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9-06 21:09:03 新浪网友 IP:61.149.62.* 就史诗电影《圆明园》
请你用大理石、汉白玉、青铜和瓷器建造一个梦,
用雪松做屋架,披上绸缎,缀满宝石……
这儿盖神殿,那儿建后宫,放上神像、放上异兽,饰以琉璃、饰以黄金、饰以脂粉……
请诗人出身的建筑师建造一千零一夜的一千零一个梦,
添上一座座花园,一方方水池,一眼眼喷泉……
请你想象一个人类幻想中的仙境,其外貌是宫殿,是神庙……
这不是幻想,也不是诗意的夸张,而是华美的真实存在,这是法国大文豪雨果脑海中的圆明园。
当《圆明园》在雨果的惊叹中拉开序幕时,我们知道,这部影片即将撕开一种美丽 给我们看,悲剧就此展开。这是中国的悲剧,也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次劫难。
在公映之前,在北影厂内的华夏电 影发行有限公司的小放映厅里,我看完了《圆明园》。和我一样,参加这个小规模的看片活动的三十来号人,在片尾字幕升起的时候,保持了相当长时间的沉默。
这是一种被刺痛后的沉默。
我们真的被刺痛了,内心被灼伤,
却有一种无法宣泄的积郁在升腾。
作为一部纪录片,能达到这种效果,已是殊为难得。
没有刻意的渲染,没有壮怀激烈的慷慨陈辞,没有故事片惟恐不走极端的矛盾冲突。作为纪录片,它用来刺痛我们神经的,首先是对失去 的壮美的还原与复制。这不是一种物质意义上的真实复制,而是利用电脑动画与合成技术,在虚拟世界里完成了对 圆明园这座连西方人都为之惊叹的皇家园林的一种重建。圆明园的断垣残壁我们需要保留,让一座废墟来记忆华夏 文明曾经有过的屈辱与失落;而我们似乎也需要一种方式,让失落的文明瑰宝以一种可见的视觉得以重现,《圆明 园》三分之一的篇幅即是数字特效镜头,第一次让我们感受到了她被虚拟还原的全貌。尽管这些镜头也许比不上《泰坦尼克号》和《骇客帝国》那般精细逼真和那般宏大,但已经足以让我们震撼了。尽管想象力已经让我们对圆明 园的美仑美奂有了足够的心理准备,但当我们看到片中由电脑绘就的圆明园的山水、草木、庭院、宫殿时,我们还 是被深深地震撼了,我们震撼于圆明园的瑰丽辉煌,震撼于她的巧夺天工,震撼于她蕴涵的文化魅力,震撼于她对 中外艺术的兼收并蓄,震撼于一个化外家族在中华大地上所能建树的帝国奇迹……
当已经成为废墟的圆明园像梦一般突然恢复她昔日的壮丽,出现在我们眼前时,我们自然要惊叹不已。而随后,当我们发现,这所有的壮美都要 被付之一炷,都要被摧毁,此时,对圆明园富丽堂皇的复写与描摹,反而加重了“撕毁美丽”所产生的悲剧性效果 。这就是影片用高科技手段来刺痛我们的深刻用意所在。
另一种刺痛我们的手段,是一种看似不经意的沉静。《圆明园》的解说中没有呐喊,没有刻意强化的狭隘民族主义心态,也没有白开水般痛心疾首的语言,而是用一种对 历史的关切的态度,尽量用平实素朴的语言,以一种冷静的方式,来慢慢讲述发生在一百多年前的前尘往事。为了避免乏味枯燥,该片以与《圆明园》的命运一起沉浮的人物为线索,从大清皇朝的康熙、雍正、乾隆的故事,我们看到了圆明园从蓝图走向鼎盛的过程,而从咸丰皇帝那里,我们又目睹了圆明园被劫掠与焚毁的结局。解说词以全知视点进行叙述,让我们看到了圆明园与她的主宰者(皇帝)、与一个帝国的命运是如此休戚相关。影片较为成功之处,是在全知视点之外,以几个耶稣会洋教士(如画师郎世宁)的眼光,用画外音的方式,讲述了他们作为皇家御用宫廷画师或者亲历者,对圆明园中所发生的一切的真实感受。这种方式,使影片的客观效果大为加强,因为,一般而言,我们容易相信目击者的所见所闻,而圆明园的被毁,恰恰就是洋人做出的极端行为,当我们以洋人的眼 光来看待这一切时,自然更有一种让人信服的力量,而纪录片的力量,就来自真实与客观。当观众看到,一个外国 教士看到发生在圆明园里的强盗行为时是如此的震惊,我们无疑会更加感到震惊并为之伤痛。我们且来看一个亲历 其事的军官写下的回忆场面:
“我贪婪地欣赏着这一幕奇怪的,却又是令人难忘的情景:这一大群各种肤色、各式各样的人,这一大帮地球上各式人种的代表,他们全都闹哄哄地蜂拥而上,扑向这一堆无价之宝。他们用各种语 言呼喊着,争先恐后,相互扭打,跌跌撞撞,摔倒又爬起,赌咒着,辱骂着,叫喊着,各自都带走了自己的战利品……这一幅情景只有吞食大麻酚的人才能胡思乱想起来……”
这是人性之恶被激发到极致后的疯狂,一个亲临其境者的记忆,使真实的历史在观众心里割下冷静的一刀。
于是,越是客观冷静,越是产生了刺痛的效果。
当然 ,我们不仅仅只需要被刺痛,不仅仅需要盛世危言,我们还需要反思:为什么如此强盛的帝国,会被远道而来的洋 枪击中要害?我们知道,以讲故事的方式来做纪录片,一个最大的弊端是容易流于故事本身而不容易在深度上讨巧。尽管《圆明园》也涉及到了对大清帝国的反思,比如乾隆对科学的不屑等,但似乎仍没有讲清楚《圆明园》被焚 烧的更深刻的经济、社会与文化原因。此外,用真人演绎的方式来搬演历史,对于纪录片来说,也是一把双刃剑。 譬如,以咸丰皇帝的抽大烟和奢华洗浴,与英法联军的步步进逼交叉剪辑,似乎对一个承受了这次大劫难的皇帝而言,似嫌偏颇,也失之于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