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新华网:《新闻联播》为何左右不是人?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28日09:41 新华网
作者:毛建国 21日《新闻联播》,对正在热映的贺岁大片《集结号》(集结号吧)有长达1分9秒的的报道。这次对娱乐事件的报道,令不少网友吃惊。据调查显示,有六成网友认为《集结号》的新闻不能上《新闻联播》(12月26日《信息时报》)。 据悉,网友普遍的第一反应是《集结号》是娱乐片,而《新闻联播》一直以报道国家政策和国计民生为主导。我的第一反应是,《集结号》咋就不能上《新闻联播》?把《集结号》与《新闻联播》对立起来,其实是对《新闻联播》栏目定位的误解。 如果说报纸看头版,看央视则看《新闻联播》。《新闻联播》之所以“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很大程度源于其权威、客观的报道以及每晚七点的黄金时段。从某种意义上说,《新闻联播》对于一则消息的论述,往往代表着官方表态。正因如此,许多刚踏入中国做新闻的外国记者,把看《新闻联播》当作是“必修课”。但无论如何,从本质上讲,《新闻联播》也是一档新闻节目。既然是新闻节目,它就应该遵循新闻的客观规律,讲究报道的平衡性,并贴近群众生活。 多年来,舆论对《新闻联播》乃至对所有新闻节目的指责,大多集中在平衡性和贴近性上。从平衡性上讲,《新闻联播》的视野应该更开阔,在传统的时政、经济之外,应该对文化、民生、体育等范畴有所涉及。从接近性上讲,《新闻联播》的视线应该向下,多关注民生,多采用百姓视角。 其实这些年来,《新闻联播》在平衡性和贴近性的努力一直没有停止过。从形式上看,《新闻联播》进行了缩短导语长度、减少领导人报道、更多地采用现场画面以及换主播等多种尝试。从内容上看,《新闻联播》也更多关注起了普通百姓生活,关注起了更广泛领域的新闻。就在前一段时间,《新闻联播》甚至报道了社会新闻,前几天,甚至发出了生活提示。这些变化,若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但在今天却成为现实。 《集结号》的上演算不算新闻?从新闻分类上讲,应该属于文化新闻;从民众关注度看,它又可以称为民生新闻。无论是文化,还是民生,它都一头连着中央,一头系着百姓,《新闻联播》应该关注。正如网友所说,“《集结号》是近年来国产电影里拍摄相当不错的一部”。作为国产电影,作为主旋律电影,作为百姓关注的电影,《新闻联播》关注一下有何不可?因此,《新闻联播》对《集结号》的报道,并没有违背《新闻联播》的定位,反而体现了它报道的平衡性,这样的关注让《新闻联播》更好看,无疑体现了它报道的贴近性。 一直以来,我们希望《新闻联播》变,可当《新闻联播》在形式上变时(例如换主播),我们又指责它只重形式不重内容;当它在内容上变时,我们又指责它不符合栏目定位。这样的反应不禁让人想起了叶公好龙的故事。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