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第一次看到这样的词组“惊险样式的主旋律电影”,让人耳目一新。参加完《邓小平·1928》首映式回来,我不知道让我感触最深的是什么?心灵体验着激动、冲动、感情、慎独。记得在给学生上课时经常说,在欣赏艺术作品时,要用心感受、体味。此时的我,就如同忘情地陶醉于优美的旋律之中,待到曲终还痴痴迷迷地呆坐,无法用理性的语言来阐明“好在那里”。于是,眼前重又出现镜头回放、定格。
镜头一 罗亦农刚刚与邓小平分手就被租界巡捕逮捕,悲痛的情绪烘托到极致。当在囚车上的罗亦农和小平眼神交汇的那一刻,无疑将这惊险做了最大程度的渲染。
镜头二咖啡店里,张锡援发现便衣,她跑出咖啡店,在茫茫人海中寻找小平,随着张锡瑗的扮演者对慌乱情绪淋漓尽致的表现,观众的心也随着她紧张的呼吸声而起伏。最后急中生智使邓小平脱险。
镜头三码头上,叛徒唐潜认出邓小平;就在唐潜大声疾呼之际,薛浦生抢先开枪击中唐潜,同时薛浦生被乱枪击中。邓小平紧盯着在枪声中倒下去的薛浦生。一边是慌乱逃避的人群,一边是强忍心中悲痛,迈着坚定的步伐离开的邓小平。
每一次惊险场景都把影片的情节一步步推向高潮。李歇浦导演对这些惊险场景的巧妙安排以及演员们生动的表演,塑造了一个真实生动的历史时空。有力地传递出当时的沉重情绪,触目惊心,极富表现力、无论整个作品的历史构架,还是贯穿始终的内线情绪,抑或局部视听语言的运用,都努力使之渗透惊险性。
《邓小平1928》的又一看点是简单洗练。作为今人写历史,以简洁的叙述风格,传达出历史的真实神韵,同时更利于用情感作为事件乃至情节发展变化的内在动力。比如,周恩来得知罗亦农的被捕,导演没有用任何语言,而是周恩来愤然而起摔到桌子上的茶杯特写,用寓意明确的镜头语言来概括处理了叙事过程中难以言传的内在感受。同时激发了欣赏者的情感体验,从而使心灵的“内驱力”得到升华。
一部电影作品的角度,实际上也就是电影导演的“眼力劲儿”。这眼力劲儿是由思想见解的高低和艺术造诣深浅相辅相成互为表里形成的,同时也离不开导演的生活见闻,美学追求等诸多因素的作用。李歇浦导演用真实生动的镜头,给我们再现了一代伟人早年革命活动的珍贵瞬间,而这瞬间制造了辉煌,成为永恒。也就是这瞬间的辉煌让我激动,让我感悟。
这是一部非常值得者的片子,也是一部好看的片子。(作者:北京理工大学高等职业技术学院 张小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