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听懂这张唱片的歌词,听时就没准备听懂。想去听一个整体,想着10年来的事态变迁,想着一个男孩变成男人。
黑豹早期的“音乐电视”里,这个叫窦唯的男孩的脸很白皙,长发飘在脸上,眼神里都是轻狂,流露出的情绪正是大众所理解的摇滚姿态,不羁并且偏门,没有张力。
1994年的香港红勘,他穿着与现场格格不入的黑衣,没有长发,低沉着,让一切蒙太奇起来。所有人都呆了,还是有人认为他在作秀,那时没有作秀这个词,所有的新想法都没有被学术化。没人觉得那是骗局,那是中国摇滚商业的春天,2006年不是秋天。
《山和水》后,人们开始不解,终于开始不解了。但还有人不死心,在他的现场喊《无地自容》。
再之后,我们把窦唯名字里的唯字去掉,称呼他窦仙。而他几乎没有头发。
强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释。强悍的人生只需要做,不需要说。
不能相信一个外表强大的人一定是表里如一的,更不能对一个说越来越理解顾城的人去过分猜疑,艺术家都是敏感的,这仅仅是他们可以高高在的理由。悲观的人选择走自己的路,悲伤的人选择放弃路或者脚,可悲哀的人沦为虚无主义者。看着窦唯渐胖的背影,觉得是理想主义的延续和革命,你想,音乐只是用来玩的,过去他感觉别人玩的太多,索性现在只跟自己玩。
前几天又在网上重温了一则报道,前妻的康庄大道和前夫的独木小桥。因为一切都已过去,只有滑稽没有逻辑。一个人吹吹小号弹弹小琴哼哼小曲泡泡酒吧就成了潦倒,下岗工人看见了一准要骂娘。没有音乐传统的国家,缺乏音乐常识普及教育的国家就应该出这样空子给人钻,幸亏一部分接受了现代音乐的洗礼,有个辨别的标准,全民娱乐的时代总有少数人不买帐,他们坚持买《艳阳天》以后窦唯的唱片,不关心利益者放屁,最多因为气味难闻随便骂两声。他们明白尊重从来都是相互的。
1999年,占据中国新音乐的主流势力是地下摇滚,音乐粗糙、血腥、歇斯底里,他们诅咒《无地自容》是中国摇滚最大的一块牌坊。这里面有支现在已不在国内的乐队,他们迷恋速度,创作的、表演的、录音的速度,并通过《通俗歌曲》、《自由音乐》等杂志的力挺影响着无数的年轻人。与此同时,窦唯与译乐队推出了《幻听》。上一张《山河水》的发表已经引得众人哗然。从那时起窦唯就注定了在中国与鲍勃·迪伦一样的尴尬处境,人们更愿意去谈论他的私生活与之前的高亢和作为一个时代文化代言人的价值,而忽视一位音乐家的工作成就本身。这基本上是一种耻辱。假如把鲍勃·迪伦放到中国来,他一定都疯掉,或者改行做乐评人。
一个强大的创作者是不需要再听太多的音乐,看太多的书,跟大众进行太多的交流。因为他已无意站在时代的浪尖搔首弄姿。他创造出属于自己的音乐语言和风格。
2000左右,中国流行音乐的商业体制开始形成规模,那些在魔岩文化风行的时代还是学习者的人变成了探索者。《雨吁》因为商业上的错位失去了被摆在全国唱片架上的机会。这也许并不是一件坏事。
对任何音乐家而言,市场没有理由因为尊敬而忽略音乐性,尤其是长时间的。
这几年,几乎每个与窦唯要真刀真枪谈他的音乐的访问都会问窦唯是否会考虑听众,回答总是不。但这个态度绝对是跟摇滚无关。
比起《八段锦》情绪与表达方式的默契与统一《雨吁》更像是一张杂锦唱片,十字路口的唱片,时间可以证明了一切,因为这些并不是基于商业目的。窦唯是中国流行音乐里较早进行音乐实验探索的人,将民族音乐和文化特质植入电声乐队中,并且在能力所及的前提下把任何一个技术环节做到完美。后来,完美变成了一种方式和手段,而并非是目的,他去表现手段。
这是一张具有相当可听性的唱片,带有歌词和演唱的歌曲还是那么让人陶醉,情绪化并自省。如果那是《幻听》的延续,我们有理由相信,至少,这张唱片的创作期,窦唯还是对摇滚有一丝幻想的。标志着对摇滚乐幻想的结束或许是因为对传统摇滚乐模式或者传统音乐歌曲模式的颠覆,去掉歌词,让歌曲以无词无唱的新形式存在。过去我们不够了解它,说是玩思想,现在在音乐的角度说玩思想就是说以具体的技术形式去表达的概念,玩的概念。有时候可以照顾传统形式的歌曲,用其他乐器代替人声进行贯穿工作,有时候彻底打破我们的认识。这么做或许并不新鲜,西方有N多这类的超级实验组合,由几个老大不小的神仙组建,每个人都有着辉煌的历史,体面的职业,当这些老鬼因为要准备一场演出或者录制一张别出心裁的唱片泡在一起时就呈现出绝对状态的八仙过海,他们对传统进行挑衅,重新解释结构并且让一些表面上听起来没有前途的动机发展成任何人都无法控制并且猜想的意识流……这类玩家追求的是用灵感去套音乐而不是被类别音乐旧有的风格套住。
新的音乐的现实意义已经从传统摇滚乐的匪窝里挣扎出来。《雨吁》梳理和诠释的也不仅仅是以窦唯为核心的北京新音乐的现在、过去和将来。《黑梦》、《艳阳天》时期的基础与商业投机,到2004年以来行云流水的N张窦式音乐唱片,从中能找到恩惠足够感化任何一个摇滚狂徒。而组成这个庞大的难以用自信的语言去解评的窦唯音乐带着强烈的诸如爵士、独立摇滚、新民乐、环境音乐的烙印。
现在可能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些伟大的听众,或许还需要一个牛逼的多嘴多舌的人,干些音乐家不屑乐迷无力的工作,或许是一群这样的人。
时代只能让一部分人“语虚”,该是革新的时候了,即便听到这样的观点,世界丫笑了。 文/李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