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杨树鹏
试图拍出灰色地带
记者(以下简称记):《匹夫》的预告片让很多观众想起姜文的《让子弹飞》,又同是“中国的西部片”,有不少人问,是不是有不少借鉴的地方?
杨树鹏(以下简称杨):这个真没觉得像,首先两部片子不在一个层次上,《让子弹飞》是有多么大的几个腕儿啊,这不能比。其次故事完全不同,大家去了电影院就知道了。我拍《匹夫》其实是个命题作文,去年二月份我还在欧洲,监制打电话来说,有个项目出了点问题,外景花了不少钱,你看看怎么给进行下去。后来我在外景地看到酒馆、妓院、银行、抢劫、绑票……就跟摄影师曹郁说,这里有拍西部片一切的要素啊,我们来拍个西部片类型的战争片吧。要说风格,我应该是受赛尔乔·莱昂内《黄金三镖客》和《革命往事》的直接影响,但最重要的,依然是我希望在类似于《唐朝兄弟》这样比较粗犷野性的电影形态下再来试试,刻画人物,描摹人情。
记:《我的唐朝兄弟》有褒有贬,票房表现不太如意,《匹夫》的压力会不会很大?对它最大的担忧在哪儿?
杨:所以这次找了很会做电影营销的光线嘛。《唐朝兄弟》刚出来时,有一个老前辈导演搂着我说,兄弟,你这个表走得太快了,你不要超越观众的阅读体验,他们吃力你也吃力,然后不落好。《匹夫》也有困扰,最大的困扰是观众能不能喜爱它,因为我们的观众有某种寻找意义的惯性,他会说,片子挺好玩的,但是要说什么呢?我试图尊重观众,让大家看的时候有更大的思维想象、判断空间和参与空间,因为我觉得我们之前的阅读观影,都太便宜,太速食化了,但观众不一定理解,这可能是我最大的困扰吧。
记:影片最后,你貌似留下了一个开放式的美好结局,“正义战胜邪恶”的西部片标配?
杨:没有,那个其实是封闭式结局,他们上船应该就没戏了,上了一个日本的客轮,还能有戏吗?一声吆喝,他们就全没了。他们只是脑子一热做了这件事情而已。因为他们没有更好的办法,撕票他们又不甘心,因为死了好几个兄弟,那把他放了吧,放了更不甘心。于是乎,他们聊起这件事,怎么做都不是,天皇也不回信,那怎么办?只好就去码头了。我一直最不喜欢“非黑即白”的设置,其实那片灰色地带才是最真实耐看的,人物是,剧情也是,在成功和失败之间,也有无奈和迷茫,很多时候,我们处在这个地带,“匹夫帮”也同样如是。
新生代们的类型片之路为何一路踉跄?
除了过分依赖视觉奇观的魔幻古装武侠混搭大片,中国内地有靠谱的商业类型片吗?
2006年,宁浩(微博)的《疯狂的石头》被奉为典范,之后一系列跟风作品直接拉低了“疯狂”这个词的价值;2007年~2008年,中国电影市场孕育着爆发,虽有不少中小成本电影如《十全九美》《李米的猜想》短时间突围,但那时候年轻导演掌镜的机会并不多;2008年电影市场开始了黄金纪元,一支由前文艺片导演、前广告导演、前MV导演、前电视剧导演组成的有志青年团正在壮大;2009年《疯狂的赛车》破亿,《非常完美》更让章子怡(微博)笑逐颜开;2010年,文艺导演徐静蕾通过《杜拉拉升职记》奠定了她在商业市场的地位,高群书更带着《西风烈》勇闯西部警匪动作大片阵营;2011年,《失恋33天》挑起抗坞重担,《刀剑笑》《与时尚同居》等电影也在商业类型片的探索道路上越走越远,并且著名的《孤岛惊魂》被认为是粉丝力量之外的类型片的胜利突围。还有更多的内地导演在孜孜不倦地探索商业类型片,《硬汉》《我的唐朝兄弟》《决战刹马镇》《爱出色》《摇摆de婚约》《双城计中计》……这是一条艰难的道路,以票房论成败也许胜负能打个平手,但是以品质论输赢这些所谓的“类型片”凶多吉少。
影评人交口会诊
资本只奔向成功案例
麻绳织围脖(影评人):主要还是制作人对新导演不会完全信任,他们并不像一般观众所想的那么傻,他们想得很现实,我把这钱投给你,你的基本水平我是知道的,片子出来以后大概什么样子我可以想象出来。而很多内地导演想法太多,容易失控,所以很多制作人不敢投。宁浩有了前两部“疯狂”,小马奔腾才签了他,所以大多数时候,资本还是大多流向已经有很多口碑积攒的导演,新导演的机会没有想象中多。
审查制度带来文化切断
韩松落(评论人):其实80年代时,就已经出现过很多非常成功、放在世界电影的范围内一点都不逊色的类型片,比如周晓文的《疯狂三部曲》,都是非常好看的类型电影。1998年广电总局成立,之后出现审查制度,让这类电影反而出不来。现在能拍的大多是些语焉不详的都市电影,连徐克都要去拍红色经典,当然有很多关于电影的想法实现不了。
麻绳织围脖:由于审查很多片子就不能拍,像内地导演拍警匪片就非常少,因为警匪片审查非常麻烦。再有就是恐怖片没法弄,中国电影里是不允许有鬼的,像《画皮》《画壁》那都不是鬼,那是妖、是仙。电影如果不能有鬼,很多恐怖片就没办法拍,许多恐怖片都是建立在一个超自然的设定之上的,那怎么弄?最后只能把人吓唬完了以后再往回找,这样观众会怒,这不忽悠我吗?自然口碑也不会好,没法进行再创作。
缺乏反映当下的文本
韩松落:其实电影最丰富的时候,同时也是文学创作最丰富的时候,很多好莱坞或欧洲电影,大部分都是根据当年的畅销书或最有影响力的小说改编,从这些文本里出来。现在最大的问题是我们内地的文学创作这块,你数不出来一些很好的、印象很深的小说,因此我觉得他们没有办法给电影提供一些智力帮助。电影作者们又比较倾向于自己去组一个班底,这样出来的电影,从故事类型和比例上来说,总是少一点东西。文字创作的黄金时代,也才能够是电影的黄金时代。
新人赢得机会,会有越来越多漂亮的类型片出现
魏君子(微博)(影评人):前几年,在市场上能够去打的就是张艺谋、陈凯歌(微博)、冯小刚(微博)、姜文,除了这4个之外,其他很难拿到很好的资金,然后去拍一个非常类型的题材。但这几年可能会有一点点不一样,比如丁晟(微博)从《大兵小将》开始,再拍《硬汉》,虽然他的故事薄弱,但你会发现他拍这种动作的类型片很有一套,是比较技术型的导演;另外乌尔善也是,他的《刀见笑》明明是六七百万元拍出来的片子,却让人有投资三四千万元的感觉,这样的超高性价比也让他赢得了《画皮2》;杨树鹏《我的唐朝兄弟》学黑泽明学得也挺有味道;《双城计中计》,虽然完全是个“翻拍”之作,但导演的节奏把握得不错,仍然“抄”得不错。这些新类型凑到一起发力,自然能带来一番新格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