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热映 三国历史尴尬“傍大款”?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7月16日11:12  精品购物指南
《赤壁》热映三国历史尴尬“傍大款”?

《赤壁》热映掀起观影高潮

  “如果从地质构造上来说,赤壁山,这座‘约一亿年前因砾石、沙子与铁质、钙质等物沉积胶结氧化’而成的山峰,在长江岸边并无任何奇特之处,但由于1800年前冬季的一次战争,使得这座小山峰成为冷兵器时代中国人最熟悉的符号之一。”

  这是眼下说到《赤壁》,许多媒体惯用的报道套路——先说《赤壁》,再说赤壁,借着一部投资8000万美元的大片追古溯今。

  的确,如果没有《赤壁》,有谁会关注赤壁?有谁会愿意花点时间读读《三国志》,抑或《三国演义》?又有谁会在意隐于其后的中国历史文化?这到底是幸,还是不幸?

  现实往往是残酷的。很多时候,在大导演、名演员面前,再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也都只能无奈地沦为“花瓶”,一只任人打扮的“花瓶”——谁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在它的身上涂上两笔,甚至改变它的形态。这次的《赤壁》也是一样。如果没有梁朝伟(《赤壁》热映三国历史尴尬“傍大款”? 听歌)的电眼、金城武(《赤壁》热映三国历史尴尬“傍大款”? 听歌)的俊脸、林志玲(《赤壁》热映三国历史尴尬“傍大款”? blog)的美腿,某些花痴型观众怎会买票走进电影院?如果没有吴宇森的个人偏爱,那个公认心胸狭窄的周瑜又怎会被翻了案?

  是三国历史吸引了他们,还是梁朝伟、金城武呢?

  事实上,这已经不是中国的历史文化第一次陷入尴尬的境地了——如果没有于丹的大白话解读,原本应该烂熟于心的《论语》还被看成“过时的玩艺儿”。中国的历史、中国的传统文化似乎只有通过“傍大款”、“搭便车”的途径才能引起人们的重视。当然,这“大款”、“便车”多是由热映的电视节目、影视剧等通俗载体来扮演。

  这就是中国历史文化的宿命吗?

  据说,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的钱包中一直放着一张纸片,上面摘录了《论语》中有关年龄与人生阶段的名句;据说,美国前总统老布什的办公桌上专门放着两本书:一本是《孙子兵法》,另一本是《凯撒传》;据说,日本的书店里摆着不少关于三国历史的书籍,甚至还有便于人们边玩边学的战法软件……

  原来,中国的历史文化不是“花瓶”。

  据说,近几年得以风光一时的国产大片,无一不是在中国的历史文化中打滚打转,比如《英雄》《十面埋伏》《夜宴》《无极》(blog)《满城尽带黄金甲》《见龙卸甲》,直至《赤壁》;据说,影片中那些刻意而为的中国元素正是国产大片敲开西方大门、走向国际市场的通行证;据说,在北京申奥成功后,全球刮起了中国风,派拉蒙更是特意派来了《功夫熊猫》表示敬意……

  原来,中国的历史文化才是被“傍”的“大款”。

  只是,中国人什么时候才能够真正地领悟到这一点呢?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赤壁吧
新闻排行】【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