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精品购物指南:人艺的茶香还能飘多久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3月23日15:26  精品购物指南
精品购物指南:人艺的茶香还能飘多久

经典话剧《茶馆》

精品购物指南:人艺的茶香还能飘多久

1958年版《茶馆》剧照

精品购物指南:人艺的茶香还能飘多久

左起:老舍、焦菊隐、林兆华

  撰文/王璟

  从1958年3月29日至今,北京人艺话剧院已近52岁的剧目《茶馆》迎来了第600场演出。为此,蓝天野、郑榕、韩善续、吕中、濮存昕、梁冠华、杨立新冯远征吴刚何冰等两代《茶馆》演员齐聚人艺。还是同样的舞台,又一代演员并没有使《茶馆》的“茶香”淡去,如今,茶香绕梁,只不过,当庆祝结束、人去台空、感叹过后,人艺的这碗好茶究竟还能飘香多久,却在每个人心中画下了一个大大的问号。

  600场

  一个荣耀的传统

  “《茶馆》要演700场、800场,甚至更多!如果说首都剧场是我们的物质文化遗产,那么《茶馆》就是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北京人艺院长张和平

  这是热爱戏剧的人们最为熟悉的地方。每当钟声响起,人们的心中总会升腾起一份期待,这期待正是来自于这一方舞台。在这个舞台上,上演了太多值得记录和纪念的经典故事和场面。例如这一幕:当梁冠华在话剧《茶馆》中所饰演的王利发在破旧的茶馆中走向人生终点时,大幕落下,这部北京人艺乃至中国话剧史上的经典之作《茶馆》,也顺利结束了其首演至今的第600场演出。在一阵热烈的掌声过后,人艺舞台上的幕布被再度拉开,在老版《茶馆》中只饰演过群众角色、如今已80岁高龄的表演艺术家朱旭,被老伴儿搀扶着第一个从座位上站起来,带头起立鼓掌。

  人艺建院近60年,《茶馆》上演近52年,逾600场演出,至今盛演不衰,这样的数字对于一部话剧而言意味着什么?对于人艺又意味着什么?这说明《茶馆》已经成为人艺的传统,说明它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即使是在急功近利的商业色彩越来越浓厚的今天,《茶馆》依然保留了当年的醇香。也正因如此,首演半个多世纪以来,《茶馆》已成为北京人艺的“看家戏”,也成为中国目前演出场次最多的剧目。

  话剧《茶馆》是老舍在1956年完成的作品,1958年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首排。此剧以茶馆作为社会缩影,透过半个多世纪的世事变化,由70多个角色演出了各阶层人们的生活境况。据说,当年曹禺先生看了戏之后,兴奋地对老舍先生说:“这第一幕是古今中外剧作中罕见的第一幕。”

  演员蓝天野在庆祝会上代表老一代《茶馆》演员发言时非常激动,他表示,与《茶馆》有关的最激动的时刻除了1958年首演之外还有很多,“1957年12月2日,老舍先生给我们念剧本时,我们就特别激动。1980年,《茶馆》走出国门,在国外引起轰动,我们同样非常激动。”他还动容地说道,“我演戏演了半个多世纪,《茶馆》是我演员生涯中最割舍不掉的一部戏,我跟它一起经历了多少个时代呀。虽然30多年来,每一次演出基本都是1958年最初的版本,但经历和感触都不一样了。当秦二爷在第三幕说‘我这一辈子呀’时,这话就像是从我心里说出来似的。”

  也许可以这样说,在中国,几乎大部分话剧出身的演员都曾演过曹禺先生的《雷雨》《原野》,众多话剧院也排演过老舍先生各个版本的《骆驼祥子》和《龙须沟》,还有些话剧团曾多次演出过郭沫若先生的《屈原》《蔡文姬》等剧目,但是,唯有《茶馆》这一部,只有北京人艺一家话剧院在演,或者说,也只有北京人艺这一家能演好。

