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05-14 11:41:22新浪网友就《走向共和》4月亮相央视要破例连续三遍播放发表评论IP:61.152.210.*
《走向共和》第一好得便是节奏快,所以才精彩。近代三四十年——“从未有过之大变革”,用短短五十九集表现出来,故事自然是极丰富多样,逼得编剧从素材中大浪淘金,精挑细选,而免去过去国产剧中的情节拖沓,节奏缓慢的毛病,特别是清宫戏中老是表现“
封建丑陋”的顽疾。
第二,没有男女感情戏,老老实实说,国产片的感情戏是编得最没水平的,不要说和日本的偶像剧比,香港三流电视片的感情戏都比国产大片来得真实化、生活化、精彩度高,戏剧性强。这次《走向共和》只有一个女主角,还是老太太。自然没长段的感情戏,以男演员之间政治斗争为主,基本不展示所谓的“家庭生活”(皇帝的家庭除外),以我之长盖我之短,是编剧的高明。(可是您也注意:袁世凯的顺子,光绪的珍妃,老李的红儿,这些戏好象还没有起到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也属于累赘。)
第三,细节表现得好,不过有点曲高和寡。因为要欣赏到这一点,观众是需要点历史学知识和历史背景的。(至少每出场个人,您一听到他的“表字”就得知道是谁,不知合肥、宫保、陆浩东为何人的,您啊!还是赶紧去射雕吧。)例如:张之洞的秘书辜鸿名,后来担任了北大教授,性格张狂,为文坛一怪,读过文学史的同志都知道他吧,本剧贴切地推演了他的前期政治生活,使我们这帮以不能见此怪才为憾的书生们为之一快。只可惜,太多的人是不认识他的。还有:“本朝摄政王兴,摄政王亡“这样的好台词恐怕明白的人也不多。
还有,李鸿章私办华美银行和美国人商谈,李的仆人献茶时跪了美国人,那美国人偏不要,就赏了个洋币,于是那仆人向其他人吹嘘,使得翁同和得知此事。这个细节的编撰可入载编剧教材了。一件小事情,既推动情节发展(即翁同和得知李鸿章私办华美银行),又表现了1.美国人待人之平等,2.李鸿章的骨子里还是旧的,3。中国普通人民的落后三点。
第四,不光是主演演得好,配角也叫绝了。过去我们认为阵容强大只是说主角的。这次配角的阵容特别强大,我觉得演得特别好的有徐世昌,北洋军师简直演活了(下次拍三国,他能演诸葛亮了),
还有康有为(虽然按剧本矮化了人物,但文霸王之气尤在)、
摄政王(虽然历史上他是比较懦弱的,但为了激化矛盾,只能这样子演,但是本片没有描写他作为守旧派被汪精卫刺杀的戏,我以为大憾。也许是不敢写吧。)
荣禄,演出也能突破旧的脸谱,是我的一大惊喜,但最后几场和太后的戏好象太大大咧咧了。
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