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京报:他是茱莉亚还是莉莉安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15日10:02  新京报

  昨晚我在浸会大学授课,与编剧班同学们分享了一出1977年的好莱坞电影《茱莉亚》(Julia),同时不断想起《色,戒》,想起李安

  《茱莉亚》在1977年也是提名11项奥斯卡金像奖———与今年《色,戒》的金马奖提名数量相同。最终胜出的三项之一是最佳女配角,获奖者范妮莎·雷德格里芙崭露头角于安东尼奥尼的《放大》,自上世纪60年代至今仍活跃影坛,近作有和梅丽尔·斯特里普共演的《夜幕》(blog)以及与凯拉·奈特莉演对手戏的《赎罪》。她在上述两片的角色均可被称为友情客串———有点像陈冲(blog)在《色,戒》中的易太太,戏份不多,但让人印象深刻。《茱莉亚》的女主角是简·方达,但饰演茱莉亚的是雷德格里芙,她在片中只有一场主戏,其余都是回忆中的火花,但星星之火,足以燎原,简·方达扛起了主要的表演,偏拱手将奥斯卡让给雷德格里芙。

  不知道李安看过《茱莉亚》没有?背景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法西斯主义横扫欧洲前后,简·方达饰演的莉莉安·海尔曼真有其人,她是美国著名编剧,茱莉亚是她少女时代的挚友,或应该说,是她的理想自我———丑小鸭看见了天鹅。她是美国女孩,不明白英国贵族在晚饭中途为何会先上一道甜的shebert(雪葩),见多识广的茱莉亚告诉她,辟走先前吃过的鱼腥才能尝到新鲜的肉味。她又比茱莉亚胆小,走在独木桥上自己吓自己,几乎掉到山涧里去,茱莉亚拉她一把之后对她说:不要紧,下次你一定做得到。

  平凡的莉莉安长大之后名利双收,但还是忘不了不平凡的茱莉亚。茱莉亚念完了牛津,跑到维也纳跟随弗洛伊德,动用大量财产支持反法西斯反纳粹的地下工作,有时神秘失踪,又突然给莉莉安挂上讲了一半便断线的电话,然后某日给莉莉安出了一题考验:有没有勇气把营救犹太人的五万美金取道柏林(纳粹大本营)再转运至莫斯科?来使在提出茱莉亚的请求时也重复转述她的话:做不到不要紧,不要因此责怪自己。在莉莉安诚惶诚恐考虑着应允或拒绝的蒙太奇里,画面切入当年让她“蒙羞”的独木桥。

  五万美金被藏在一顶皮革做的贵妇帽子里,在冰天雪地下,帽子被戴在莉莉安头上是最佳掩护,她却多次不胜负荷想晕想吐,然后来到了柏林的边境,站在目光严酷的纳粹军官面前回答“为何你说是来看柏林又只停留半日?”莉莉安的故作镇定让我想起汤唯,她头上的帽子让我想起《色,戒》中的钻戒。

  早前参加影评人的《色,戒》座谈会,席上各人都在比较原著和电影的差异,言下之意是李安似有曲解张爱玲笔下人物心态之嫌。我倒是在电影看了一半后便放下张爱玲而只看李安,因为电影出现了贯彻李安所有电影的脉胳:如何寻找(女性的)勇气。

  或者,在阳刚(如果不说“父权”)的社会里,阴柔的力量可以如何突围。

  如果《茱莉亚》有一个中国的抗日版,汤唯是莉莉安,章子怡会是茱莉亚吗?抑或反过来更契合二人的气质?她们人生最后一次聚首是这样的:莉莉安终于顶住帽子按指示来到一家小酒馆,看上去别来无恙的茱莉亚微笑着迎接她,其实她的一只脚早在某次行动中因被打断而截肢了。任务完成后,叙旧的时间亦所余无几,茱莉亚向莉莉安作出请求,她有一个小女儿藏在某处,希望莉莉安日后照顾。走出小酒馆后的莉莉安不久后便在一副棺木里再见被谋杀的挚友。至于故人之女,穷她一生寻遍天涯还是徒劳。

  看完《色,戒》有些人说不出心里的感觉,大抵“唏嘘”不似是对王佳芝与易先生的命运的恰当形容。我倒觉得片中的“唏嘘”并非来自张爱玲而是李安———别人看他是茱莉亚,他看自己是莉莉安。

    新浪娱乐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走进城市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