽容,让我挑。原来他还记着呢!我想。
我眼睛不好,不想在电脑上看,就很自私——也很假惺惺地说:我快看完了,想继续看文字稿。
于是我留下了文字稿,但还是没有看多少。过了一个多月,有一天晚上挺晚的了,我睡得迷迷糊糊的,突然电话响了,我接起来,一个声音问我看完了没有。我想谁呀?看足球?他说他是于本城,我吓了一跳,急忙爬起来答话。原来他一路回家,加班加点把本子看完了,想跟我讨论一下,问我看得怎么样,有什么想法没有,能不能参加一起改一改等等。我吭哧了半天,一边手忙脚乱地翻本子,一边前言不搭后语地挑好话说。但是我说了我不懂剧本,我不会改。我想于本城将军那次一定是看穿了我的本事了,后来他再没有提让我改《神舟》的话。他不让我改《神舟》,我一下子轻松了,我很高兴地把那四摞本子抱去办公室还给他。结果他说,他已经看了,本子就留在我那里吧,有时间看一看。从他的办公室出来的时候,我觉得我就像个骗子,我骗了一个人对我的信任。
2003年对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来说,是很辉煌的一年,因为我国的第一位航天员杨利伟从那里飞上了太空。在大家的指导和帮助下,我写了一本纪实文学:《天堂里也有车来人往》,主要描写神舟飞船的五次发射,在神舟五号飞船发射后几天就出版了。写完这本纪实文学,于本城将军又突然找我,问我想不想参加改《神舟》电视剧。其实那时候他早就不管这件事了,并不是要给我这个任务,只是问问我的意思,所以我就很痛快地说不想改。因为《天堂里也有车来人往》这本书让我挺心寒的,好多当时的人物没法摆平,有意见的人就很多。《神舟》注定要面对同样的问题,而且更难摆平。事情发生得这么近,这也要对号,那也要对号,对来对去驴唇不对马嘴,再怎么对号也是对不停当的,没办法的事情。当时因为发射中心要在北京、上海等地搞《天路行舟》巡回摄影展,我负责文字工作,就急急忙忙跟着出来了,改《神舟》的话题没有继续下去。
没过多久,我受命做一部关于航天员的片子,计划写二十集,我写了有十集了——写的一点儿也不好,突然接到上级命令,要我去北京改《神舟》,我就匆忙启程。我在发射中心机场碰见了刚出差回来的于本城将军,就跟他说上面让我去改《神舟》。他说他已经知道了,让我专心完成好任务,临走交待了两句话:第一改本子,第二防“非典”。——那时是2004年4月份,正好是“非典”一周年纪念期间,北京零星地传出有“非典”发生。
我就这样淌进了《神舟》。文/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