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自由评论 >正文

《紫玉金砂》观后感:一壶风云写春秋

http://ent.sina.com.cn 2005年11月25日12:06 新浪娱乐

  《紫玉金砂》把一个传统的“寻宝”“夺宝”母题故事,安放在一对神秘传奇的“千古一壶”——“阴阳太极壶”里,驱遣各路的人、“神”和鬼魅展开“夺宝”与“护宝”的角逐,演绎爱恨交织的凄婉的人生故事,搅起了一壶的风云,写下了中华紫砂文化的风韵,谱唱了中国近现代史上这一页撼人心魄的春秋,让我们看到了一部好看的电视剧,一部很有一些思想震撼力和艺术感染力的电视剧。 《紫玉金砂》为什么好看?

  我认为,使它好看的第一个艺术元素就是,它讲好了一个包蕴民族文化、富集审美价值的故事。在我们民族的文化艺术历史上,有一个重要的故事母题是“寻宝”、“夺宝”与“护宝”。这一类的故事,通常都引人入胜。如果这个“宝物”,深藏在民间,那“夺宝”和“护宝”的故事通常还连带着一家人、一个家族的世代命运的变化,故事就一定会由“家族史”折射出来“社会史”。这些艺术元素,《紫玉金砂》都具备了。叫人惊喜不已的是,《紫玉金砂》艺术构思精巧还在于,创组者把这个“宝物”定在了江苏宜兴紫砂泥壶的稀世珍宝——一对人称“千古一壶”的“阴阳太极壶”上。由此,闻名于世的宜兴紫砂陶文化第一次现身在我们的电视剧艺术文化中了。于是,先任两淮盐运御史后为金陵古玩行“紫玉轩”主人的潘天赐,他的儿子潘四爷,他的前后两位儿媳柳叶和金嫣然,孙女灵玉,以及围绕在他们身边的一些人,像身上藏着半把缺盖“阴阳太极壶”的奇人“康半仙”,还有制壶高人朱德海和他的遗孤朱砂,徐石川和他的女儿月莲,都为保护“阴阳太极壶”而历经患难,直到有人先后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特别是,当着南京城里的日本商人井上太郎不择手段地想要掠夺“阴阳太极壶”用作日本天皇生日的贺礼时,落到敌人手上的潘四爷,最后也宁愿玉碎,不为瓦全,给自己的人生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故事里有了这样的寻找和争夺,这“阴阳太极壶”里的一壶风云,也就写出了中华儿女满腔的爱国情怀!一方面,故事尽情地展示了中华紫砂文化的风韵,让我们看到了,那一方神奇泥土,在一方艺术大师双双神奇妙手之下,变换出大千世界,万物景观,至为美善,无限神韵;另一方面,又在中华紫砂壶文化的风韵之上,伴随着清朝末年到五四时期再到20世纪30年代的时代风云变幻,倾注了世代传承的民族爱国大义,中华民族精神的精髓,有文化在,就有民族和国家在。紫砂壶文化,爱国文化,就这样融合在一起,使得《紫玉金砂》的故事趋于完美,具有了一种真善美的审美价值。 这是令人欣慰的。从有点视剧起,47年多了,我们这个民族,观赏电视剧作品,已经表现出来一种独特的民族的文化特征,就是特别看中它的叙事的完美。固然,电视剧艺术是人的艺术,人们都会特别注意里边的人物的性格和命运,不过,要是故事讲述得不完美,里边的人物的性格和命运也都无法充分展示出来。所以,《紫玉金砂》这样保持叙事的完美显得特别重要,能够讲述一个能够引人入胜的故事显得特别重要。这几乎成了我们电视剧的民族特征的一个重要表现了。 让《紫玉金砂》好看的第二个元素是,这部电视剧塑造了中华紫砂壶文化孕育的一代为国“护宝”的民族俊杰,雅士名流。金陵自古虎踞龙盘自是“物华天宝”,中华大地从来地灵荟萃人杰。一代“壶痴”潘天赐历经官场磨难卸甲归来经营古玩行“紫玉轩”,一身铸就的就是对于中华民族紫砂文化的虔诚痴迷和精诚的酷爱。潘四爷子继父志,传承父业,周旋再各色人等之间,巧为经营,直到最后以鲜血和生命“护宝”,他血液里流淌的同样也是中华儿女对于民族文化、国家尊严的坚贞的爱。这样的民族精神,在下一代的灵玉和朱砂还有月莲身上张扬、光大,也都感人至深。剧中,两个出身青楼的女子柳叶和金嫣然,参与“寻宝”、“护宝”,虽是先后委身佛门,也都让自己的生命闪烁了光亮。

  让《紫玉金砂》好看的第三个元素是,这部电视剧按照国人的审美习惯把故事和人物讲述得很有一些中国作风和气派。这里我不仅有基于传统道德标准对于真善美假恶丑的认知,还有从紫砂辐射出来的融自然风光和人世风情于一体的迷人的地域文化,足以让人倾倒;更有精巧的民族传奇故事的叙事艺术所包容的严整缜密的结构和张弛有度的节奏,古典式的东方造型审美和现代电视造型艺术手段的和谐兼容。使得《紫玉金砂》的画面也很让人赏心悦目。从整个叙事说,《紫玉金砂》里的“寻宝”、“护宝”、“夺宝”之争,固然不是尘世上的柴米油盐,不是寻常百姓的喜怒哀乐,但它所采用的依旧是世俗叙事的概念,有传统的通俗演义的种种长处,讲得它“俗到深处自儒雅”,讲故事的娓娓道来,看电视剧的也就津津有味了。这样的经验,值得我们业界珍视。 曾庆瑞/文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753篇。


评论影行天下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