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218.21.51.*的网友发表评论
从中华广场数码厅走出来的时候,我有点恍然了。
英雄,是我看过的大片中最精彩之一。
回来后上网看了不少评论,许多是贬,偏偏还要加上一句:为中国电影而批评,并非恶意的咒骂。
我真想说,为中国电影?若真的为中国电影你就不该指责英雄。立足点在哪里?在中国电影?在好来坞?还是根本存在于理想世界中的电影境界?
评论的矛头大多指向情节,演员的演技,尤其那几句并不赘言的对白。残剑在无名十步破竹简后呆头呆脑的一句:好快的剑。引至全场大笑,不少人拿此做文章。
我却想说,若你是导演,你会怎么处理这一幕?
在一个迅疾的悴不及防的刹那,若你见到最令你惊奇动容的事物时,你是什么反应?有些东西看起来的确可笑,放到你身上却笑不出来。
若是你亲眼看到911的双子楼塌下来,你会说什么?难道感叹一番拉丹的飞机撞得多么准确?
正常人都会在那一刻呆住,纵使浪迹多年如残剑,也不能摆脱这一剑对他的触目惊心。他的表情和对白恰是表现了这一点,若连残剑飞雪都不能为之动容,如何说服他们刺秦?如何说服他们把自家性命交于一个素不相识却自称秦人的男子身上?别忘了那一穿穴而过的罅隙一剑,只要偏离一分,就再也没有后面的故事了。
以残剑飞雪难得一见的呆,衬托出十步一杀的威力,也许正是导演的目的。
再说炒作。不少人说,英雄,不就是钱堆出来的么!别忘了,《泰坦尼克》五个镜头三个亿,人家花的还是美金。俗吗?俗!可人家俗得全世界洒了多少把眼泪?钱得花在刃上,张导虽然不是俺最欣赏的导演,但张导用这钱拍出的镜头让人感觉可是物有所值。气势,场面,造型,不说多了,单是秦宫里的那些个场面,就够震撼了。给你十个亿,你能拍出这样的镜头俺就服气。
还有说甄子丹只有武打而没有演技的。真不知这位仁兄是怎么看的。长空拔出套抢的皮套那一刻,他脸上的表情是怎样的?谁看仔细了?这个表情窃以为是长空这个角色的灵魂。敢情您是边磕瓜子边磕叨了。他不是过场,四个剑客,都有自己的故事。
还有,这部片子的音效特技和视觉效果我认为并不比好来坞任何大片逊色。不知评论时为何没有考虑这点?要在90分钟片长的影片中充分表现音效特技视觉效果和丰满的故事情节几乎是没有可能的。任何过于复杂的情节只可能削弱影片原有的灵魂和特色。英雄不是喜剧,不是悲剧,更不是陈词滥调的爱情片,没必要每个人都说上一大段台词演上一大段情节才能表现出各人惺惺相惜的情感。英雄之间,往往只要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把剑,就能表达一切。无名长空如此,残剑飞雪亦如此。
对于音效,别的我不敢班门弄斧,电影原音倒是听过不少。甚至有许多未曾有机会在国内一睹的片子。英雄的音效于其中,不能算最好,也至少上了一个层次,不但真实,而且到位,比《卧虎藏龙》强出许多。谭盾先生呕心沥血之作,深为折服。无名长空打斗之时,那滴水声,剑枪相碰之声,水刃相撞之声,老者抚琴之声,声声入耳。无名破书简时,剑破长空之声;无名破毛笔时,竹纫断裂之声;甚至残剑挡无名一剑时那飞溅至飞雪脸上的一滴水滴,每一种声音,甚至常人常为忽略的尾声,录音师都考虑到了。什么是完美?这就是完美。
秦宫的场面一戏,我认为,秦国的兵,无论是从服装,气势,还是兵器利刃,都能体现出秦国当时的精锐和霸气。相比之下,《角斗士》中的士兵显得更为臃肿,笨拙,给人一种铁甲对铁甲的感觉,难以精,更难以霸。
至于天下,天下是什么?有人说把秦王的暴政和和平偷换了概念,还用法西斯当年的所为作类比,对此我感到非常可笑。不知有没看过中国历史,所有史书上对秦始皇的评价最大的功在于什么?就在于一统天下!泱泱中国,本是一个整体,何来与西特勒欲图称霸世界扯上关系?当真荒谬之至。
“剑字一共有十九种写法”,不知真正明白这句话的有多少?无名与长空决斗时往抚琴老者的盘里丢下三枚钱币,每一枚都是不同形状,这个细节,注意到的又有多少?秦王取天下的作法出自韩非子,暴政与否暂且不提,一统天下,给人民带来的永远是历史的进步。记得高考时老师反复强调的就是:要站在历史的角度评论问题。当年靠着这一科发家的我,始终铭记教训,不敢丝毫忘怀,却不料一朝有此用武之地。让我们看看这段历史是怎样被后人所阐述的吧——
“六国诸侯只想保持自己的地位,彼此之间互相攻打,想拿别国的土地来补偿自己的损失,企图维持小规模割据的局面,给秦国以各个击破的机会。秦国当时不但在政治、经济上和军事上占了优势,更重要的是符合统一的历史趋势,所以在不到十年的时间,把六国一个一个灭掉了。自从公元前475年进入战国时期起,各诸侯国经过二百五十多年的纷争,终于结束了长期的诸侯割据的局面,建立了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秦王朝。”
“韩非是先秦法家政治思想的集大成者,坚决主张法治,《韩非子.有度》说:“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他继承和发展了商鞅治秦的法治学说,采用了申不害的术治思想和慎到的势治学说。三者结合,形成了以洁治为中心,法、术、势相结合运用的政治思想体系。”
一统天下,本就是中华之趋势。
若真的要说有缺憾,那就是章子怡的角色的确刻画不好。她演出了如月的愤,却没有演出她的悲。悲愤,本该是一体,为主人而悲,为至亲好友不能理解主人而愤。她忠心耿耿,誓死捍卫主人。然而章子怡在刻画这一点的时候过于直白和表露,反而显得有些不自然。还有与飞雪决斗那一场,脸上的表情过于愤怒以至扭曲,也许本来她想表现的是一个女子失去忠心敬爱的男人后的怒,却忘记了飞雪也是她的主人,至少是她主人最珍视的女人,就算她有多么嫉妒,多么不忿,以她的身份,所能表现出来的不能也不会仅仅是怒。
不明白总是有人拿情节来说事,甚至把分成三个部分叙述的叙事方法都作一番分析。为什么没有注意电影所要表现出来的最重要的元素和导演所希望达到的效果?难道情节才是吸引观众进场的唯一原因?看电影,图的是什么?清楚明白还是感官效果?说白了,每个人走进影院的目的都不同,但是如果总是拿这种标准来衡量英雄,我认为,你根本没有看懂英雄,你希望看的,只不过是透过英雄所看到的历史事实,然而,这毕竟是两个范畴的事物,如果非要牵强,那只能说你根本不在欣赏电影,而在穷根究底带着偏见进场去了。
本文提交者发言纯属个人意见,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欢迎点击此处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