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期待《赤壁》下半部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7月14日15:02 沈阳日报
新闻元点:北京消息 著名导演吴宇森率梁朝伟( 听歌)、金城武( 听歌)、张丰毅、胡军、林志玲( blog)、赵薇(听歌)一干人马耗资六亿元打造的又一部华语大片《赤壁()》,于7月10日公映,当天票房2700万元,创华语大片票房新纪录。而观片后的口水战,也紧步《无极()》(blog)、“黄金甲(blog)”之后尘,汹涌而来…… 齐世明文:笔者无法想见,在零点开映《赤壁》,能吸引多少影迷,但十分佩服,从《英雄()》《无极》以来,华语大片的发行商敢于开辟“子夜场”,让很少“夜生活”的国人(当然主要是“早晨——不爱起来——的太阳”),带一点儿期待带一点儿好奇,带一点儿寻刺激也带一点儿“叛逆”心理,拿吃的带喝的走进影院的大厅小厅。 《赤壁》亦如是。 因此,尽管观《赤壁》时笑声时起,又尽管吴(宇森)氏“赤壁”里不乏“上床的周瑜(与小乔)”、“穿黑袍的赵子龙”、“教孩子念《诗经》‘关关睢鸠,在河之洲’的关羽”,“‘略懂’接生牛而助产孕马的诸葛亮”这样“匪夷所思”的情节,笔者还是要心平气和地写出自己的观后所思,算是为吴宇森及其主创团队说几句话吧。 昨日翻书,见公元1871年至1951年这80年间,学者们关于“文化”所给出的定义竟有164种之多。两个字,一个名词,164种解释,遑论解读“三国”,翻拍“赤壁”? 应该说,一千个人心目中有一千个“曹操”、“诸葛亮”、“周瑜”,一千人拍“三国”有一千部“三国”。 笔者以为,改编拍摄名著无非有三种拍法,一为谨遵原著,“循规蹈矩”;二为颠覆与戏说,这一点香港影视人擅长,这十来年,国人也上眼看了个够,瞧得直烦!三为吃透之后,拍自己的(感悟、思路、想法甚至价值观、人生哲学)…… 照第一种拍法,也难也不难。难的是你只能趴伏在历史巨人或者说前人的阴影里,不难的是,只要有大把大把的银子,你就照“真的”去做,搜罗明星大腕去拍,拍出来也不会有多少人与你“计较”,因为你是克隆是复制是用现代手段解读一番,而不是创作。第二种拍法嘛,叫座但不可能叫好(指前卫以外的大众与主流评论),戏说嘛,不必当真,看一乐呗,专家学者都不屑于搭理你。 至于最后一种拍法,肯定要费力而不讨好,特别是四大名著。你改编了多少,又虚构了多少?观众诸君可不管名著本身又有多少符合历史真实! 从这个角度说,笔者理解吴宇森与其主创团队,还算欣赏呈现为两个小时有余的《赤壁》(上集),并满怀热情地期待着其下半部的精彩呈现。 读者诸君应该记住一点,此片名为《赤壁》,并非《三国演义()》,为何要用全篇《三国演义》来要求之,约束之? 再次,要注意“思维定式”对人们的束囿。“羽扇纶巾”诸葛亮,不过27岁,为何非得用唐国强版约束金城武?小乔不过是东坡词中一句“铺垫”,为何林志玲稍嫌羞涩,你便不认可? 笔者有心查了一下无人问津的《赤壁》主创资料,发现编剧为二,主情感与细节的是香港50岁的陈汗,其作品较为侧重对人物感情的细腻刻画。主历史框架与事件脉络的为湖南籍60岁的盛和煜(blog),这就难怪我们会见到刘备编着草鞋,张飞奋笔而书,听到20场以上的台词对白,充满现代意识,甚至直接奔搞笑、调侃一路了。 不过,笔者有自己的视角,觉得“治大国若烹小鲜”,大人物都要一天天端着,在会议室西装领带,回到家也不能趿着拖鞋?部下面前不苟言笑,搂着爱妻也“约法三章”? 美国著名编剧悉德·菲尔德与法国著名导演让·雷诺阿都说过一句“名言”:描写一个混蛋比描写一个好小伙子更有戏剧性效果。 他们传述的是一种技巧:行动的人,是推进情节发展的动力,在这方面,一个混蛋要比一个好小伙子骚动得多。不少大作家都表达过类似的写作经验。不幸的是,当编剧与导演将“好小伙子”杂糅“混蛋”的生活细节,或让清浊不分的“混蛋”说出“好小伙子”的话语时,观众们便大哗,甚至以为“太离谱”,直至“大逆不道”? 应该牢牢记住,电影永远是属于年轻人的。不用生动的、新鲜的东西吸引年轻的眼睛,你能“硬塞进去”什么?谁又会买你的账?
【赤壁吧】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