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自由评论 >正文

李云迪维也纳独奏听后

http://ent.sina.com.cn 2006年01月23日14:45 新浪娱乐

  李云迪发片的关键词是"等待": 等待DG上公布录音的消息; 等待漫长的专辑制作; 等待封面公布; 等待正式发行; 等待可以买得到... 幸运的是李云迪总能雄辩地告诉我们, 等待是值得的. 这兴许就是那种让听众"渴望得到愉悦"的CD.

  这次的维也纳独奏, 录音地点选在金色大厅. 从访谈中看得出他本人对此非常满意, 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可惜他的访谈总是蜻蜓点水, 和他琴声的深度完全不成正比, 尽是些音
乐辞典上的句子, 生怕吓着我们. 我就不重复过来了. 整张CD选曲的时间跨度相当广, 李云迪迫不及待向我们展示他的曲目范围, 但这选曲 - 至少在我看来 - 有点"刻意"要这么做的意思在里面, 不过如此也没什么不好.

  斯卡拉蒂

  上个世纪的伟大钢琴家霍沃维茨对斯卡拉蒂的发掘是里程碑式的. 跟兰多夫斯卡的古典气息截然不同, 霍沃维茨的斯卡拉蒂非常现代. 两者对作曲家的诠释可谓各有千秋. 感觉李云迪的演奏在这里更倾向于霍沃维茨的风格. 不过两者相比, 李云迪要更加精细些; 霍沃维茨则显得有些古拙(大巧若拙). 总的来说两个演绎还是很相似的: 霍沃维茨再古拙, 也不会拿不下斯卡拉蒂; 而李云迪再精细, 也只是细节层面的敏感, 趣味上变化不多. 不过这两首短短的斯卡拉蒂让我对李云迪弹的巴赫也很期待: 他的声部非常清晰可爱, 虽然评论高手我们不能用这么表象的标准来衡量 - 但这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另外他的发挥比霍沃维茨自由, Rubato要多一些, 这倒有点出乎意料... 也许未来他会带给我们又一个巴赫.

  莫扎特

  若说莫扎特的钢琴奏鸣曲(这是我非常喜爱的一个系列 - 尽管我不怎么喜欢作曲家), 首先出现的钢琴家名字显然不可能是霍沃维茨 - 但已经说倒霍沃维茨, 还有什么别的名字比他的更激动人心呢? K330这首, 霍沃维茨晚年在DG留下两个录音把她的可能性揭示得淋漓尽致, 演奏灵气漫溢, 简直人琴合一; 李云迪这一版可以说是已经得了霍老七分火候! 我觉得李云迪非常擅长提取过去大师演奏中的精粹融为己用(上一张的肖邦谐谑曲就有米开兰杰利的神韵), 然后放到自己的框架里面. 这让人听起来不是那么尽兴, 却也无可厚非. 如果你没有听过霍沃维茨的版本, 先听这个, 可能你会觉得这个甚至要好一些. 两者之间确实没有什么鸿沟. 遗憾的是我竟然先听了霍沃维茨, 所以我听到一些缺点: 第一乐章李云迪选择了一个比较快的速度, 有点仓促, 不够自然; 第二乐章开始的

波音的处理也略欠火候; 第三乐章我不是很勇于评论: 关于左手伴奏十六分音符的力量问题. 霍沃维茨用他招牌式的"砸键盘"法来弹; 李云迪则再次克制; 但效果不如前者. 莫扎特的一个难点在于, 他的东西一克制就显得驽钝 - 一放开就显得轻浮; 可以说就是"一放就乱, 一抓就死". 李云迪就是抓得死了. 不单是十六分音符的段落, 开始的八分音符也是如此. 颇让人叹息(郎朗的也是如此 - 若说李云迪的克制是天性使然, 郎朗的克制则就显得故意了); 霍沃维茨在这里看似笨拙的左手却融合了大宗师的智慧和对莫扎特神韵恰如其分的把握. 整体音色上来看, 李的新录音也不如霍沃维茨的老录音. 我记得以前看乐评说霍沃维茨晚年音色不够劲道, 和盛年不同. 作者因此痛斥当时不够成熟的数字录音技术; 可能对其他曲目是这样, 但对莫扎特来说, 绝对是Happy Accident. 这两个莫扎特精巧得已经不带一丝人间烟火了. .. 必须承认我忍不住多写了一点霍沃维茨, 打住.

  不过请记住: 这是拿李云迪和神版比较, 说他得了七成火候绝对是赞美了. 其实李云迪未尝不是一个完美主义者. 我之前看他上一张专辑的小册子, 上面写李云迪练琴的事情: 他从不耍小聪明, 糊弄过那些艰涩的段落, 从不用踏瓣掩饰. 每一个细节他都完全地探究, 每一个音符都是经过考量的, 每一个乐句都完美地平衡着. 我真希望他在精神上尽快能和他的技术统一起来. 而我要哀叹的是, 完美的K330还不存在; 她被霍沃维茨在《最后的浪漫主义》省略, 被莫斯科的观众和霍沃维茨的紧张淹没在莫斯科的现场 - 希望李云迪以后能达到.

  舒曼

  舒曼的《狂欢节》是这张碟的主打曲目 - 其实李云迪在03年已经录制过其中的《肖邦》并且深受好评了, 这次让乐迷如愿听到他完整版的《狂欢节》, 解了两年之痒. 随着CD逐渐向后, 难度开始加大. 李云迪的技术优点开始在这一曲中展示, 即便是和以完美主义著称的米开兰杰利版相比也不遑多让. 留意一下《弗罗莱斯坦(这是舒曼的笔名)》和《帕格尼尼》两首. 绝对超过米开兰杰利 - 我是说这两首最明显. 其实李云迪挺适合这套曲子: 《狂欢节》的众多音乐形象正好可以供他展示他的丰富音色 - 即使被发现不尽如人意, 对他也是极有好处的.

  李斯特

  应该说整张CD的最高潮还是在李斯特这一首. 李斯特是这里唯一之前在录音上被涉足过的作曲家: 李云迪把看家本领放在最后了. 他对《西班牙狂想曲》的演绎自由奔放, 和前面判若两人 - 但没有失去绝好的控制! 一切尽在掌握中.

  我觉得李斯特是几个作曲家中和李云迪精神最接近的一个. 尽管李云迪情感克制而李斯特天马行空. 但两者都透露着一种虚怀若谷的宽容情怀和至诚的谦虚, 这种性格中的矛盾面的协调就让人非常感动. 写到这里我已经词穷了: 我比较不善于夸奖, 虽然这不是什么优点, 但读者可以从我的文字长短直观看出我的态度. 总算不是一无是处. 李斯特的这一首, 我认为是完美的。

  买一张吧. 这并非因为他是中国音乐家, 或者他年轻我才推荐; 而是作为一个音乐爱好者你不应该错过这张好盘。

  该贴出处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影行天下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