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娱乐专题搜索:
影音娱乐

高中篇:常识课科代表窦唯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09日18:49 南方都市报

  常识课科代表:窦唯

  贡献词汇:烧车 

  潜规则 2003

  词源:女艺人为谋求角色向导演或高层“献身”,被称为是娱乐圈的“潜规则”。

  词义:

  在论坛里天天泡着却几乎不回一篇帖的家伙,网友叫他“潜水员”,他掌握了一套纯熟的潜泳技术,可以在水下憋气长达多年,直到网站关闭或数据崩溃。这样的家伙比任何核潜艇都厉害,把他们丢到美国领海,绝对可以威慑一下布什。

  要潜水,当然要稍加培训,并有着一套规则,比如只用嘴去呼吸背上的氧气、下水耳朵不适应时捏住鼻尖前的空间以平衡水压、多注册几个ID以免长期不透气而被踢出论坛、将这块论坛水域拉入自己记忆或浏览器的收藏夹……这通称“潜规则”。

  这一年来,我国出了不少掌握潜规则的潜水好手,他们混迹娱乐圈,随时谨慎地掏出潜望镜观望下水域四周,然后彼此将规则进行到底。最出色的潜水团队是导演,部分从业者们找来一些新的女性潜水员,配合自己的潜水活动,在相互遵守规则的前提下,共同探索水下那美丽的珊瑚礁,除了科考外,女潜水员也还做着一些间谍侦察工作,以便挖掘出一条水下通路,打入自己迫切渴望进入的组织内部。但这个潜水的规则始终只供学员和教练使用,不足为外人道也。

  有个叫张钰(blog)的女潜水员憋不住了,浮出水面呼吸了几口气后,把作为“行业宝典”的潜规则公示给世人,接着另一个毫无名声的女潜水员肖琼(blog)也浮出来说话了,“非得这样吗?非得遵守规则吗?”水面漩涡多、水下压力大、身体难适应,教练们当然要学员非得遵守规则。规则一旦不潜了,水底便也不平静了,掀起的一阵阵海啸卷着张国立、杨义巢(blog)滕文骥等教练冲上陆地,这期间有教练被传“双潜”“三潜”了谁谁谁,当然,你也可以把这说成“双规”甚至“三规”。

  “泳池中的水不太干净,但我是干净地站起来的。”这是游泳好手罗雪娟在九运会夺冠后,对着电视镜头说出来的话。相比之下,张钰们可就没那么干净地站起来了,并且将整个娱乐水域搅动得浑浊一片。其实,很多水域都有潜水员浮出水面透气并公开各自的潜规则,比如大型代工工厂所出现的“血汗”问题,有人惊讶而愤怒,有人却平静地说这就是中国劳动力现实;比如那个被称作“官场潜规则”的更大的漩涡和黑洞。让我们遵守规则,学会潜水,保卫钓鱼岛。

  出来混,迟早都要还 2002

  词人:吴镇宇

  词源:电影《无间道Ⅱ》台词。

  词义:

  “出来混,迟早都要还”,作为一句佛家因果报应的俗语,或许应该列入青少年的思想品德教育课程,因为它能以一种无形的代价警示冲动的热血少年,毕竟司法总是希望“预防胜于惩戒”,当然前提必须是保证树立起唯物主义的坚定世界观。

  毕竟,有信仰是好事,特别是信了“出来混,迟早都要还”之后,似乎就能让人们远离罪恶、预防犯罪,当然,那只是对没“混过”前科的大多数公民而言。而这句话的创造者,置身“无间道”地狱里的倪永孝则只好破罐子破摔,因为他混得实在太久、混得实在太开了,但他混得不开心,因为他自己深信自己的这套信仰,迟早该还的,比如1997回归后。扮演他的吴镇宇说着一口蹩脚的普通话,前些年每次来内地参加活动,主持人大多爱让他以倪永孝的身份告诫在场的所有观众:“出来混,迟早都要还!”

