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车逝》:让电影的牢笼随车而逝(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20日16:19  新浪娱乐

  我总想去建构影片中的人物关系,寻求事件的来龙去脉,似乎发现些自认为“确定”的蛛丝马迹,却又仍在诸多的“不确定”中徘徊。美美是达叔的女儿吗?病榻上的男子是被达叔撞伤的吗?开着红色汽车的男子是怎么死的?也许是我忽略了诸多细节而将原本可以“确定”的内容再次混沌起来,但这又有何妨,我在“不确定”中徘徊,但我却坚信我自己理解的“确定”。自笛卡尔(Rene Descartes)以来,包括康德(Immanuel Kant)、罗素(Bertrand Russell)在内的哲学家都曾研究过“确定性”问题。在罗素看来:在鲜明的希望与恐惧之前而不能确定,是会使人痛苦的;可是如果在没有令人慰藉的神话故事的支持下,我们仍希望活下去的话,那我们就必须忍受这种不确定,而哲学就是教导人们在不能确定时怎样生活下去而又不致为犹疑所困扰。倘若让我选择,也许电影的世界是另一种更贴近人生的镜像。

  《车逝》里的人和事虽然写意、甚至抽象,但我沉浸其中的世界在实质上与人生无异。在《车逝》的混沌世界中寻找由来,就像在现实中寻找自我的位置和方向一样,然而,人生在本质上总与飘浮无根、悲苦无常相伴,就像《车逝》中的车祸与死亡。面对这种“不确定”,我在《车逝》中体验到我所坚信的“确定”:饱含着敬畏与忏悔的爱。

  执着与忏悔:从悲苦无常中体悟“爱的由来”

  当美美在《车逝》的光影世界中带着天真童稚的面孔与那辆红色的汽车相伴游走时,她似乎并不理解达叔,达叔想要让美美知道些什么吗,我不确定。但我确定的是,美美在达叔撞车之后,她在改变。倘若说美美在见到躺在病榻上的男子后还未感受到什么是疼痛,那么,当美美触摸到达叔粘血的额头时,她体悟到疼痛。这还不够,对美美来说,《车逝》就像是一部写意的“青春残酷物语”。美美所爱的开着红色汽车的男人,最终也死于车祸。在血迹、疼痛与死亡中,美美从童稚到懵懂,从触摸血迹的震惊到她全身痉挛似的疼痛,她开始真正体验到生命的重量。

  美美似乎不相信她所爱的男人已死,她倔强地拖着他的身体前行,留下鲜红的血痕。这是电影中的浪漫,生命总有逝去的一天,现实也总在生死之间轮回。然而,倘若一个人能为生命、正义、爱情、自由、审美创造力的信念而不计结果,将信念执着地坚持到底,这却是现实中存在的真正的浪漫精神。电影总能不时散出浪漫的气息,去感染人。

  在我看来,达叔是影片中最为深沉而厚重的角色,一身戏骨的香港老演员刘兆铭像一个秤砣,将《车逝》压住。岁月的痕迹就像车辙一样印刻在达叔的脸上,平凡粗糙的生活磨砺出坚韧。影片中达叔和后来在病榻上的男子对峙的一组交错剪辑镜头,让我强烈感受到车祸事件与达叔的关系。达叔在很多时候表现出的急躁,是出于自责、自省,还是更急于想要让美美以及她所爱的男人明白些什么,甚至他以车祸自残的方式来让美美震惊。

  至少在达叔这里,用汽车配件做成的“十字架”,并非是东方人想象西方的时髦装饰品。达叔自责、自省,乃至忏悔,他日复一日地照顾病榻上的男子,这让我想起《对她说》(Talk to HerPedro Almodovar,2002)中的贝尼诺悉心照料昏迷不醒的芭蕾舞学生阿里西亚,贝尼诺在病人昏迷的时候对她说话,即使她根本无法回答,即使她根本不知道你在说话,贝尼诺也要坚持下去。而达叔以车祸来自残的行为,在我看来,与《乡愁》(Nostalgia,Andrey Tarkovsdy,1983)中的多梅尼科的自焚在精神内核上是一致的,只不过多梅尼科更加痴狂地希望这终极的、惨无人道的公开行为能够使大家彻悟到他所关心的乃是他们。当然,在《乡愁》中,俄国诗人戈尔恰科夫对梅尼科那种深受苦难方始萌生的理念有所回应——想要将人类从冷酷无情、疯狂错乱的现代文明中拯救出来,不能个别、单一地进行,必得全体一起才行。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更多关于 《车逝》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