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称,情人节这天是365天中最浪漫的时刻。于是,人们便挖空心思做出许多浪漫的举动来。细想起来,这些浪漫的举动无非是送玫瑰、送巧克力,如此等等。我们的生活被程式化了,就象1+1一定要等于2一样,而“哥德巴赫猜想”则绝对不是我们这些俗人操心的事。
并不是要对这些程式化的表达说三道四。毕竟,情人节这天的鲜花销量是有目共睹
的。也就是说,这种符号化的植物为花农挣得了衣食。那些封面艳丽的时尚杂志也赚得盆满钵满,编辑们将鲜花和巧克力左移右腾一番,便可照出许多不尽相同的照片来,刊在杂志上,杂志的销路也就广阔了,效益是明显的。记得有句时髦的语言,叫做“消费带动经济”。也许这就是“概念经济”,比“假日经济”更方便,而且还更具有可塑性。最典型的“概念经济”就要数“彩信”了,先不管它看得清楚不清楚,先将概念说出来,弄个二、三十万像素,这就可以拍照了。其实,就是这么个像素,放在计算机上看也是毛毛糙糙的。但只要加上这么个概念,其价格就要比其它功能差不多的手机翻上一番。
话说远了,还是回到情人节吧。我在这天实在是找不到更好的创意了,于是便决定在家看DVD,看别人的爱情。
尽管《卡萨布兰卡》这部旷世杰作曾多次被多家美国媒体评为最佳爱情片,但我还是决定此次不看了。就象《罗马假日》、《魂断蓝桥》、《飘》等经典影片一样,我们只能叹为观止:“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闻”。而我对《爱情故事》、《西雅图夜未眠》、《电子情书》、《英国病人》、《泰坦尼克号》《BJ单身日记》等著名爱情片里面的诸多台词也都快背诵出来了,更遑论情节。至于《我的野蛮女友》、《爱有天意》、《触不到的爱情》、《双鱼座》、《不忠》、《八月照像馆》、《中毒》、《漂流欲室》等韩国爱情影片,我前不久为了给一家报纸写文章,又都仔细地看了一遍。
最后,我才在一大堆DVD中找到了几部以前朋友送的,还没来得及看的法国和加拿大爱情片,这便忙不叠地倒茶沏水,正襟危坐,开始看别人的爱情。《六日》是一部类似于《廊桥遗梦》的影片,但故事在第七日便嘎然而止,给我们留下的是想象和思索,比好莱坞的表现要显得浑然天成。《护士》从本质上是说教,因对弗洛伊德式的心理描写很有特点,使故事有了可看性。《私人课程》宛如一部和平时期的《玛莱娜》,描写的是一名“少不更事”的男孩与老师的情感纠葛,并使男孩从中得到了成长,明白了爱情的真正含义是起始于“爱”而持久于“情”。这里所说的“情”,不仅是一种关怀。《天堂酒店》则向我们描述了一名女子是如何在短暂的时间内,从陌生和愤怒转化为爱慕的。《X的价值》展示的是宽容,一名有同性恋倾向的女孩在男友与女同学的关怀下端正了性取向。《荷兰先生》述说了一个女牙医在新婚前爱上了油画中的男主角的故事。有时现实与过去的确容易混淆,我们总是经历着早已被人经历过的生活。《毕业生》以电影的方式将现代文明人与原始部落的人加以比较,表达了“爱的表现形式在变,但爱情本身并没有变”的观点。我最喜欢的是《咖啡缘情》,说的是一位女经理因失窃而一无所有,在咖啡厅里邂逅一绅士,接着便发生了一段令人意外的故事。有点像《漂亮女人》,又完全不是那么回事。爱的价值因时因地因人而异,有时仅存在于某时某地的某两个人之间。
有多少人,就有多少种爱情故事,就是当事人对本身故事的感受与描述也是不尽相同的。因此就有了这么多有关爱情故事的电影,让人们从中发现自己,体会爱情。其中有这么几部影片,陪我度过了2004年的情人节。这些影片给人的印象总体是小成本制作,更多的是表现平凡人们情感的体验,而不是将爱情置于动荡年代与重大事件之中,也就具有了更纯粹的意义。
我在情人节这天看了整整一天别人的爱情。当我撩开窗帘时已经是深夜,街上依然是灯火通明,但阒无一人。此时此刻,我知道在我居住的这个城市里,发生了或正在发生着许多动人心弦的爱情故事。我衷心地祝福这些爱情。(大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