  其实,大家知道,出来混过的人,也有改邪归正后成就一番事业的,比如牯岭街上曾经在小公园扛霸子的滑头,不怎么混的小四最终因杀了小明而还大了,滑头却专心读书备战联考去了;比如在山西汾阳的录像厅里混了少年时光并梦想成为黑帮老大的小个子,后来他成了贾樟柯。还有的头脑出色、心术不正的少年,成长为信息时代网络黑社会的新老大,他们滋润着呢。当然,我们可以说:“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出来混的人,有的混到了大型公司、政府高层里,也有的是一步步正确稳健地踏入社会顶层才开始混的,他们混得也很好,但那个因果魔咒似乎总在哪个角落等着。于是大邱庄的禹作敏和红塔集团的诸石健栽了,曾经的北京市副市长王宝森吞枪了,这样的故事在我们社会急速转型期的中国数不胜数,并迅速成长为人们饭后的丰富谈资。也有的在混到“还”前,就以最正常的自然死亡方式告别人间了,比如红色高棉的杀人魔王波尔布特和智利军事独裁者皮诺切特。如若我们相信倪永孝的因果论,那他们在另一个世界也应该不得好活,因为“出来混,迟早都要还”。

  后果很严重 2004

  词人:葛优

  词源:冯小刚电影《天下无贼》台词,原句是:“黎叔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词义:

  有不少景区列着类似“非游泳水域禁止下水违者后果自负”的告示牌,一个“自负”就能把出现很严重后果的责任完全推给个人,和景区无关。“后果很严重”,这本是个很严肃的句子,但加上前半句“黎叔很生气”就只有幽默的效果了。

  但有的人玩不起、心理脆弱,再备受侮辱或自感凌辱的情形下一气,后果却真的意想不到的严重。马加爵在云南大学用铁锤残杀四名室友,直接原因只是打牌时被他们侮辱;邱兴华怀疑老婆和道士熊万成有那事,竟趁夜连杀十人并将道长剖尸挖肝;杨新海仅为发泄对社会的不满,更在几年间连环作案,杀死六十七人之多。太多鲜血淋漓的重大案件让我们不得不保持和人的距离,特别是和性格内向者,担心有人时不时很生气,引发很严重的后果。

  大多数人的忍耐总是有限度的,“爆发性疏解压力”的方式轻则如巴士阿叔大声强调“未解决!未解决!”重则是碰上北方某半岛小国的疯狂国君,按个按钮要你们所有人的命。而以后果为标准衡量破坏性的却大多只居于中间程度,但它们很多时候却也能得到我们的关注。

  窦唯很生《新京报》的气,闯到报社,砸了编辑电脑、烧了记者汽车,这在无事生非、只爱夸大的娱乐新闻界当然是很严重的后果;富士康很生《第一财经日报》“血汗工厂”报道的气,绕过报社、直接向编辑记者索赔3000万,并申请了诉讼保全,这在行业新闻界是很严重的后果;黄健翔很生《南方周末》特约记者吴虹飞(blog)(blog)的气,嘴不干净地骂记者是“鸡”,这在越来越一家亲的体育和娱乐新闻圈是很严重的后果。这三起今年的事件都和新闻业有关,看来的确总有人对传媒很生气,并在差不多的时候带来点严重后果。

  其实,大家也都明白憋着气对自己身体不好,糟糕情况下甚至诱发癌症,而释放脾气、怨气、怒气、心气又对别人不好,影响他人生活甚至直接危害他人身心。“构建和谐社会”讲了多少次了,要和谐也得包括精神和谐,要精神和谐就得稳住脾气,或将脾气转移到健身和建设中去,这样就不会带来危害和谐社会的严重后果。连小时候爱打爱杀的李连杰都通过荆轲和霍元甲灵魂附体,悟到了“不杀”的最高境界,有脾气的你还等什么呢?

