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新京报:《光荣的愤怒》“现实”的能量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14日11:02 新京报
不能不说,小成本电影《光荣的愤怒》的公映,是本年度国产电影带给人们的最大的惊喜。稀里糊涂走进电影院的人能体验到观影这一活动在人身上所能激发出来的最大强度的心智反应:紧张、好奇、猥琐、戏谑、悲愤、同情、冲动、怀疑、干着急、瞎操心……所有这些反应都从这段比“三一律”还要紧凑的、压缩在一天之内的剧情中迅速释放出来,堆积在一起,其巨大的能量形成一团自电影院的坐椅上升起的看不见的蘑菇云,你完全不会意识到,你是坐在云端观察一坨叫做“现实”的强悍物体,当然,最后5分钟,你或许会感到从云端摔下来的剧烈的不适和疼痛感。 近几年来,很多志在通过影像对“现实”一词有所担当的国内电影人都在尝试提供不同的路径让影院里的观众抵达他们所理解、所想像的“现实”一词的隐秘核心。沉郁的民工、冷酷的矿井、宿命的姨妈、荒唐的翡翠都曾成功地让观众意识到某个维度的现实其实一直以疼痛或者反讽的方式深埋在自己的身体里。而《光荣的愤怒》则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动态经验:它的内部具有一种在“隐喻的真实”和“真实的隐喻”之间高速滑动的调节装置,上一个瞬间,你会以为它触到了现实和虚构之间、经验性和戏剧性之间的某个极限点,下一个瞬间,你就会发现它会狡猾地滑到一个貌似“黑色幽默”的纯粹的欢愉地带。 不清楚这部影片具体的成本,但可以感觉到的是,曹保平很聪明地以“扬长避短”的策略解决了在预算极度有限的情况下影片诸构成要素的重心分配问题。小制作没法在画面的质量、色调的考究、音效的精良上面跟大银幕死磕,曹保平用身临其境的不稳定镜头、准默片似的插入字幕和嘈杂的环境音使粗砺的视听效果巧妙地获得了表述“三农”的合法性。是为“避短”。“扬长”的一面则是,拿起伏跌宕的叙事强度和令人称奇的鲜活对白把观众从不讲人事儿、不说人话的中国式大制作中解放了出来。 在叙事模式上,一方面小说的原作者和曹保平的团队吸纳了很多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民间文学隐性成份,比如恶人四兄弟(blog)(多么像评书里以龙、虎、彪、豹或东、西、南、北序列命名的坏蛋或者番贼)和受害四条男一一对应的设置,叶光荣“斗恶霸行动”中所包含的通俗革命叙事中的民间智慧、民间蒙昧和民间不幸等等。另一方面,电影还吸纳了很多新的叙述套路,比如在表现淫贼熊老四及其乡间蛊惑仔下属的时候,明显地借鉴了上世纪90年代以来韩国黑帮类型片对下层恶徒的残酷与喜剧相杂糅的刻划模式。 《光荣的愤怒》最值得赞赏的还是它鲜活而贴切的对白。除了个别演员,其他人全都操着一口地道的云南话,这是民间语言活力的最基本的保证。我看重的倒不仅仅是方言,而是其中的对白设置与中国乡间对历史和现实的认知状态的高度吻合,比如村民们将恶人四兄弟命名为“四人帮”,比如狗卵对其“二路总指挥”身份的反复确认,比如村长熊老三随时可以甩出一句“旁边睡着个林彪老子都不晓得”,其中隐含的城/乡意识状态发展不均衡、特殊历史隐喻极其顽固的日常习语化等问题,相当地耐人寻味。 新浪娱乐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