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主成了真正老板?
其实只要是现代都市题材影片,各类植入广告就会无处不在,这哪里是电影间的较量?简直就是一场“广告大战”。有一个广告导演曾纳闷:我们拍广告的,都尽量把广告拍得像电影;怎么现在这帮拍电影的,都把电影越拍越像广告?
关雅荻慨叹:“如今的编剧不是考虑人物和故事,而是考虑怎么在电影中塞进更多的广告。导演和编剧只能做‘二奶’,广告主才是真正的老板,而他们没能力也不愿意去明白,故事和人物对一部真正的电影才是最重要的。”
电影工业不是流水线
当然,植入广告也有好处,比如电影媒体功能和广告投放的互补性,比如为制片人提早降低影片投资风险,更重要的是重新定义“电影”,使电影真正成为一种“新媒体”,摆脱了以往电影单纯只能向观众“讲故事”功能的局限,从产业发展角度,是值得大力提倡和鼓励的。
但电影本质是一种创意产品,虽然电影行业同样强调“工业化”、“流水线作业”,但它仍然与传统制造业可复制性的流水作业有着本质的不同。“电影的众多不可复制性里,核心就是故事和人物。而一部电影的好坏跟是否有广告没有任何必然联系,相反,如果广告不高明,数量太多,反过来一定会影响到影片创意本身的故事和人物。”
中国观众太宽容
但很多充斥广告的电影的票房收入却不见得糟糕,有的甚至很好。关雅荻认为中国电影观众太宽容了。“中国内地观众其实是很‘精神分裂’的一个群体,一方面他们有着被好莱坞大片、欧洲艺术片熏陶的经验,有着高超的鉴赏能力;另一方面他们对国产电影又有巨大的包容力,两者形成巨大的反差——如果电影人没有把这种‘反差’转化成动力,反而看成天上掉的馅饼,放松对电影质量的追求,就是涸泽而渔,就是国内观众的悲哀。”“这样的快餐电影,我在影院里看着身边的观众一样笑得前仰后合,总觉得这样的成功经验怎么看也像是一本《葵花宝典》——邪乎。现在社会生活节奏加快,观众希望多看一些能让自己精神放松的‘俗电影’,但这依然不是制作质量糟糕电影的借口。”
比比好莱坞贺岁档
好莱坞也有贺岁档
在电影工业起步更早、发展更成熟的西方,11月到12月的节日档是公认的电影最大档期,最能创造收益。从感恩节、圣诞节到新年,好莱坞贺岁档的热闹劲儿一点也不亚于中国的春节。对欧美电影了如指掌的影评人毕成功(blog)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举例,好莱坞很多一流影片都是在贺岁档面世的。“两年前的12月7日,《纳尼亚传奇》上映了,《指环王》和《金刚》则在12月中旬出现,而像《拜见岳父大人Ⅱ》《国家宝藏Ⅱ》《博物馆奇妙夜》等影片,更是根据新年的欢乐气氛量身定做的。”
西方各大电影公司都会两手抓:有的影片要票房,有的影片就要得奖。而艺术与商业的结合总是艰难的,能以超高票房和极佳口碑笑傲于当年贺岁档和第二年春天的奥斯卡()的,近年来不外乎《泰坦尼克号》和《指环王》两部。今年毕成功则着重推荐了《返老还童》,它也许能成为久违了的贺岁档与奥斯卡双赢者。
提前上映不是灵丹妙药
国产影片频频调整上映日期成了今年最大的特点,很多影片还调了不止一次。有的影片虽然没有大规模提前公映,但小范围点映不断。如贺岁档后期的《高兴》,由阿甘导演、郭涛和田原( blog)主演,公映日期是2月4日,但从11月开始,导演本人就亲自带着拷贝,陆续走遍了全国十几座城市,为上万人进行了放映——为了片子能被口口相传,导演就要打破吉尼斯世界纪录般地千里走单骑?
而好莱坞的影片轻易不会更改上映日期。 “好莱坞电影通常提前两年就排好了上映日期,比如《哈利?波特7》现在就确定了2011年上映——在一个规范运作的市场里,海报、预告片等都是事先做好的,派拉蒙、华纳等七大电影公司冒不起(改期)这个险。”
魔幻惊悚也能称霸贺岁档
贺岁片就要拍喜剧?就要大团圆结局?未必。比如由汤姆·克鲁斯监制并主演的《刺杀希特勒》,是惊悚剧情片,结尾也是悲剧,但目前它以超过7500万美元票房的成绩排名北美票房榜第四,毕成功认为这和《集结号》很相似。“都是类型和气氛不对贺岁档的影片,但因为有一个核心号召力的人物在(汤姆·克鲁斯或冯小刚),只要水准在中等之上,就有可能成为赢家。”
而另一个促进贺岁片繁荣的因素要算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危机了。“以美国为例,不是只有喜剧片才能占领贺岁档,指环王、木乃伊、吸血鬼、金刚等魔幻甚至惊悚题材也不错,前者是美梦,是安慰疗法;后者是噩梦,是休克疗法,都能让观众暂时逃避不如意的世道。”
本报记者/吕佳 许涯男 特约记者/王紫 张蕊 部分图片/CFP
新闻排行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