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特约娱评员 周黎明
"所有聪明人都知道坐下来把戏剧结构列出明细。这的确能够保证戏剧的合理性,但是在运用传统修辞制造戏剧冲突方面,并不能提供多少创造性的东西。" --罗伯特·麦基
麦基老师要来中国开课了!慢!应该称大师!电影界里都是大师。
罗伯特·麦基,您或许没听说过这个名字,他是当今世界最大名鼎鼎的编剧教练,他的学生一共获得过36个奥斯卡、164个艾美奖、19个美国编剧工会奖、 16个美国导演工会奖,其中就包括了新西兰的彼得·杰克逊(《魔戒》导演)、澳大利亚的简·坎平(《钢琴课》导演)等。这都是在听了他课之后的成绩,之前 拿的奖不算。
跟麦基大师学电影编剧,学费相当不菲。据说他这回来中国开课,四天的教程要收5000块学费。也有省钱的办法:麦基的大作早就出了中文版,据说都卖得不好,最著名的《故事--材质、结构、风格和银幕剧作的原理》早已断货了。不过,在信奉一分钱一分货的我国,同样的话用大嘴说出来一定要比在纸上印出来值钱得多。
麦基的理论基本上是反新浪潮的。法国新浪潮掀起了"作者电影",导演是作者,而麦基则认为编剧才是一部电影最重要的创作者。说了半天,麦基到底神在什么地方?有些人听了他的课表示豁然开朗,大彻大悟。想必这样的学员还不少,不然不会把一个编剧讲座捧为一门生意。但连麦基自己都承认,他并没有属于自己的全新的编剧理论,他讲述的道理从亚里斯多德到约翰·霍华德·洛森,前者是所有编剧的基础,后者的作品他甚至会当作讲义在课堂上发给学员。
据说麦基不同凡响之处在于,他并不像传统理论教学那样把编剧技巧拆解成如何写台词、如何布局情节等,而是解构整个作品的叙事结构。
巧合的是,我获悉麦基讲座的消息时,刚好在听赖声川先生在北京的系列讲座,那课又正好是编剧课。赖老师先详细回顾了他的话剧《如梦之梦》灵感来源,稍微介绍了一下古往今来的编剧理论,然后话锋一转大谈流行歌曲。从罗大佑的《是否》到柯尔·波特的老歌,再到60年代的新民谣,一首首歌曲似乎跟剧本毫无关 联。到最后,赖老师把歌词横排过来,仿佛躺倒在地,然后把戏剧结构的三角形套在上面,一看,歌曲和戏剧的架构其实是相同的。这就是创意,不是跟着传统书本 亦步亦趋,而是从各种艺术类型及生活原型中寻找契合点。我没听过麦基的讲座,但从看到的资料来判断,他的套路跟赖声川老师有点相似,都是深入理论后跳出来 的宽广视野。
我不相信一个完全不懂编剧的人听了麦基就会成为大编剧,而一个有相当基础但思路进入死胡同的人,或会从麦基的点拨中得到某些启发。但最终,一切还得为自己要讲述的故事服务。
如果那个故事根本不允许讲述,再高明的技巧也是白搭。何平导演在微博评论该讲座时说:"审查制度基本把这位大师级人物的武功废了一半,剩下的一半因文化、信仰差异损耗了25%。"我补充道,翻译的困难会废掉剩余的25%。国内电影讲座常会遭遇外行直译,把"洗印厂"翻成"实验室",把"摄影棚"翻成 "声音舞台",把"片库"翻成"图书馆"……这样一来,麦基的原话说不定会被神化,以后拍出谁都看不懂的影片,不妨说"这是麦基教我的"。
对了,麦基自己写过剧本,也都卖了出去,但没有一部被搬上银幕,所以,他是否属于"自己不会做才去教别人",我一时无法判断。
(责编: Lee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