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1978--1987中国流行关键词--打开时代之门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30日06:02 网友来稿
在1978年前的近30年里,涌动于大江南北宽街窄巷的中国人,被西方时尚界形容成“蚂蚁”。这个词包含了如下意义:渺小、灰头土脸、营营碌碌,差不多此蚂蚁看上去跟彼蚂蚁没什么区别。这群蚂蚁人只穿4种颜色的衣服:灰、黑、蓝和军绿,再配以宽松得近乎邋遢的式样,每个人都散发出霉气。他们最常穿的衣料叫“的确良”,他们认为最有品味的服装款式是中山装或毛服。 白衬衫既昂贵又“高档”,得花七八元才能买到。“名牌”这个概念,对他们而言,指的不是永久牌或凤凰牌自行车,就是熊猫牌收音机。每天,人们穿着一模一样的衣服,骑着一模一样的自行车、挎着一模一样的菜篮子,买一模一样的菜,甚至连家里的饭桌和墙上挂的画,也都是一模一样的。 每一年,这个世界都会发生很多事。1978年,世界杯足球赛在阿根廷狂飙、第一个试管婴儿在美国诞生、中国恢复高考……最重要的是从流行时尚角度来说,喇叭裤杀入中国,女性时兴烫发……1970年代,人们梦想的三大件是自行车、手表和缝纫机;1980年代初期变成了14寸彩色电视机、摩托车和洗衣机。今天三大件成了奔驰、别墅和美女。 区区数十载,许多人感觉已经活过了好几辈子,翻云覆雨的变化从头到脚洗涮着这个东方大国。从前,我们追赶着港台欧美早已过时的流行,今天,终于跟全球同步,甚至领导着某些潮流,如唐装;从前,我们的街道上稀落着几辆破公车、行人和吱吱响的自行车,今天,我们在为全球1/5的汽车买单;从前,我们偷偷摸摸地谈恋爱,今天,在光天化日下公然接吻;从前,我们包裹得多么严实,今天,我们穿得越来越清凉;从前,我们围观老外,今天,外国人常常驻足欣赏我们…… ▲1978▲ ①谈恋爱:此前整整10年,年轻人公开的约会被视为可耻和堕落,他们只能以“谈工作”为借口进行地下活动,情书的开头一定要称呼某某同志,结尾也必须是革命的敬礼。但在这一年,爱情开始与“阶级感情”稍稍分开,恋人们手拉着手逛公园、轧马路。“恋爱”,终于能以它的本来面目示人了。 ②《望乡》:这部原名《山打根八号妓院》的日本电影对国人的冲击是前所未有的,反响程度竟达到北京电视台转播市民代表座谈会实况的地步。有人说,还可以有色情场面更浓厚的镜头…… ③德国大众:德国大众公司在这年开始跟中国政府谈判。那时的中国,大街上除了行人和骑自行车的人,只有公共汽车和老气横秋的“上海”、“红旗”。 ④烫个“鸡窝”最时髦: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1978年6月8日:虽然单调的灰色和蓝色衣服仍然是标准的服装,但是妇女开始涌向百货商店,从有限的供应品种中选购衣料。在城市,新时兴的是卷发和电烫发型(这些长期以来都被斥为资产阶级和西方的影响)。北京排队最长的地方是理发店。 ⑤最早的出境游:能到香港探亲然后购物的人最值得羡慕。 ⑥范思哲:第一个国际顶尖时尚品牌来到中国。 ⑦劳力士:戴这表是第一批"先富起来"的人的梦想,也是被伪造最多的品牌表。 在街头出现寥寥几个外国人就必遭围观的年代,伟大的喇叭裤动摇了这个东方大国数十年的整齐划一和单调乏味。没错,喇叭裤就是中国人在这25年里最初的冒险,冒险者是中国年轻人中的极少数。这种上细下宽,把整个屁股绷得圆滚滚的,裤脚宽得足以当扫帚扫完几条大街的“奇装异服”,其外表已经不分男女拉链一律开在正前方。 而过去,女装裤从来奉行“右侧开口”路线。绝大部分国人将此裤视为“不男不女,颠倒乾坤”的恶物,不少人站在政治高度上谴责说,它是“盲目模仿西方资产阶级生活方式”的表现。更有热心者出来替天行道,遇到喇叭裤,剪无赦! 所以,在我们25年的记忆里,第一批穿喇叭裤的人,不是“男流氓”,就是“女流氓”,通称为“不良少年”,你敢穿喇叭裤?这可是个道德问题!你只要穿上喇叭裤,你就会看到周围的人对你指指点点,你会听见他们骂你“不正经”! 