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04-29 09:21:42新浪网友就内地版《射雕》今晚北京首播媒体争相报道发表评论 IP:212.251.3.*
昨天和朋友聊天,聊到83射雕,他说如果没有83射雕,可能金庸在大陆不会这么普及,这么火。细细想来,也有道理。
83版射雕在我们这里风行的时候,好象是85年,我上三年级。开始是每天放2集,后来每天放4集,大人小孩便象过年一样的满足,一家人嗡在12寸的黑白屏前,连厕所都舍不得去上。那时候的小孩们,最时髦的事情便是模仿里面的人物,到了夏天,几乎每个男孩都会想方设法的搞一把折扇,呼啦一下的打开,再呼啦一下的收起,谁要是能一下完全的打开并收起,便能得到一些人的尊敬。还经常可以看到半大的男生,做半套广播体操,嘿一下推出一掌,大喝一声,“降龙十八掌!”,同时嘴里要“匹”的一下以壮声势。还有人喜欢在女生的肩膀上拍一下,然后往后跃一步,左手握住右手,怪叫“软猬甲!”这时候要看对象,通常的回应是“我告老师去”。我有个哥们不知从哪里搞了一把笛子,拽的了不得,都要求着他才能拿过来挥几下,而且这个小子居然还能把那根棍子吹出声音,于是成为一时的风云人物。
小时侯我每逢周末都会到外婆家,二舅是个武侠迷,所以我很早就从他那里看完了射雕,8开的两大本厚书,字极小,还顺便看了今古传奇上连载的数片金庸,依稀记得是笑傲的灭门和倚天的金毛狮王大闹王盘山。由于我看过书,所以成为班上的内容预报,可是那版的改动实在太多,我的预报经常失灵,有人质问我说错了,我只好回答书上就是这么写的,往往没人买帐,他们都说书上错了,我也就无可奈何。这并不妨碍我牛人的地位,毕竟他们当时还不知道还有一灯,还有裘千仞,他们也不知道后来洪七公好了,欧阳锋疯了。
当每个人的文具盒里都贴满黄日华和翁美玲的剧照,到书屋里头租射雕的时候,我和那个拿笛子的哥们省吃俭用,合买了一本天龙八部。书店里的阿姨背不住苦苦哀求,把一套书拆开了卖给我们。当时我们的计划是一个月不吃冰棍、小人糖,并且拍洋片、逗铜(这2种游戏我很在行)赚钱把这套书买全。那本书的单价是三块,一套十五。可惜那本天龙很快便寿终正寝,我可怜的哥们甚至都没瞅上一眼。那天晚上钻进被窝,打手电看书,才看到南海鳄神出场,被父亲发觉,盛怒之下,天龙八部第一册遭到了九阴真经的下场。我被暴打一顿,那场痛哭,伤心之至,不仅是屁股疼,实在无颜面对朋友。后来终于凑钱买了一套天龙,保管权便归了他,我只有在放学回家的路上捧着看,于是20分钟的路,往往要走上一个多钟头。所以小学一毕业,拿了奖金便买了一套天龙八部,一个人看个饱。
上初中以后,我对武侠越发痴迷,经常上课也偷偷在看,什么金庸,梁羽生,柳残阳,陈青云,一律租了过来囫囵吞。这段时间对武侠小说逐渐有了自己的概念,看多了便只看金梁的了,后来发现梁羽生的东西人物情节重复的忒多,而且经常有“详见拙著《XXXX》”,象推销员一样,看的人来火。于是也弃之。有段时间少儿游乐场的录象厅播放潘迎紫版的《神雕侠侣》,没办法,勒紧了裤腰带去看,每天四集,看到20集左右,实在看不下去了,那版神雕几乎连一个外景都没有,一帮人都在那么假的花草山水中忙碌,和我从书中得来的印象相距太远。
高二分班的时候,我选了文科,学习比理科轻松很多,也就有更多的时间看武侠。当时班上有不少人尝试写武侠小说,还在校刊上连载,那时侯古龙风行,一水的短句妙语。我偏仿金庸,在写了几段自己很看不下去的以后,终于弃笔。班上的语文教师是个大学刚毕业的,标准的金迷,有时上课也能和学生发生金古之争,经常还面红耳赤,眼镜往下滑,口水往外喷。同学们也以激怒他为乐。这个家伙发现形势不对,想了个阴着,有几堂自习课大讲老庄,讲的入港,便来一句“看见没,逍遥游拳是这里出来的,金庸学问多大”。这个老师对我后来看金庸的影响很大,据说他到现在也没结婚,估计很难找到志同道合的了。
从小学到高中毕业的寒暑假,我的乐趣便是一遍遍的翻金庸,有人说我不是金迷,本来我想,我都通看了十来遍了难道还不算?后来想想,自己也的确有靠十年没摸武侠小说,确实不能算100%金迷。但是谈到对金庸对武侠的理解,我还是颇有点自信的。这次新射雕出来,我在网上一气看完,极少用快进,等电视播出的时候,陆续又看了不少,老实说现在能让我看完的连续剧是几乎没有,我实在想象不出这样的片子看了能让人吐出来,他遭受的舆论实在大失偏颇,就冲这个,我也要为他鼓与呼。我这么鼓呼,无意于说新射完美,实际上硬伤和有商榷的地方的确不少,不过就目前播出过的所有武侠连续剧中,他是最好的,也是最接近金庸风格的,无论外景,还是内涵。
俱往矣,数精品金庸,新版射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