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李缨:《南京!南京!》挑战反思空间(2)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4月22日01:35  新浪娱乐

  陆川的枪

  可能跟陆川以前当过兵有关系,从他第一部作品开始他就离不开枪,所以我觉得他电影里到处都有枪。《南京!南京!》这部电影其实是枪的换位,不是说自己拔出来这个枪来拍,站在敌人枪的角度来拍。

  现在国内很多人控诉我们遭受的灾难如何悲惨,怎么痛苦,多少年来不断地揭开自己伤疤给别人看,而对方还不接受,这没有多大的意义。光是揭伤疤不行。更重要的是怎么样进入到对方状态里面,有时候反过来用这样的方式,将自身的那种愤怒,将自身的一些东西控制住更重要。我在拍《靖国神社》的时候,我说我有一个很大的难题就是对自身的挑战。超越自己简单,我那时仅仅是一个中国人的立场,但陆川在这方面面临的肯定是一群中国人的挑战。

  换位,换枪、换角度,陆川把自己控制得非常好。其实他这样一种选择意味是什么呢?恨!毫无疑问,被屠杀谁都恨,但是他告诉我们与其恨不如反省。

  鬼子的刀

  这部电影中对刀的用法,这个应该是经过充分研究的,但在电影里不能表达,或者是说最后不能用上,特别遗憾。为什么呢?就是日本的这个战争的一个特色。

  在二战当中还带着刀在战场上作为兵器应用的只有日本军队。因为刀除了作为兵器之外,它还是一种古代的兵器,有仪式感。这个也是我拍的《靖国神社》在日本争议特别大的一点,因为什么?因为日本人认为刀是他们最高的美学,是他们美的最高象征,所以所有的英灵,所有死掉的军人的灵魂,是在靖国神社的一把刀上面,刀就是他们的神体。

  在战争当中,靖国神社才成为制造刀的作坊,做出的刀叫靖国刀。靖国刀在二战的时候主要还是拿到中国大陆战场使用,是给将校用的军刀。他们一般说“我们的刀是仪式感,是作用佩戴仪式用的,而不是作为凶器”,但是我在电影《靖国神社》同时又展现了刀的多样性,这是日本人所不愿意看到的,或者说是已经忘记的,就是刀的两面性。

  他们只看到自身的一种美学,我觉得这是很根本的一点,就是一种战争美学,就是人很难得,就是在当有战争的时候,国与国交战,民族与民族交战,人与人交战互相残杀的时候,各种东西很难得有共同的喜悦,或者是共同的悲哀,就是不能够换位思考。那么靖国神社也是这么一种美学伦理,刀从自身来说是很美,但是,他们所不愿意看到的是它在战场上是怎么样应用过的。所以为什么说,在《南京!南京!》里面把这一点剪掉了,我觉得特别遗憾。因为这个是历史,是一个历史的真实,这个刀的用法是很能说明这个战争的性质的。

  关于鼓戏、舞戏

  这场鼓舞戏是整个电影里我最喜欢的一场戏。因为对于我来说是最具有意外性的一场性。陆川一直是很有纪录片的风格,肯定一直会有一种由于拍这样的题材,纪实跟虚构之间怎么样组织的问题。整体是一种真实的风格,那么当中哪些是虚构的,哪些是不可以虚构的,所以这一场的虚构我觉得是整个最能体现陆川想法的,非常棒!

  之前我想象说会不会是通常拍的那种,在纪录片里边都看到过,就是入城仪式,这个强调日本人的威严,很多人一般都会拍这场戏。但陆川给了我一个很大的意外,用了一场鼓跟那个舞蹈来表达,我觉得这个太棒了,这是对于我来说超过那些各种屠杀的。

  跟着美国你就OK吗?

  我觉得在世界上有一种怪现象,就是什么呢?就是意识形态高于历史事实,就是南京问题的认识,或是中日之间的战争问题的认识,实际上是一直受战后国际的架构,还有就是说意识形态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为什么德国关于战争历史问题能够有很好的反省。我在日本拍《靖国神社》的时候采访过一个律师,谈的一段话给我的印象就特别深刻。他说德国人对战争问题的认识,反省的态度,除了他的民族性本身的有一定的长处之外,有他本身反省的能力之外,更重要的是战后国际政治架构的影响力。就是说如果他不对那场犹太屠杀罪行进行反省的话,他在欧洲没法立足,无法生存。因为他周围的国家非常强大,英国、法国还有包括当时的美国,都很强大,他必须要在这种国际环境里生存,所以他必须得做出部分一些真正的反省才能生存。

  日本在战后是加入了日美同盟,在意识形态上面他们有了一种优越感,或者是放心,那么就是说我跟着美国,美国说我OK,我就OK了,所以在意识形态上他们是轻视中国的。

  但这一段历史中国是不会忘记的!中国重新强调这种声音的时候,国际上又开始注意、重视这种声音。传统上日本对战争历史问题态度是一直非常暧昧的,它的意识形态有一种优越感,跟着美国给OK了。但是现在一切已经发生改变了,中国开始发言了!

  当前国际架构已经发生很大的改变,传统的意识形态已经崩溃,原有的对话方式已不复存在。在这种时候出现这部电影,再来谈这个历史问题,它就有今天的时代意义。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