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评论:许鞍华,你太有才了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10日10:47 南方都市报

  《姨妈的后现代生活》

  品质鉴定:★★★★

  又一次化悲为喜

  从影30年,许鞍华共有3次化悲为喜。

  上世纪80年代的《撞到正》和90年代的《女人,四十》,皆与同龄的萧芳芳合作,不仅拍出可喜的生活情趣,更是叫好叫座的佳作。

  2006年,许鞍华与小她两岁的斯琴高娃合拍《姨妈的后现代生活》,同样火花四射。两位平均年龄近60的“老女人”居然如此疯狂,搞出不少让人拍案叫绝的鬼马妙趣,实在是今年华语影坛的最大惊喜。

  在《姨妈的后现代生活》前半部分,无论导演手法,抑或演员表演,皆生动谐趣。几个主要角色的出场亮相十分出彩:斯琴高娃高声一喝吓倒路人;卢燕频换假发卖弄虚荣;周润发唾沫乱飞只为骗钱;赵薇打扮艳俗粗口成章,都足以笑倒观众。戏中情节很生活化,却又明显戏剧化,不少桥段设计略显刻意,台词更是“语不爆笑死不休”。而斯琴高娃的“奉献身材”和周润发的“浪荡轻浮”,或许让人感觉夸张过火,但别忘了影片讲述的是姨妈的“后现代生活”,从上海到东北,大起大落,大喜大悲,再夸张也是生活的浓缩,再搞笑也掩不住喟叹人生的悲凉。

  如果说《女人,四十》展现的是中年女人的生活状态,《姨妈的后现代生活》则描述了一个行将老年的妇女故事。影片围绕姨妈(斯琴高娃)与外甥(关文硕)、女儿(赵薇)的亲情,与水太(卢燕)的邻里关系,与男骗子(周润发)的情缘,女骗子(史可)的血泪困境等情节展开,看似松散随意,只不过是“姨妈”人生的几段闲情偶遇,但内涵丰富,让人爆笑之余,却又不禁去思索个人面对历史问题和现实处境的困惑和失落。唉,许鞍华就是这样,再怎么“老妇聊发少年狂”,也不会玩到忘形,总归要沉一沉、收一收。

  对于许鞍华来说,《姨妈》的局部情节并没有太多新意,之前创作的文艺生活片大多涉猎,比如外甥到上海找姨妈的情节颇似《上海假期》,女儿与母亲的隔阂可以追溯到《客途秋恨》,姨妈的日常生活细节则让人想起《女人,四十》。

  不过,就整体而言,《姨妈的后现代生活》却是近年最能体现许鞍华创作灵性的作品。嬉笑之后是悲凉,人生尽处是沧桑,许导反思历史、正视现实的人文老传统没有丢。但大众更愿意津津乐道的恐怕是周润发的“浮夸”或赵薇的“粗口”。通俗or深刻,各取所需吧。我相信,《姨妈的后现代生活》会让影院爆笑不断,但更能让人观后沉思良久……

  为什么是她

  舒琪(香港)

  在评价许鞍华与她的《姨妈的后现代生活》之前,有必要先评价一下许鞍华与她的电影。不过在这之前,更根本的问题可能是:为什么是许鞍华?

  原因有很多。其中之一,是她作为一个有成就的女性导演——或者更清晰点,是她作为一名有成就的亚洲女性导演,以至香港的女性导演。我明白这样说不无半点性别歧视成分,但不能不承认的,是在整个电影工业——特别是在导演的范畴上——仍摆脱不了男性中心的现象(即使是在发展比较平均的西方亦然)。从这个角度看,许作为一名资深的(如把电视时期也计算的话,从影至今超过三十年)、一直维持着固定平均产量(作品迄今共23部)、在主流商业电影要求、电影制作质素和个人(映像、言志)风格等各方面都能保持着一份不容易的平衡的女性创作者,仅就亚洲电影而言,其整体成就确实是独一无二的。我能想到惟一可以与她分庭抗礼的,勉强只有张艾嘉一人,原因是后者的多面性(监、编、导、演、唱)。但即使是张,若以单一(导演)作品的成绩论,也没有一部能接近许的《疯劫》(1979,张是女主角!)或《投奔怒海》(1982),更遑论类型的变化多端和丰富了。(如果硬是要争拗的话,也可说这是种芜杂。)

  我特别提到类型的多样化,是因为这是许的另一项特色。在她的导演生涯里,她涉猎过的类型起码便有惊栗片(《疯劫》、《极度追踪》)、恐怖片(《幽灵人间》)、喜剧(《撞到正》)、武侠片(《书剑恩仇录》、《香香(blog)公主》、《少年出英雄》)、文学改编(《倾城之恋》(blog)《半生缘》)、剧情(《男人四十》)、政治剧情(《投奔怒海》、《千言万语》)、半自传体(《客途秋恨》、《今夜星光灿烂》)、纪录片(《去日苦多》)及家庭/儿童片(《上海假期》)等。从variety这层面来说,你甚至可说,连徐克杜琪峰等以类型取胜的同侪们与她相比,也有所不及(起码徐、杜便未拍过纪录片和半自传式电影)。(这三人同是新浪潮时期崛起、但至今仍然活跃的导演。) 魏君子(blog)/文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