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zxb1971发表评论
谁是英雄?
浪漫-超戏剧的色彩表现手法
但凡画家,摄影师,对色彩及其搭配,均有着一份神经质式的敏感与执着。以色彩表现其对世界和生活的认识,他们也有着强烈的,独特的价值主张和个性手法。据说,这就是艺术家与我们常人的区别之一。
摄影师出身的张艺谋,似乎从来不吝惜以浓墨重彩来表现其个人对中国古老文化及对中国现代电影的笃悟:诸如《黄土地》和红与黄,《红高梁》的红与绿,《红灯笼》的红与黑等等。对于这样的表现手法,本人虽然不甚喜欢,有时甚至觉得有些另类单纯,但这些片子,无疑组成了唯独张艺谋才有的超戏剧色彩浪漫主义的电影风格。
在《英雄》一片中,张艺谋再次沿承其一贯的色彩张狂的摄影风格,大耍色彩浪漫手法,对色彩的超戏剧夸张表现,较之于其以往的电影,实事求是的说,有了一定的技术提升。但是,从另一个角度而言,缺乏情节和演技支撑的《英雄》,让人解读起来,更象一首诗,一首艺术家的朦胧诗。
如果说,《英雄》是张艺谋的硕士毕业论文-《论中国后现代电影的色彩表现》,我会给他打满分的。但问题是:这样一部仅凭色彩企图取悦观众,笑傲市场的电影,观众在欣赏了张艺谋的色彩之后,会打几分呢?
张力-时空延展的动静处理
剑走锋芒,踏水而行。以慢反差快,以静衬托动。以艺术张力来表现作者思想,感染观众,是许多导演常用的手法。差别只在于谁对张力理解更深,表现更好。
纵观《英雄》,能令人强烈地感觉到张艺谋的思想:试图在《英雄》中,以一种更加夸张的时空延展的动静反差手法,来表现每一幅电影画面的艺术张力。这样的画面表现手法,让人马上联想起日本卡通片《圣斗士》和好莱坞电影《黑客帝国》。
可以想象,《英难》无疑是张艺谋对电影画面神经质式的唯美追求的一个巨大舞台。但对于整部片子的情节布局来看,张艺谋却忽视了(有意?无意?)全片情节张力的铺陈设计。张似乎仅希望以四个背景稍有差异,情节大致雷同的故事的平行布局,来演绎一段虚构的历史,来表现张艺谋本人对中国传统道德价值底线的反思-宽容与和平。这原本是一个很好的主题,运用一段中国人所皆知的历史为载体,以一个艺术家的眼光,反思中国传统道德价值观,想必会有很大的表现空间。但张艺谋的创作热情似乎不在这里,而仅仅是停留在对色彩和画面等艺术手法的华丽表现上,忽视了对整部片子人物性格和内心思想的沉淀。原本四名大腕,在片中,不得不褪化为四个简单的符号。原本一段可以很精彩的过去,却只剩下一张历史剪影。这是多么大的资源浪费。试想:一个懂得欣赏张艺谋电影色彩和画面的观众,对一部商业大片的期待,会仅限于色彩和画面吗?
张艺谋在此前曾反复强调:这是一部商业片。但对商业片的定义,不会仅限于色彩和画面,也不会以成功的商业运作为唯一标志。在大批好莱坞盗版片的启蒙下,中国观众的欣赏口味正在迅速提升:除了色彩和音乐,他们还需要进入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和导演一同受各种利益冲突和价值矛盾的历练。
仅此一点,张艺谋的《英雄》就已经输给了李安的《卧虎藏龙》:只要想一想,片中李慕白等人的对白,对中国道家思想的阐述有多精彩!不过话又说回来,两位大导演原本风格就是不同的:张艺谋是用色彩说话的,而李安则是用思想交流的。
从小接受中国大陆传统文化主流浸润的张艺谋,原本可以在片中从容的表现华夏文明的浩浩荡荡,但在《英雄》中,却由于选择香港人无厘头式的对白而无可争议地输给了来自台湾的李安。实在让人感到扼腕。
《英雄》-中国电影的英雄
影评人总爱把对象说得一无是处,以显示其本人的高明。这一点,与体育评论人有相似之处。总体而言,无论是色彩和画面表现,画面张力,还是人物性格刻划,世界观和价值观的陈白,《英雄》和《燃情岁月》,《黑客帝国》,《卧虎藏龙》等好莱坞片相比,还有一段距离。
但就中国电影而言,《英雄》这回着实成功地英雄了一把:
其一在其公关议程设计的创新运用。想一想前段时间铺天盖地的商业炒作吧。这不仅是张艺谋的成功,而且是中国电影的成功。
其二在于老谋子本人电影思想的再次突破。不过,这个成功与其说是中国电影的,还不如现实一点,说是张艺谋的吧!
就凭上述两点,《英雄》此次的成功,足以令老谋子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笑傲中国影坛。而絮絮叨叨一大篇的本人,此次也会拒绝盗版,自掏腰包亲自到影院去看一看!
本文提交者发言纯属个人意见,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欢迎点击此处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