  烧车 2006

  词人:窦唯

  词源:著名音乐人窦唯因不满媒体对其的报道,到报社抗议,并烧毁该报社一辆小车泄愤。

  词义:

  在街上游戏厅里打“街霸”,打过三个人后,你就被奖励了一辆不知什么牌子的汽车,不管你选的角色是什么,你只用狠命地试验各种刚才没机会发出的绝招,一般情况下,在规定时间内,那车将被你打得稀烂,然后烧了起来。反正你没自己的车可烧,又不允许烧别人的车,所以就在游戏里烧烧车算,谁让我们一穷二白,只有买游戏币的钱。

  有些有钱人爱烧车,他们会在飙车游戏里将引擎烧掉,甚至仅为炫富把自己的车给点了。有些穷人也爱烧车,他们会受他人指示烧掉某人爱车,甚至仅为仇富而随便烧别人的车。

  有些有病且会爆发的人爱烧车,他们把这当作碳化工业试验,甚至只是试验除汽油外的其他新能源。有些没病但有个性的人爱烧车,朋克乐手库帕就喜欢在舞台上提着皮鞭,喝几口鸡血,然后点燃一辆凯迪拉克。

  住在巴黎郊区那些不安分的年轻人更爱集体烧车,2005年夏天他们几乎烧了巴黎一个月。据说巴黎每十年都有这样的盛大篝火夜,1968年从索邦神学院开始烧起,烧得戈达尔这些新浪潮老左激动不已,然后火候控制得不错,没出什么人命,1994年和2005年一样,也从少数族群聚集区开始烧起,有部叫《仇恨》的电影记录了那次大火。但紧接着的2006,虽然火势不大,但也烽火连绵了数日和数十辆汽车。

  巴格达街头更爱烧车,美军的车、伊拉克军警和政府的车、国际援助机构的车、不同派别的车,只要是大于三个轮子的,在那灼热的中东街头一不小心就都会被统统烧掉。面对此情此景,车主能捡回条命就算幸运了。

  烧这些车似乎都是外国人的事,我们以前汽车可不多,但在我国入世5年来,汽车销量翻了3倍,成为了世界上第二大汽车市场,当然还远远不是汽车大国。虽然我们没有世界级的汽车企业和世界级的汽车品牌,但这不打紧,我们已经有了大量的汽车,于是我们可以“烧车”了。

  烧惯了纸钱、吃惯了烧烤的我们某些人,起初只舍得在扫墓时,给那个世界的亲戚朋友烧去几辆纸奔驰甚至纸火箭,祈求在那边护照还一样可以使用,油价也不如我们这边那么贵。

  好不容易开起车来的某些人,更有极少部分遭遇爱车在大马路上自燃起来的悲剧,日照强烈、排气不好、设备运转不稳,老天就自己动手烧车了,那可不是谁点的火。

  对新京报极为不爽的窦唯,当然不会把油浇到自己头上,把火烧到自己身上,就提了罐油去报社停车场把某记者的爱车给点了,并最终引火上身,闹得倾国风雨。

  说到底,自觉地烧车还真是有钱人才能玩的,所以等咱有了钱,绑两捆钞票,一捆真,一捆假,真的那捆买车,假的那捆烧纸钱;等咱有了钱,买真假两宝马,真的那匹用来骑,假的那匹用来烧。 (下转B15版)

  B15:

  (上接B13版)

  动什么,别动感情 2005

  词源:电视剧《动什么,别动感情》飘红,这个句式也成为当时的流行语。

  词义:

  生命在于运动,这是大家都相信的积极人生观,虽然也有某些异端跳出来,从健康角度阐释“生命在于静止”。

  但却还有不少人认为,动什么都行,就是别动感情。这句话对都市人的警示作用也犹如“永远别尝第一口”、“绝不出卖国家机密”一样有着神圣而不可辩驳的正确性。感情在此也犹如核按钮般危险,过来人身心俱裂地告诉着后来者们按下去后的惨烈情况,“我犯得上为她这样吗?”、“我这样做是图个啥?”甚至爆炸出一片两败俱伤甚至荼毒多方面的惨状,导致“求爱未成,行凶杀人”、“收受巨额贿赂,为情妇购置

豪宅”等社会和经济新闻。当然也有不少感情核按钮不能覆盖到的幸运者,只不过新闻只会关注日常的例外,而幸福注定只是日常的,所以我们无幸去旁观太多他人的幸福。

  谁动了我的奶酪?是学习和评测FQ(财商)的励志名著。谁动了他的火柴?是层出不穷的IQ(智商)测验题之一。谁动了你的感情?是针对性考察EQ(情商)的

心理测试。现在的很多人似乎并不在乎EQ高低,因而他们更相信:动什么,别动感情;谈什么,别谈爱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