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著名导演郑克洪指导的新时代主旋律影片《沉默的远山》(原名《周国知》)即将上映,回首九十年代叙事样式悲情化的主旋律影片,都有意无意追求让观众落泪的效果,用悲情化的氛围展示时代英雄的无私奉献精神,这也是陈星国指导的《孔繁森》、王骥邢指导的《焦裕禄》和宋江东指导的《蒋筑英》等众多劳模好干部影视作品共同的美学追求。而《沉默的远山》却以一种全新的角度和视觉模式重新构筑了道德秩序与大众情绪的组合,相信此片的上映一定会让广大观众眼前一亮:主旋律影片也可以这样拍摄。
《焦裕禄》、《蒋筑英》、《孔繁森》,代表了九十年代政治道德秩序和大众情绪组合的典型,就是努力营造煽情的效果,在强烈的“煽情”叙事中,原先高高在上的政治道德“英雄”被降到一个平凡人生的感人故事之中,“英雄”被改造为平凡大众日常情绪直接接触的“影像”,引起强烈的共鸣。换句话说,在“煽情”与“被煽情”的观影活动中,电影的消费诱惑将大众引入“主旋律”电影的情绪化制造、铺陈过程,使大众的视觉、心理不自觉地溶入催人泪下的电影故事,以此实现对于政治意识形态的日常体验。可以说,反映在电影叙事中的“政治道德”秩序的淡化处理,以及对于大众的“煽情”,是90年代“主旋律”电影文化形态的显著特征,它往往在编织一个完整故事的同时,把自身的主题叙事能力尽可能地调整到大众情绪状态,以忍辱负重、委屈求全及人伦亲情的铺陈来激化大众的日常生活经验,以“政治道德”实践的日常境遇来调动大众“同情”。这从焦裕禄面对“贫困”之无能为力,蒋筑英面对家庭、爱情、事业之人伦矛盾,乃至毛泽东面对生老病死自然定则之无奈,都可见一斑。
《沉默的远山》沿袭了这种叙事方式,但却改换了煽情的招数,不再将政府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公仆那一系列好人好事罗列开来,而是通过真实的镜头画面恰似娓娓道来的平和语言塑造了一个光辉而典型的形象。那一抹远山、那一丝灵动、甚至一眨眼传递的情思、一转身投射的背影、一行行烙刻的脚印,都那么真实生动自然,看似无意的渲染,却独具匠心,用最最淳朴的生活真实画面演绎出了周国知平凡却又伟大的一生,仿佛一部没有矫揉造作的记录片,令大众的审美感受被一点一滴的剥开,直到影片结束才勃发出来。导演慧眼独具,大胆启用新人,将表演的真实性与艺术的审美性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升华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沉默的远山》重新构筑了政治道德秩序与大众情绪的组合,将电影的煽情融入到平和真实的画面当中,可谓翻开了新时期主旋律电影的崭新的篇章。郭琪/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