  所以说,这是一个值得记录和纪念的时刻。朱老爷子的掌声不仅是献给台上参演《茶馆》的所有演员,更是在向伟大的话剧工作者致敬,向人艺的传统致敬。

  LINK

  故事外的事——《茶馆》史记

  老舍笔下的《茶馆》跨越了半个世纪,反映了一个立体的时代变迁。从第一幕的清末戊戌变法失败后,到第二幕20年后的民国,再到第三幕又30年后的抗战胜利后,茶馆里的人随着时间老去,茶馆里发生的事虽有着各个时代鲜明的特征却又与前后丝丝相扣;情节无论是情理之中还是意料之外,故事无论是让人会心一笑还是扼腕叹息,都恰到好处地折射着一个时代的风貌。从1958年到2010年52年间,《茶馆》演了逾600场,经历了两次停演,两批演员,三个版本,在这600场背后藏着的不止是600个故事,也在不经意间记录了社会的发展和人们思想的变化。

  1956年

  无意间造就的经典

  很多经典都是在无意间诞生的。《茶馆》的前身不过是一部宣传普选的应景话剧《秦氏三兄弟》。1956年12月,初稿完成后,老舍来到北京人艺,在二楼的一间会议室里给曹禺、焦菊隐、欧阳山尊等人读了剧本。剧中第一幕第二场,写到了“北京裕泰大茶馆”。曹禺听到这里时,突然站起来说了声:“Classic。”(经典)在座的人也都认为剧中茶馆这段戏最精彩,建议以它为基础单独发展成一个戏,以小见大,反映整个社会变迁。老舍立刻表示:“这个意见好!”过了3个月,老舍把重新写好的剧本再次交到人艺,剧本定名《茶馆》。

  1963年

  特殊时期几经挫折

  1958年3月29日,由焦菊隐、夏淳导演的《茶馆》首次在首都剧场公演,反响强烈。同年7月10日,因为剧中“两个大兵娶一个媳妇”、第一幕太热闹了等情节受到质疑,《茶馆》仅演了49场就被迫停演。1963年5月,《茶馆》复排上演,当时受到来自“左”的干扰,为适应政治需要,剧中增加了一些学生闹革命的情节和标语口号式的台词;在第三幕结尾,插进了常四爷给游行学生助威送水的情节。演出结束后导演金山跑到后台,不敢说话,不敢握手,只是在桌子底下向焦菊隐竖起了大拇指以示敬意。《茶馆》在首都剧场的第二轮公演自1963年4月7日起演出了53场之后,再次停演。在随后的“文革”初期,它还被打成“黑样板”“大毒草”,直到1979年2月才以原班人马复排演出。

  1980年

  走出国门

  《茶馆》于当年应邀赴西德、法国、瑞士三国15个城市进行访问演出,被誉为是“东方戏剧的奇迹”,这也是中国话剧第一次走出国门,其后又赴日本、新加坡、加拿大及香港、台湾等地区演出。

  1988年

  《茶馆》被批成最后的晚餐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随着西方文艺思潮的涌入,人艺传统的现实主义表演方法遭受到空前挑战。1988年,北京人艺携《茶馆》《天下第一楼》《哗变》《推销员之死》等五戏赴沪演出。在随后的研讨会上,有人说《茶馆》是最后的晚餐,现实主义已经过时了。当时争论得非常尖锐,于是之、郑榕等人参加会议后都感到很诧异。回京后,于是之让英若诚给自己介绍了很多西方戏剧作品,开始努力向国外戏剧学习。

  600场

  一个尴尬的起点

  “《茶馆》是座艺术殿堂,它的建筑师是北京人艺,栋梁是老舍、焦菊隐、夏淳,演员则是殿堂里的一砖一瓦。1979年复演时,栋梁离开了我们;现在,当年的大多数砖瓦也离开了我们,正在充当砖瓦的这些人有的也快退休了,但《茶馆》的辉煌不会结束,它会像西方的《哈姆雷特》《悭吝人》,中国的《西厢记》《窦娥冤》一样,永远传承下去。 ”

  ——老版《茶馆》中饰演秦二爷的表演艺术家蓝天野

  当大家在向经典致敬时,作为第二代《茶馆》的主演,已经参演了200多场《茶馆》的北京人艺副院长濮存昕一针见血地道出了自己的心声:“更年轻的演员要准备接班了。”

  濮存昕所说的,正是辉煌过后,人艺亟待解决的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因为在舞台上,观众们还见不到更多可以寄予厚望的新人。虽然,由于体制的原因,尽管是当下,依旧有很多演员在挖空心思往人艺的“怀抱”里钻,但这其中的大多数人不过是想傍在人艺这样的大树底下“乘凉”罢了。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看明星八卦、查影讯电视节目,上手机新浪网娱乐频道 ent.sina.cn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