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网友:端木逍潇
致所有指责金庸先生的人们的一封公开信:
随着央视《笑傲江湖》播出后受到的众口唾骂和文联投拍的《射雕英雄传》演员表的不尽如人意,对金庸先生的指责也出现并逐渐多起来了,看了这些所谓的评论,有些话如鲠在喉,实在不吐不快:
如果是对金庸作品大加批评,甚至认为是一堆垃圾或是精神鸦片云云,倒没有什么,这种文章我如果看到也不过就是付之一笑而已,因为这实在没什么好说的,人们的审美情趣永远不会全相同,欣赏文学更是一件完全个人化的行为,文学作品优秀与否,每个人的评价都不尽相同,这并不主要取决于人的文化水平,因为在文化水平很高的人群,对同一文学作品的评价仍然会不尽相同甚至大相径庭,这主要取决于人们的审美意向和文学观点,虽然我十分欣赏金庸先生的小说,但看到王朔先生的那篇《我看金庸》后仍一笑置之,没有火冒三丈,因为这实在没有必要,我喜欢金庸,不会因为任何人讨厌金庸批评金庸而改变自己的看法,因为我就是我,我有自己的文学观和审美观,别人怎么说是别人的事,在王朔先生眼中,也许金庸的作品就是一堆垃圾,但是王朔先生眼中的经典在我眼里可能也不过是一堆垃圾,文学观点只有不同角度,没有高下。“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正是最健康的文学环境。我喜欢这种环境,“一言堂”一直是我所厌恶的,我也相信随着整个社会的进步和人们思想观点的开放的不断深入,“一言堂”将永不会再复出现。
但我看到的批评金庸先生的文章主要不是批评他的作品,却是对他本人进行臆测,讽刺,诋毁的占多数,这已经不是文学批评的范畴,已经可以算是人身攻击了,准确的说,已经违犯了法律,当然网络目前还是一块自由之土,人们可以肆无忌惮地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这也正是网络的魅力之一,但对他人的人品学品妄加臆测从而加以批评,至少我认为是不道德的行为,更不是值得提倡的行为。
有网友说金庸是在不断的抄作,以便让更多的内地电视制作公司向他买版权从而赚取更多的版权费,我想说这样的话的网友根本不了解金庸先生的经济情况,也可以说是太小看了金庸,金庸先生是中国作家里首屈一指的富翁,九二年他的个人财富已达六亿港币,九九年达到二十四亿港币(见香港财富周刊),现在他的资产估计已达接近三十亿港币,他的收入基本来自他一手创办的《明报》以及明河集团,历年来卖版权所得与他的财富比起来说是微不足道毫不过分。香港中文大学的一次校庆,金庸给学校捐了四百万港币,校长开玩笑地对他说“支票上少一个零吧?”,大家只是一笑而已,可金庸回公司后立刻签了一张三千六百万港币的支票,让秘书给学校送去;他花费将近两千万人民币在杭州飞来峰上建的别墅,居然一天没住就送给了杭州人民政府,虽然他的财产与李嘉诚他们相比仍差得极远,但也当得起“财大气粗”四字了,他卖《射雕》的版权是六十万,卖《倚天屠龙记》的版权是七十万,卖《侠客行》的版权是八十万,卖《连城诀》版权是四十万,照此类推,即便金庸先生把十五部小说的版权都卖给内地,收入也不过是几百万,远远填补不了他动辄上千万的捐款,况且以金庸作品在华人圈的接近“宗教”的影响力,不断有电视剧制作商买版权投拍金庸剧是必然的,根本无须任何炒作,为了得到一点对自己生活几乎丝毫没有影响的钱财而花费时间精力去做根本没有必要的抄作,别说智者,就是蠢人也不会去做的。
金庸先生是一个作家,但首先他是一个商人,是一个在商业社会成功的作家,是一个二十几岁就在资本主义社会摸爬滚打的人,靠白手起家创立事业的人,时代发展到现在,相信没有人会幼稚地认为“商人”是贬义词,在许多金庸迷(特指年轻的金庸迷如初中生)心目中,金庸是一个光芒四射的圣哲,是一个接近伟大的人物,这种看法就十分幼稚了,金庸先生是一个凡人,当然有缺点,所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只不过因为他是名人,是公众人物,所以无数人在想方设法让他的缺点扩大以满足他们的炒作需要,既然生活在商业社会,做事就要遵守商业社会的游戏规则,金庸先生就算不想炒作甚至厌恶炒作,也不得不被动的参与炒作,就像他一元钱卖版权,本来只是他个人的行为,小说是他写的,版权卖多少钱与其他人有什么关系?偏有记者前扑后拥地炒作这件事,最后得出“金庸是在炒作”的结论,难道不是很无聊吗?
金庸到“笑傲江湖”剧组探班,只通知了剧组人员,为什么各大报刊媒体的记者蜂拥而至?因为这是炒作的需要,剧组先放出了风,金庸到了现场也大吃一惊,没想到记者全到了,这就是游戏规则,必须遵守的规则。金庸先生频频受邀到各大学府讲学,有人看不惯,说“金庸真无耻,想通过到名学府言讲提高自己地位,无论披着多冠冕堂皇的外衣,糟粕就是糟粕”;金庸先生说了些关于“文字暴力”的个人看法,又有人看不惯,说“金庸想当文坛大哥大,不要脸,真以为自己是大师”,总之金庸不管做什么事,总有人根据他的行为推出他“心灵中丑恶的一面”,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大加评论,最后用“文人的劣根性”作结,于是一篇篇的“妙文”出现了,本来“炒作”这个词只应属于那些歌星影星,但由于日益完善的商业社会的需要,小报记者们已经不满足只炒作那些歌星影星,他们把目光开始转向作家了,所谓“树大招风”,要炒就得炒那最有影响的,于是乎金庸先生就像歌星影星一样的被娱乐记者们炒个没完没了,真是金庸的悲哀!更是中国娱乐界的悲哀!至于金庸先生内心深处到底是什么样子,除了他自己没有人知道,可是偏有那许多人自诩是金庸肚子里的蛔虫,金庸做什么事,说什么话,都有人从中推测出金庸的人品如何如何,什么“四大伪善”,什么“伪君子”,什么“目中无人”,真是壮观,我不知道这个时代是否需要道德评判家,即使需要,也未必太多了些,但也许这就是时代的特点,想想几十年前,人们的思想单调之极,成天只知道歌功颂德,崇拜圣人,但如今人们思想开放的多了,这不能不说是社会的极大进步,从这个角度讲,“道德评论家”倒是越多越好了,不知道以后大学会不会加一门专业,就叫:道德评判。
本文提交者发言纯属个人意见,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欢迎点击此处发表评论
短信发送,浪漫搞笑言语传情
手机短信传送天气预报、演出信息、彩票号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