游唱歌手艾敬在她的《艳粉街》里记录了这一幕:有一天一个长头发的大哥哥在艳粉街中走过,他的喇叭裤时髦又特别他因此惹上了祸,被街道的大妈押送他游街,他的裤子已经扯破,尊严已剥落,脸上的表情难以捉摸……25年后,我们对喇叭裤鼓掌。 ▲1979▲ ★本年焦点:私家车解禁 ①第一个电视商业广告:幸福可乐广告于3月份在中央电视台播出。 ②可口可乐:可口可乐伴随着新中国成立后中美建交重新进入中国市场。 ③硬派小生和他的板寸:《追捕》中高仓健凭着硬汉形象把充斥中国荧屏的奶油小生们(以唐国强为代表)打入冷宫,此后经常听见寻找男子汉的呼声;留着披肩长发,穿着皮靴,外表清纯、内心如火的真由美成了中国男青年第一代梦中情人。 ④《跟我学》:(FollowMe)掀起了第一次全民学外语的高潮。 ⑤跳舞热:跳舞从中南海的红墙内蔓延出来,女青年们纷纷涌入涉外舞厅,抱着外国男人准确地踩着舞步,25年来第一代涉外婚姻就在此时播下了种子。 ⑥公共场所出现裸女画:北京新机场大楼的壁画《泼水节生命赞歌》出现全裸的女性画像。要不是画的是少数民族,还略带抽象,估计有人恨不能立即把画家袁运生当作高级流氓送进秦城监狱。谁都得佩服北京人的精神,那么远的机场,能走得动的一半儿都去看了。 ⑦首次接触国际级选美小姐:印度片《奴里》的女主角扮演者普娜姆o迪伦是1977年的“印度小姐”。 ⑧一吻乱江山:《大众电影》作为当时惟一一本有彩页的娱乐杂志,在第5期的封底刊登了英国电影《水晶鞋与玫瑰花》的接吻剧照,一个读者愤怒地给编辑部写了封信提出抗议:“社会主义中国,当前最重要的是拥抱和接吻吗?”这一诘问引起不少人的共鸣。 ⑨第一次时装秀:法国时装设计师皮尔o卡丹亲率12名法国姑娘在北京民族文化宫进行了一场时装表演。 国家首次宣布允许私人拥有汽车,但那时的私家车价格低廉,多是私人用来跑运输或当出租车使。1986年11月,上海第一辆“Z”字私人自备车牌照代码0001号诞生,随后,私家车开始在深圳、广州等沿海城市及长春、重庆等拥有轿车生产厂的城市涌现。1988年,北京市一市民花6000多元买了一辆菲亚特微型车126P,轰动一时。 ▲1980▲ ★本年焦点:偶像时代来临 ①穿白色紧身衣的男子:上海芭蕾舞学校到湖南演出时,当地观众对舞台上出现身穿白色紧身衣的青年男子十分惊讶,在他们看来,这仅次于完全裸体。落幕时,一个很生气的干部打破了静默。他突然喊到:“这同中国有什么关系呢?” ②西服出租:英国《卫报》1980年4月14日报道,上海一家照相馆的橱窗里有一块牌子,写着:“这里出租西服”,这迎合了人们喜欢穿外国衣服照相的爱好。橱窗还陈列着一些白色结婚纱照,但是,有一张照片旁边贴了一条地地道道的中国口号:“为了革命,只生一个孩子!” ③麦克·哈里斯旋风:电影《佐罗》的观众达到创纪录的7000万人次。但这一年最火的是《大西洋底来的人》的主人公麦克·哈里斯,据说当时某单位评选先进典型,有的选票上竟填写了“迈克·哈里斯”的大名。他的“麦克镜”可以写入未来的中国服饰史;游泳池里多了一种泳姿麦克式。这部电视剧还使一项健身运动风靡全国,那就是飞盘。 ④新《婚姻法》和独生子女政策离婚的必要条件被修改为:双方感情确已破裂;并经调解无效。中国人终于认识到“爱情是婚姻的灵魂”。 ⑤“下馆子”、“改善伙食”由偶尔变平常。 文革后的第一代青年偶像在这一年诞生,他们是:邓丽君、刘文正、罗大佑。“歌星”一词替换了“歌唱家”和“唱歌的”。 邓丽君是所有人的梦中情人,对那些听惯了口号式歌曲的男女老少来说,邓丽君那情意缠绵、柔情万缕的歌声,让人情不自禁地“蠢蠢欲动”。刘文正和罗大佑带来了长达10年流行期的校园歌曲,罗大佑更被奉为“音乐教父”。 《兰花草》的歌词源自胡适的诗作《希望》,随着胡适的暮年漂泊到台湾,然后又随着刘文正手中的吉他再一次流行内地。早恋的男生几乎都会唱“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而听到的女生则会心有灵犀地宛然一笑。罗大佑1979年创作的《童年》举国传唱,紧跟着是《光阴的故事》、《恋曲1990》、《你的样子》、《滚滚红尘》、《明天会更好》等,罗大佑至今谱写了150多首经典流行歌曲。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